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膠唱片

(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

鎖定
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黑膠因為音質最接近原聲不失真,感覺更保真完美的涵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人。黑膠又稱LP、long play, 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
黑膠唱片興盛於20世紀80年代之前,人們常常能在老電影中看見它的身影。隨着科技發展,磁帶、CD等新型介質的出現,由於體積龐大而保存不便,黑膠唱片被逐步取代,黑膠生產線也不斷減少。但隨着市面上黑膠數量的減少,黑膠唱片的價格開始上升。始終有一批人收集、保存黑膠唱片。這羣發燒友認為,黑膠唱片聲音温柔、飽滿,能夠更為真實地呈現錄音現場的聲音,是CD所無法企及的。 [4] 
中文名
黑膠唱片
外文名
vinyl
俗    稱
膠木唱片
發明者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
發明時間
1948年

黑膠唱片歷史沿革

黑膠唱片轉換器 黑膠唱片轉換器
1931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試製成功331/3轉/分的密紋唱片(LongPlay,簡稱LP)。原來唱片轉速為每分鐘78轉,密紋唱片為每分鐘33.5轉。大大延長了播放時間。在材料上,由於氯醋共聚樹脂代替了紫膠樹脂,唱片的顆粒變細,微小的振動也能錄製下來,這樣高保真的效果得到進一步體現。
1945年 英國台卡公司用預加重的方法擴展高頻錄音範圍,錄製了78轉/分的粗紋唱片(StandardPlay,簡稱SP)。
黑膠生產 黑膠生產
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發行,經過幾年的發展,單面可錄音時間將近30分鐘,比以往長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稱之。相對的,以當初的科技狀況,有所謂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鐘是78轉。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所以黑膠唱片就被直接稱為“LP”。
民國初期,中國湧現出了眾多唱片公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為上海地區的“百代”、“勝利”、“大中華”,這些公司擁有自己的唱片廠,能夠獨立生產唱片。本時期國內黑膠唱片灌製的內容主要取材於中國傳統音樂,如戲曲、曲藝等,還有少量的民樂演奏。在戲曲類唱片中,灌製量最多的要數京劇和廣東潮劇;曲藝類的則以北方鼓曲和南方彈詞較為多見,民樂演奏零散於其中。到了20世紀20年代,以黎錦暉為代表的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創作者開始活躍起來——這一時期國內生產的黑膠唱片不再只有中國傳統音樂,大量流行歌曲、電影插曲、時代曲被灌製生產出來,成為中國唱片發展史上一道獨特的印記。到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境內的中外唱片公司共約60餘家,留聲機、唱片在中國已非常普及。
1949年,上海市軍管會接管大中華唱片廠,新中國的唱片事業開始了。新時期的唱片灌製內容囊括了中國的民歌、戲曲、曲藝、歌舞以及器樂等多個種類,同時,大量歌頌社會主義、歌頌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唱片被錄製。在中國唱片公司的全盛時期,一年出版幾百個片號的黑膠唱片產品,單個片號的生產數量最高可達幾十萬張。 [2] 
黑膠唱片作為一種聲音和音樂的載體幾乎佔據了整個20世紀,直到1982年CD誕生。中國在1992年進入CD時代,黑膠生產線大量被淘汰,黑膠唱片的價格從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
但是由於收藏者的喜好,從1994年開始,黑膠唱片的價格逐漸回升。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目前國內市場的黑膠唱片都是引進海外的,或者二手的。現在在廣州的陶街,最便宜的黑膠唱片要六七十元錢,珍藏版本的可以上千。
2015年12月,黑膠唱片生產正式迴歸國內,第一條黑膠生產線在番禺正式投產並獲得國家相關機構產品驗收,填補了我國黑膠唱片生產的空白,縮短了供應時間及避免進口成本。

黑膠唱片LP和SP

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發行,經過幾年的發展,單面可錄音時間將近22分鐘,比以往長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稱之。相對的,以當初的科技狀況,有所謂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鐘是78轉。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所以黑膠唱片就被直接稱為“LP”。

黑膠唱片常見規格

10英寸:錄音時間短,一般只能錄一首歌
12英寸:錄音時間較長,能達50分鐘,亦為立體聲LP標準規格

黑膠唱片格式

33又三分之一轉:LP密紋唱片,每面大約可錄6首歌
45轉:EP細碟,每面只能錄一首歌
78轉:SP粗紋唱片,每面可錄約4分鐘

黑膠唱片疑問解釋

80年代名盤 80年代名盤
數碼時代還有人購買黑膠唱片,主要是因為那種空靈感和現場感是CD無法取代的。如果你聽過了LP,你將會對CD的尖利粗糙的數碼聲不能忍受。而現代的CD為了儘量減弱數碼聲而開發了眾多的電路和錄音模式,但是仍然是不能和LP相匹敵。放LP的設備叫turn table, 一般不帶有功率放大器,只是前置級的輸出,拾音模式大約有動磁,動圈和動鐵的唱頭,以動鐵+線性尋跡的唱頭唱臂為最優。
拋開各種技術參數不談,在發展至今的各種音樂記錄材質———唱片、磁帶、CD———中,LP的音質最接近原聲,是愛樂者所追求之境界。眾多重量級演奏家、指揮家、大樂隊及歌唱家等作品大多數均以黑膠唱片作為首次發行。SP只要保存得當,壽命長久。

黑膠唱片入門指點

玩LP是需要耐性的,因為聽LP的準備工夫多,很麻煩。LP會強迫你把生活步調緩下來,要一首一首聽,不像CD選曲那麼方便,因此就會認真把音樂聽完。
聆聽前的基本動作與必備器材不可不知,還要注意唱片除塵、清潔唱針等等需要耐心的保養程序。購買二手LP時,一定要檢查是否有刮痕,尤其是包含好幾張LP的套裝,更要一張張看過,由於可以試聽,所以如果時間夠最好先仔細聽一番。

黑膠唱片版本問題

頭版、母帶直錄釋義
黑膠唱片洗碟機 黑膠唱片洗碟機
頭版的LP,基本上都是由開盤母帶,通過製作直錄成黑膠母盤,再壓膜批量生產而成。而發燒黑膠的母帶直錄通常是發燒廠用母帶播放,直接刻盤而成,相當於黑膠母盤。立體聲的頭版相對器材是有重現意義的,立體聲唱片出現在1958年左右。而再版的LP,一般是採用已經壓過膜的黑膠母盤再壓膜,於是信息量應有損耗。
頭版的優劣
誠然,在信息量的記錄上,頭版一定是最優秀的,而且有確認標記,非常容易分辨。但是,有些公司採用新技術的改良,在頭版以後的版本里,信噪比增加了,少了“爆豆聲”,在欣賞上,或者你會覺得更悦耳。
有些非頭版的版本,可能採用母帶的再次直刻黑膠母盤,這樣製作出來黑膠應和頭版記錄的信息量相同,只不過缺少明顯標記,不容易分辨。如又經過降噪處理,可能音質上更盡善盡美了。這樣的再次直刻版本黑膠,在RCA、PHILIPS、CBS等公司都曾經發行,所以有些被以為4版5版的唱片,可能在它們的舞台——唱機上的表現完全不遜於頭版的,但價格卻低了很多。
頭版是否能獲得最完整的效果
“寶劍贈壯士,姿粉贈佳人。”頭版最好的錄音當然最好是有最強大的設備支持了。如果沒有這樣的機器,很難説你的頭版唱片的所有細節、所有風姿都能一一展現。如果是普通的機器設備,有可能頭版和2、3版出來的效果也差不多,甚至別人用好機器播再版的效果比你播放的頭版更好。所以,在追求音樂享受的同時,應該考慮一下投資在品質還是投資在數量上。還應該考慮的就是,軟件和硬件的平衡,因為貴一個級數的硬件設備,效果通常只比低的好一點點。
不同產地的壓片釋義
這是開盤母帶分別錄製了黑膠母盤之後,黑膠母盤拿到各地分廠進行壓膜批量生產而產生的。這樣的做法,只節省了生產的成本,音質的高低上應沒有分別。如果有人説哪裏的壓片肯定就是最好的,肯定是在騙你。
但是,有特殊情況,就是有些是採用開盤母帶帶到當地再製作黑膠母盤,再進行壓片量產。這樣就因為播放開盤母帶的設備不同,而造成兩地生產同一錄音唱片的音質有所分別了。如果,你超級發燒又超級有空,的確可以追尋當地的設備環境而進行兩地產品的比對,應該超級有意思。
DG的大荷花和紅頭大荷花是否都是頭版
大荷花和紅頭大荷花都是頭版。為什麼會有紅色標記以作區別呢?是因德國DG公司某些錄音因某段時間內版權問題的關係只能在某一區域裏銷售,於是就有了紅頭大荷花的包裝區別,有版權問題的總比沒問題的少,所以,紅頭大荷花就比普通大荷花少多了,因而造成了誤解。
6、Columbia的白色LABEL試音版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一種只供電台或者公眾廣播所用的版本,一般出現在70年代的錄音,因為當時已不再使用6眼LABEL,所以這是該廠牌70年代最好的LABEL,肯定是黑膠母盤首批壓片出產,數量稀少,某些行家連見都沒見過,絕對是收藏首選。我之所以有貨也是專程託人留的,並不容易得到。

黑膠唱片CD取代

CD採用二進制數字式01的記錄方式,決定了其記錄的內容與模擬錄音的母帶有了本質性的差異。與母帶相比,任何一段錄音的信息量缺失都是必然的。就如一個模特與她的畫像,就算畫功如何之真切,也只是像真,並不是同一事物。
而黑膠基本採用模擬的記錄形式,與模擬錄音母帶所記錄的內容是一致的,差別在於轉錄過程中的母帶與器材傳輸的損耗。就如同一人在不同時間內擺同一個姿勢一樣,是真實的重現。
CD取代黑膠是在於商業社會買賣的規律。生產CD所需的成本估計就是塑料那幾分錢,而運輸佔體積小,隨便賣幾十元,唱花了碟也不會跳線,利潤的驚人和消費者的接受性和可負擔性都是顯而易見的。黑膠大批量生產光壓銅模就已經有每張碟幾元的成本了,還沒計算聚乙烯原材料的成本,運輸又重又佔地方,保存不好又容易損耗跳線,也賣幾十元的話,恐怕賺頭不大且消費者購買意欲不高。相比之下,黑膠必然在主流市場上被CD取代。

黑膠唱片特別注意

1、黑膠唱片一定是黑色的嗎?
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又俗稱“膠木唱片”。人們之所以稱之為黑膠唱片,也許是因為膠木唱片中大多數是黑色的,但是也有存在其他顏色的黑膠唱片,比如黃色、透明、熒光、白色,同時還可以把歌手的照片印在唱片上,但成本要高一些。比如,張國榮曾經發行過名為《Stand Up》的膠木唱片,發行時就有黃色、紫色、綠色、黑色四種顏色。
2、黑膠唱片是否存在特殊的材質?
第一代唱片和之後相當長時間內,是由蟲膠製成的。但由於蟲膠的耐水性和耐久性上的問題,後來逐漸被合成塑料代替。
同時,還存在紙質的黑膠唱片。
3、黑膠唱片只能是圓形的嗎?
不是。黑膠唱片還有方形的、五角星形的、扇形的。唱片的外形制作成什麼樣子都沒有關係,只是其唱片的紋路一定是圓形的。
4、黑膠唱片放置時應該注意什麼?
應當豎直並壓緊放置,以防變形。放置場所應通風並乾燥,以防發黴。聽完唱片後應立即擦拭掉其表面的灰塵。

黑膠唱片侷限性

錄音時間短。由於單面錄音時間僅為5分鐘左右,一首《華沙協奏曲》需一整張12英寸SP的兩面來記錄,瓦爾特(Walter)指揮的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需4張SP。單張SP唱片 較LP重量重,加之同樣錄音時間需要的唱片多,使SP特別笨重,不易攜帶。粗紋唱片十分脆,極易損壞。粗紋唱片保真度較密紋唱片差很多,信噪比低,低頻、高頻的頻率響應差 [1]  。因此,自密紋唱片出現後,粗紋唱片便被迅速淘汰,於1950年代基本被密紋唱片取代。

黑膠唱片優勢

1 最近原聲。有人曾經發佈一個有趣的測試:使用相同的功放和音箱,對比馬斯卡尼歌劇《鄉村騎士》選段《你知道嗎?好媽媽》的無損音質電子版、正版CD版和正版黑膠唱片版的音質差異(源於《歌劇聲樂資料庫》,2017.4.27)。並得出相關結論:
(1) 電子版的《你知道嗎?好媽媽》讓人感覺聲音很明亮、很集中,但是每一個音符都在挑戰聽眾的聽覺極限,很快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長時間聽該曲的電子版會使腦袋嗡嗡作響。而且可以聽出作品的電子風格痕跡明顯,背景的電流聲持續、明顯。
(2) CD版的《你知道嗎?好媽媽》同樣聲音很明亮、很集中,也是每一個音符都在挑戰聽眾的聽覺極限,讓人容易產生審美疲勞,長時間聽該曲的電子版會使腦袋嗡嗡的響。但是CD版的《你知道嗎?好媽媽》電子風格痕跡和背景的電流聲比電子版要弱。
(3) 黑膠唱片版《你知道嗎?好媽媽》給人柔和空靈的感覺,甚至能感受演唱者聲音的活力,讓人聽着很舒服,聲音和現場音樂廳聆聽演唱的相似度較高,聽不出作品的電子風格和電流聲。
因此,聲樂研習者可以通過聆聽黑膠唱片對相關歌唱家進行了解、分析和學習,甚至可以避免由於模仿電子音樂導致的擠着喉嚨唱歌的不良習慣。
2 版權保護。與數字音樂的快速可複製性相比,黑膠唱片由於製作工藝的特殊性,使得黑膠唱片具有“只讀”性特點,個人無法輕易的複製,客觀上對唱片的版權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3 珍惜資源。與非直接接觸式讀取內容的CD和電子音樂不同,黑膠唱片是通過唱頭(唱針)直接接觸唱片獲取信息。就像自行車剎車片那樣,在使用時會不斷地磨損、消耗。鑑於此,人們的聆聽黑膠唱片的時候會顯得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時,在黑膠唱片的保存上也會比保存CD和電子音樂要講究。
4 靜心聆聽。由於黑膠唱片不能像數字音樂那樣在播放時快進或者下一曲,要求聆聽作品的時候從頭聽到尾。一定程度上,要求人們在聆聽作品是放鬆內心,將自身從快速緊張的現實生活中解放出來。 [3] 

黑膠唱片保護措施

隨着綜合國力的提升,國家更加重視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出台各項關於文化建設發展的政策。因此承載着我國優秀傳統音樂的黑膠唱片,也亟待進行修復、保存與傳播。如今,中國唱片集團已經開始引進黑膠生產線,填補了國內黑膠生產的空白。國內的多所院校與科技公司也正在完善黑膠修復與保存的技術與體系。例如,武漢音樂學院將其收藏的3.74萬張黑膠唱片分批進行數字化,根據多位專家的考察與研究,在2015年5月,遴選出500張珍貴老唱片進行第一批的數字化工作。其中有中國第一張密紋唱片——1955年夏錄製的時樂濛指揮版的《黃河大合唱》,以及第一次灌錄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崑曲大師俞振飛、言慧珠的《牆頭馬上》等等。武漢音樂學院與中科匯金(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武漢音樂學院黑膠唱片的數字化系統,參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建立了唱片的唯一標識編碼。又如,雲南藝術學院在2011年開設了“珍貴歷史音頻數字化修復與保護實驗室”,對我國西南地區記錄了各民族音樂的珍貴唱片進行數字化搶修,並利用多媒體手段從聲音、影像等方面建立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和數據庫,為雲南省民族民間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展示、傳播、研究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共享平台。②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等也在對老唱片進行搶救性數字化保存。另外,國家大劇院也開設了“走進唱片裏的世界”藝術普及教育系列活動,向民眾普及黑膠知識,帶領其欣賞聆聽黑膠音樂,向其介紹黑膠歷史。國內著名的黑膠收藏家也將自己珍藏的黑膠唱片捐贈給國家大劇院,將這些珍貴的聲音分享給了大眾。市場上也有諸如華韻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始着手黑膠修復的工程,搶救了我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出版的諸如民族器樂、民間歌曲、戲曲、曲藝、民間歌舞等題材的傳統音樂唱片。 [2] 
參考資料
  • 1.    黑膠唱片所存在的侷限性是哪些  .百度知道[引用日期2012-11-22]
  • 2.    王鉉,戴姍珊.音樂與科技融合下的黑膠唱片修復與傳播[J].音樂傳播,2019,(第C1期).
  • 3.    楊新波.姿粉贈佳人——談黑膠唱片與聲樂學習[J].小品文選刊,2017,(第18期).
  • 4.    方菱著.一座書店一座城  誠品書店的發展邏輯:新世界出版社,2017.10:第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