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腿小隼

鎖定
黑腿小隼(學名:Microhierax fringillarius)屬於隼科、小隼屬鳥類,幾乎與麻雀一樣大,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體長約14-15釐米。成鳥頭頂、背部到尾部為黑色,眼部有白色斑塊延長到耳羽後,尾巴下部有大塊的白色斑點。眼睛黑色,嘴黑灰色,腳為黑色。
棲息地是森林,森林邊緣和林木開放區。也出現在人類的耕地加,喜成對活動。留鳥,常常結小羣在開闊的林區守候獵物。以小型昆蟲或兩棲動物為食。該物種主要分佈於東南亞,數量多,因此沒有生存威脅。
中文名
黑腿小隼
拉丁學名
Microhierax fringillarius
外文名
Black-thighed Falconet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隼形目
隼科
小隼屬
黑腿小隼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Drapiez, 1824)
保護級別
CITES 2019年版附錄Ⅱ [3] 

黑腿小隼動物學史

托馬斯·霍斯菲爾德(Thomas Horsfield)在1820年向倫敦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描述了在南亞爪哇島發現的一種類似白腿小隼的新物種,這個爪哇物種“Javan”標本要比白腿小隼小一些,並且標記其與約翰·愛德華茲(John Edwards)在1750年描述的孟加拉標本有所不同。同樣在1824年,Drapiez命名了"Falco Fringillarius"這個名字。後經科學認證,將該物種歸入小隼屬,定名“黑腿小隼”(Microhierax fringillarius)。 [4] 

黑腿小隼形態特徵

黑腿小隼是最小的猛禽之一,通常體長在14-17釐米的範圍內,翼展30-34釐米。這是一隻像伯勞一樣的小獵鷹,有一條經常張開的方形尾巴。成年雄性的頭頂是光滑的黑色,前額有一條白色條紋,環繞着黑色的臉頰。它的喉嚨呈白色或紅褐色,胸部呈白色,腹部呈紅褐色。大腿和兩側黑色。在飛行中,雄性的翅膀下面是白色的,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上有黑色的鑲邊,下面的被毛上有淺色條紋。在原本普通的黑色尾巴下面有三條白色的條紋。成年雌性與成年雄性相似,只是尾巴更長。除了頭部的白色區域是紅褐色外,黑腿小隼幼鳥與成鳥相似。 [4] 
黑腿小隼

黑腿小隼棲息環境

棲息地是森林,森林邊緣和林木開放區。也出現和近乎活躍在人類的耕種,村莊和被清除的森林砍伐區。在馬來半島,它們生活在枯萎的植物、空地以及各類森林邊緣地帶和公共綠地等。通常生活河流,小溪和稻田附近。大部分的海拔高度低於1500米。 [4] 

黑腿小隼生活習性

黑腿小隼行為

黑腿小隼屬於留鳥,無亞種,喜成對活動,常常結小羣最多有10只聚集的記錄。在開闊的林區守候獵物。大部分獵物都是從快速飛行中取的。時而頭部點動而尾巴輕輕抽動。叫聲如高音的哭泣船和快速重複的kli-kli-kli-kli。 [4] 

黑腿小隼食性

食物是節肢動物、兩棲類動物或大型昆蟲。主要以昆蟲為食,包括飛蛾,蝴蝶,蜻蜓,阿拉特白蟻和蟬,偶爾的小鳥和蜥蜴。 [4] 

黑腿小隼分佈範圍

原產地: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和泰國。
現存和遊蕩(季節性不確定):斯里蘭卡。 [1] 
黑腿小隼分佈圖 黑腿小隼分佈圖 [1]

黑腿小隼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因分佈區域而異,產卵期在赤道北部的種羣主要在2-6月。在赤道的南部是11-12月。黑腿小隼通常使用舊的樹洞,或者偶爾會使用舊的啄木鳥洞穴。除昆蟲遺物外,巢穴中沒有添加材料。每窩產2-5枚卵。孵化和幼鳥的離巢的時間尚不清楚。巢穴全年可使用,通常也將巢穴用作棲息地。 [4] 

黑腿小隼保護現狀

黑腿小隼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 [1] 

黑腿小隼種羣現狀

黑腿小隼的種羣數量估計有數萬只。趨勢證明:在沒有任何下降或重大威脅的證據的情況下,物種的數量被認為是穩定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