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腹胃蠅

鎖定
黑腹胃蠅是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雙翅目胃蠅科胃蠅屬的一種昆蟲。體長12—15毫米。體中型。成蟲棲息在野外的草叢中,很少接近畜體,雌蟲產卵於草葉上,當馬食草後被感染,幼蟲寄生於馬的食道及胃內,成熟後逐漸移至肛門,隨糞便排出,有時以其口鈎鈎在肛門口的周圍,最後脱落,掉地化蛹。可寄生於馬、驢、騾,偶見牛、兔胃及消化道內。
別    名
獸胃蠅
中文學名
黑腹胃蠅
拉丁學名
Gasterophilu pecorum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雙翅目
亞    目
環裂亞目
胃蠅科
亞    科
胃蠅亞科
胃蠅屬
黑腹胃蠅

黑腹胃蠅形態特徵

體長12—15毫米。體中型。頭部觸角基部向前凸出,呈丘狀,暗色透明度很差,第三節淺棕色,其長短於第二節。雄蟲在翅端部有淺棕色斑點,胸部背面橫縫之後間有黑色棕毛,形成1條黑色橫帶,從腹部背面或從整個腹面觀呈黃色;肛尾葉、側葉均粗短。雌蟲頭、胸、腹面和腹部後半部全部呈黑色,足脛節以上亦為黑色,因而從後面觀全黑,故名黑腹胃蠅。老熟幼蟲在感覺器與口鈎之間有三組小刺,兩口鈎的背側各具~組,兩組中間有一組;體刺小形,各體節多為二行,第二胸節只有一行,如為兩行前排大後排小,但個別者不明顯,背部的體刺間隔的中線非常顯著,從第五節開始,背部的體刺消失,腹部末端數節只有數根刺,甚至沒有。第八腹節氣門板內緣有一行小刺 [1] 

黑腹胃蠅生活習性

成蟲棲息在野外的草叢中,很少接近畜體,雌蟲產卵於草葉上,當馬食草後被感染,幼蟲寄生於馬的食道及胃內,成熟後逐漸移至肛門,隨糞便排出,有時以其口鈎鈎在肛門口的周圍,最後脱落,掉地化蛹 [1] 

黑腹胃蠅宿主

宿主與寄生部位:馬、驢、騾,偶見牛、兔。胃、十二指腸 [2] 

黑腹胃蠅地理分佈

分佈黑龍江、內蒙古、新疆、陝西、四川;印度,古北區(模式產地未指明),非洲區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主編,中國農業昆蟲 (下冊),農業出版社,1987年03月第1版,第735頁
  • 2.    黃兵,沈傑主編,中國畜禽寄生蟲形態分類圖譜,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1,第596頁
  • 3.    雅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馮炎主編;王豔霞,周啓富副主編,四川省有瓣蠅類名錄及生態地理分佈,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2,第1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