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脈蛺蝶

鎖定
昆蟲名,屬鱗翅目,蛺蝶科脈蛺蝶屬。本種與指名亞種不同。翅面淡灰綠色,翅脈黑褐色,每一翅室有灰綠色斑和灰黑色小點。後翅外緣有淡黑色月牙斑。它翅展70~93mm。已知在我國江蘇、山東 、河南 、浙 江、安徽、福建等省有分佈。其寄主植物為朴樹等榆科樸屬植物,幼蟲期因發生量較大, 對朴樹具一定危害。 [1] 
拉丁學名
Hestina assimilis (Linnaeu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亞    目
錘角亞目
蛺蝶科
脈蛺蝶屬
黑脈蛺蝶
分佈區域
中國,朝鮮,日本等
中文學名
黑脈蛺蝶
寄    主
榆科的朴樹。
分    佈
福建全省;黑龍江、遼寧、甘肅、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湖北、浙江、江蘇、江西、湖南、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朝鮮,日本

黑脈蛺蝶形態特徵

指名亞種 Hestina assimilis assimilis (Linnaeus) (福建陝西
成蟲:翅展70~93mm,翅面淡灰綠色。翅脈黑褐色,佈滿青白色斑紋。後翅亞外緣後半部有4~5個紅色斑紋,有些紅斑內有黑點;外緣後半部微向內凹,雄蝶尤為明顯;後翅外緣有淡黑色月牙斑。
卵:近球形,頂端略平,其上具18~20條縱脊。初產時淡綠色。
幼蟲:老熟幼蟲體深綠色,體兩側具有2條氣門下線。亞背線處棘狀突起顏色淺,棘刺深綠色。頭部具1對角狀棘刺突,頂端2分叉;兩側3對小棘突黃綠色,角狀棘刺突頂端2分叉。 [2] 

黑脈蛺蝶生活習性

黑脈蛺蝶成蟲習性

成蟲羽化後白天活動,雄成蟲飛翔能力強,飛行較高,其飛行活動主要受到尋找雌成蟲交尾和訪花補充營養的影響;雌成蟲飛行能力較差,飛行較低,其飛行活動主要受到尋找寄主植物和訪花補充營養的影響。成蟲主要以吸吮樹木分泌的汁液、糞便等腐殖質的稀釋液為食。交配前有婚飛行為。交配後雌蝶在寄主植物葉片上產卵,成蟲1次產卵20~30枚,卵散產,產卵的部位多為葉片腹面,少數產於葉片背面或葉柄上。 [1] 

黑脈蛺蝶幼蟲習性

幼蟲孵化時先在精孔下方咬破卵殼後爬出,隨即吃掉卵殼。1齡末期,幼蟲會靜止不動約1d,其間頭部逐漸膨大;然後先蜕皮、再蜕頭殼。5齡幼蟲在預蛹前會停食2d,然後向養蟲籠的高處爬,先於固定物體上吐絲成墊,然後將尾部與絲墊粘結,幼蟲身體呈紡錘狀進入預蛹期,頭向下懸掛,完成最後一次蜕皮化蛹。幼蟲取食葉片時從葉邊緣開始啃食。1~2齡幼蟲取食嫩葉、食量小,3~5齡幼蟲取食嫩葉和老葉、食量較大,其中1~3齡死亡率較高。幼蟲受驚時其頭部上翹,以驚嚇天敵。幼蟲靠近時彼此用頭上棘刺相互牴觸以爭奪食物和棲息地。幼蟲取食時常躲在葉片背面,以躲避天敵。排便時,尾棘和最後1對腹足上翹。 [1] 

黑脈蛺蝶防治與利用

黑脈蛺蝶為我國中東部地區常見蝶種。在南京地區黑脈蛺蝶1年發生3代,尤以第3代數量最大。此時因幼蟲期發生量較大,對朴樹具一定危害,可考慮在1~3齡間予以適當防治。而第1代與越冬代幼蟲對寄主植物的影響均處於“有蟲無害”的狀態。此外,該蝶種色彩鮮豔,具有一定的觀賞開發價值。因此。建議相關園林部門防治與利用相結合,保護其最適生境,並在合理控制其發生數量的基礎上,加以充分利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