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背鷗

鎖定
黑背鷗是一種鷗科動物,生活在整個南半球,甚至遠至赤道,這種鳥類對温度的適應度非常高,0~23℃的温差範圍內,都不會對它們造成威脅。黑背鷗的數量超過108萬對,當中約有10,000~20,000對生活在南極地區。
黑背鷗的主食為腐肉,攻擊性強的黑背鷗會在鞘嘴鷗竊取其他鳥類食物時,趁機偷吃鞘嘴鷗的幼鳥,有時甚至還會吃掉自己的蛋和幼鳥。數量由於人類廢棄的漁網以及垃圾,正在減少中。
中文學名
黑背鷗
拉丁學名
Larus dominicanus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鷗形目
鷗科
黑背鷗

黑背鷗簡介

黑背鷗
黑背鷗(6張)
黑背鷗生活在南極地區,是那裏最大的飛鳥,也是世界飛鳥之王。它的羽毛潔白,從頭顱到身軀都是白的,只有翼背是黑的,因此而得名。黑背鷗善於遠翔,日行千里對它來説易如反掌,連飛數日,它也毫不倦怠,甚至繞極地飛行,也鋭氣不減。它們還是空中滑翔的能手,可以連續幾小時不扇動翅膀,僅憑氣流滑翔。黑背鷗多數時間都在海上漂泊;在4~7年後回到它的出生地。成年後的黑背鷗開始繁衍後代,它們每次只產下一枚卵。80天之後,小寶寶就出殼了,小黑背鷗經過近300天的成長,才會從父母的懷抱中獨立。在海面,黑背鷗悠然自得地鳧水,宛如天鵝,在巖頂則雕塑般一動不動。在閒雲裏佇立,又似白鶴。在天空,它的一對翅膀時而呈對稱的波浪形,優美地扇動,時而呈一字直線,輕盈地滑翔,這正是鷗鳥最大的特點。人類對這種鳥的安靜、灑脱,多姿多態大為欣賞 [2] 

黑背鷗形態特徵

中型水禽,體重1~1.2千克,體長62釐米左右,體形厚重,頭部平坦。背、肩和翼上覆羽銀灰色,肩羽有寬闊白端,下體純白色。嘴黃色,嘴尖有紅色斑點,腿粉紅色。喜羣居,常幾十只或成百隻一起活動。每年4月至8月是繁殖期,主要以軟體動物及昆蟲為食,也食黃鼠、姬鼠、田鼠等 [3] 
黑背鷗的幼鳥全身長滿棕色的斑點,這些斑點可以使它們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讓捕猜者難以察覺。這種模擬周圍環境的特殊體色稱為保護色 [4] 

黑背鷗數量分佈

數量:超過 108 萬對,當中約有 10,000~20,000 對生活在南極地區。
分佈:新西蘭、澳洲南部、非洲南部、南美洲南部和其他亞南極島嶼。

黑背鷗食物

軟體動物 (尤其是南極帽貝)、、甲殼類動物、其他海鳥等。
黑背鷗
黑背鷗(5張)
黑背鷗喜愛在容易覓食且隱秘的地方築巢,所築的巢也反映出四周的生態環境,為碗狀或圓錐狀的土墩,或是以沙子、草葉、海草、小樹枝、貝殼及沙粒混合而成的巢。

黑背鷗繁殖

繁殖方式:雌鳥一次產 2~3 顆蛋,需 23~30 天孵化。
幼鳥:幼鳥在 45~61 天內便會成為成鳥,但有時還需要父母餵食。
參考資料
  • 1.    黑背鷗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05-06]
  • 2.    劉寶恆主編,世界之最 A卷,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6,第43頁
  • 3.    孫大衞等著,新疆百科圖志 人文地理卷 1,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2014.06,第25頁
  • 4.    (英)斯通豪斯編著;(英)奧爾繪;邢立達,李艾譯,不一樣的全景動物百科·南京·北京,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11,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