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背胡狼

鎖定
黑背胡狼是食肉目犬科犬屬哺乳動物, [5]  又名黑背豺。耳大,四肢較長。體毛棕黃色,背面有黑色毛,尾尖黑色; [6]  背部有馬鞍形的黑邊銀灰色斑。 [7] 
黑背胡狼分佈於非洲南部和東部。棲息於真正的荒漠、草原、山地草甸、乾旱到中生林地稀樹草原和農業棲息地。喜棲居在洞穴中,夜行性。常見由3—5只成體組成的羣體。常見的獵物為小型齧齒動物、跳兔、野兔和有蹄動物幼體,也能夠捕殺年幼的南非海狗、成年跳羚、湯氏瞪羚和黑斑羚。鳥類、爬行動物、卵、無脊椎動物和腐肉也是重要的食物。隨機捕食家禽和小型家畜。為“一夫一妻”制。 [6]  5-8月交配,6-10月生產。妊娠期約為60天,每胎最多產仔6只,通常為3-4只。11月齡達到性成熟。 [8] 
黑背胡狼在自然保護區內和牧區分佈廣泛,是一種常見動物。在農區(特別是南非)遭到大量捕殺,恢復能力極強,人類因素導致種羣暫時下降。 [8] 
中文名
黑背胡狼
外文名
Black-backed Jackal
別    名
黑背豺
拉丁學名
Canis mesomela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食肉目
亞    目
裂腳亞目
犬科
亞    科
犬亞科
犬屬
黑背胡狼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Schreber, 1775

黑背胡狼形態特徵

黑背胡狼
黑背胡狼(6張)
黑背胡狼雄性略大於雌性。頭體長96-110釐米,肩高38釐米,東非種羣體重7-13.5千克 ;南非種羣體重6.8-9.5千克。是一種長腿,中等大小的犬科動物,帶有類似狐狸狀的尖口吻。背部的黑色和銀色馬鞍標記為該物種提供了獨特的外觀和名稱。黑色皮毛從脖子後面延伸到尾巴。身體的其餘部分主要是紅褐色到棕褐色,體側和腿部變得更紅。它們有一條濃密的大尾巴,尾尖黑色。有一雙大而尖的耳朵。長腿融合了前肢的骨骼,使其成為一名出色的跑步者,並使其能夠長時間保持每小時12至16公里的慢速跑步。 [1] 

黑背胡狼棲息環境

黑背胡狼 黑背胡狼
黑背胡狼棲息於陸地生物羣落,包括稀樹草原或草地灌叢森林。棲息地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的郊區到納米布沙漠都很不一樣。它們往往在年降水量在100-200釐米之間的乾旱地區更為常見。此外,在生活在開闊的草原,農業耕植區,人類發展為這個物種提供了額外的食物來源。 [2] 

黑背胡狼生活習性

黑背胡狼是一種一夫一妻制的領地動物,其社會組織與金豺極為相似,是適應性極強的社會性高度發達的動物。基本社會單位是一對配偶,通過糞便和尿液來標記領地範圍和界線,羣體成員共同保衞。黑背胡狼的領地可達10.6平方公里。它們是一種機會主義的清道夫和捕食者,食用既豐富又容易獲得的食物,並且捕食它自己的獵物。
飲食通常包括爬行動物、鳥類及其卵、植物、貽貝和魚類等海岸垃圾,腐肉甚至人類垃圾。還以無脊椎動物和中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利用其巨大的能夠活動的耳朵檢測在跳躍之前它們並捕捉不知情的獵物。主要是夜行動物,在人為干擾低的地區活動延伸到日光。 [1] 

黑背胡狼分佈範圍

原產地:安哥拉、博茨瓦納、吉布提、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萊索托、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和津巴布韋。 [3] 
黑背胡狼生活在非洲。 該物種生活在兩個分開的區域,相距約900公里。 一個地區包括南非、納米比亞、博茨瓦納和津巴布韋在內的非洲大陸南端。 另一個地區位於東部海岸線,包括肯尼亞、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這種分離可能因地理原因而存在。坦桑尼亞北部的奧杜威峽谷(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位於兩個種羣之間。該地區自然環境非常乾旱,使大多數生物的生活條件極其困難。 [1] 
黑背胡狼分佈圖 黑背胡狼分佈圖

黑背胡狼繁殖方式

胡狼屬犬科,家庭為“一夫一妻”制,雄獸和雌獸結成伴侶後將廝守一生。交配季節5-8月份,雌性孕期60天左右,每胎產仔1-9只。幼仔2歲後獨自生活。在當年出生的黑背豺幼體中,有三分之一的個體將留在母親的身邊,並與母親一起度過下一年的繁殖季節。因此經常會形成由3-5只成體組成的羣體。其中的非繁殖個體便充當幫手,幫助生育的雙親保護和撫育幼體。幫手為家庭所提供的幫助是多方面的。當幼體在地下洞穴中出生以後,第一次出洞活動是在發育到第3-4周的時候,但它們對授乳的母親有很大的依賴性,直到第8-9周時才斷奶,此後還要依靠成體為它們帶回食物,直到3個月後才能獨立進行捕獵。在這段時間內,幫手們將對幼體的正常發育發揮重要的作用,它們既可以通過將食物直接反吐來飼餵幼體,又可以作為保育員看護和保衞幼體,以及清理巢穴等。由於當地生活的鬣狗是黑背豺幼體的主要天敵,所以當黑背豺的雙親離巢外出時,幫手的存在便使幼體所面臨的危險性大大減少。此外,幫手們還經常與幼體一起玩耍,這樣有助於幼體通過玩耍學習狩獵的技能。 [1-2] 

黑背胡狼亞種分化

黑背胡狼(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黑背胡狼指名亞種
Canis mesomelas mesomelas
Schreber, 1775
2
黑背胡狼東非亞種
Canis mesomelas schmidti
Noack, 1897
[4] 

黑背胡狼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3] 
黑背胡狼可攜帶狂犬病、犬細小病毒犬瘟熱,犬腺病毒、犬埃裏希體和非洲馬瘟等疾病。埃託沙國家公園的黑背胡狼還會攜帶炭疽病。黑背胡狼是主要的狂犬病媒介,並且與流行病有關,這種流行似乎每4-8年發生一次。津巴布韋的黑背胡狼能夠獨立於其他物種維持狂犬病。雖然口蹄疫疫苗對黑背胡狼有效,但狂犬病的長期控制仍然是流浪狗不接受相同免疫接種的地區的一個問題。 [2] 

黑背胡狼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3] 
參考資料
  • 1.    Black-backed jackal (Canis mesomelas)  .ARKive[引用日期2018-04-04]
  • 2.    Canis mesomelas black-backed jackal  .Animal Diversity Wel[引用日期2018-04-04]
  • 3.    Canis mesomelas   .The IUCN Red List.2017-03[引用日期2018-04-04]
  • 4.    Canis mesomelas Schreber, 1775  .BioLib.cz [引用日期2018-04-04]
  • 5.    王培潮編著,實用養犬指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01,第1頁
  • 6.    李湘濤著,走獸之謎 3,北京出版社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12,第34頁
  • 7.    (英)亨特著;(英)巴瑞特插圖;王海濱譯,世界陸生食肉動物大百科,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1,第164頁
  • 8.    (英)亨特著;(英)巴瑞特插圖;王海濱譯,世界陸生食肉動物大百科,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1,第1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