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

鎖定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學名:Himantopus himantopus knudseni)是黑翅長腳鷸亞種之一,體長約37釐米。特徵為細長的嘴黑色,兩翼黑,長長的腿紅色,體羽白。頸背具黑色斑塊。幼鳥褐色較濃,頭頂及頸背沾灰。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淺水塘和沼澤地帶。非繁殖期也出現於河流淺灘、水稻田、魚塘和海岸附近之淡水或鹽水水塘和沼澤地帶。常單獨、成對或成小羣在淺水中或沼澤地上活動,主要以軟體動物、蝦、甲殼類、環節動物、昆蟲、昆蟲幼蟲,以及小魚和蝌蚪等動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為5-7月,每窩產卵4枚。
別    名
夏威夷黑翅長腳鷸
中文學名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
拉丁學名
Himantopus himantopus knudsen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鴴形目
反嘴鷸科
長腳鷸屬
長腳鷸
亞    種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Stejneger, 1887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外形特徵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3張)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夏羽雄鳥額白色,頭頂至後頸黑色,或白色而雜以黑色。翕、肩、背和翅上覆羽也為黑色,且富有綠色金屬光澤。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黑色,微具綠色金屬光澤,飛羽內側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有的尾上覆羽沾有污灰色。尾羽淡灰色或灰白色,外側尾羽近白色;額、前頭、兩頰自眼下緣、前頸、頸側、胸和其餘下體概為白色。腋羽也為白色,但飛羽下面黑色。雌鳥和雄鳥基本相似,但整個頭、頸全為白色。上背、肩和三級飛羽褐色。冬羽和雌鳥夏羽相似,頭頸均為白色,頭頂至後頸有時綴有灰色。虹膜紅色,嘴細而尖,黑色。腳細長,血紅色。 [1]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棲息環境

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淺水塘和沼澤地帶。非繁殖期也出現於河流淺灘、水稻田、魚塘和海岸附近之淡水或鹽水水塘和沼澤地帶。 [1]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生活習性

常單獨、成對或成小羣在淺水中或沼澤地上活動,非緊殖蝴也常集成較大的羣。有時也進到齊腹深的水中覓食。行走緩慢,步履穩縫、輕盈,姿態優美,但奔跑和在有風時顯得笨拙。性膽小而機警,當有干擾者接近時,常不斷點頭示威,然後飛走。起飛容易,飛行也較快。 [1] 
主要以軟體動物、蝦、甲殼類、環節動物、昆蟲、昆蟲幼蟲,以及小魚和蝌蚪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常在水邊淺水處、小水塘和沼澤地帶,以及水邊泥地上覓食。常常單獨或成對覓食,偶爾也見成鬆散的小羣覓食。覓食方式主要是邊走邊在地面或水面啄食。或通過疾速奔跑追捕食物。有時也將嘴插入泥中探覓食物。有時甚至進到齊腹深的水中將頭也浸入水中覓食。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夏威夷島 [2]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營巢於開闊的湖邊沼澤、草地或湖中露出水面的淺灘及沼澤地上。常成羣在一起營巢。有時也與其它水禽混羣營巢。巢呈碟狀。主要以蘆葦莖、葉和雜草構成;巢外徑21-23釐米,內徑10-12釐米,高4-5釐米,深2-3釐米。每窩產卵4枚,偶爾3枚。顏色為黃綠色或橄欖褐色,具黑褐色斑點,卵的形狀為梨形或卵圓形,大小為41-47×29-33毫米,重22克左右。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間如遇干擾,巢區所有親鳥均羣起飛到干擾者頭頂上空盤旋、鳴叫,時飛時落,引誘干擾者離開。孵化期16-18天。 [1] 

黑翅長腳鷸夏威夷亞種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