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籽南瓜

鎖定
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 Bouché.,2n=2x=40)是南瓜屬的一種 ,種子外種皮為黑色 ,故得此名 。葉片近圓形,缺刻深裂,似無花果葉 , 因此又名無花果葉瓜 。其為多年生蔓生草本,生長勢強,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黑籽南瓜在抗寒、抗旱、抗病、抗貧瘠等多個方面比其他栽培種南瓜具有更強的抗性,生產上常利用其對瓜類枯萎病及其根系對低地温的抗性,用作嫁接黃瓜、西瓜的砧木。 [1] 
中文學名
黑籽南瓜
拉丁學名
Cucurbita ficifolia
植物界
葫蘆科
南瓜屬
分佈區域
原產中美洲至南美洲

黑籽南瓜產地與分佈

原產於拉丁美洲中部,我國雲南早有栽培,並且分佈很廣。因其成熟後瓜瓤很象米線或粉絲,雲南當地農民稱之為 “米線瓜”, 有的稱為 “絞絲瓜” 。 [1] 

黑籽南瓜形態特徵

黑籽南瓜為草本 、 蔓性, 一年至多年生宿根瓜類 。一年生株蔓可達 20 多米,分枝10 餘條,如任其蔓葡匐生長,老蔓上每節都能生不定根,增加吸收面積。單株結瓜20 ~ 30 個。瓜為長圓形或近球形,單瓜重 2~ 5kg, 可採籽 50 ~ 150g 。瓜表皮光滑,外皮有綠白兩色相間花紋,幼嫩瓜肉質淡而多汁,可作菜用, 味如瓠瓜 。老熟瓜堅硬,中果皮木質化,果中空;瓤為白色纖維狀,種子褐色或者黑色 。瓜瓤中含有生物鹼,易腐蝕皮膚, 用於直接掏種子,易發癢脱皮 。黑籽南瓜是喜温而不耐酷熱的短日照作物,生長期長,從播種到採收老熟瓜需要200 多天 。在我國北方秋季長日照條件下其開花結果推遲,至霜期來時種籽還不能成熟,因此北方不能留種。雲南是亞熱帶高原氣候,尤其是海拔 1600 ~ 2000m 的地方,四季温暖,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無霜期長達250 ~ 300 天,最適於黑籽南瓜生長。

黑籽南瓜栽培要點

黑籽南瓜播種育苗

雲南地區宜在 3 月上旬播種,利用小拱棚育苗。播種前用清水浸種4 ~ 5 個小時,撈起用清水沖洗乾淨,用濕布包好於 28 ~ 30 ℃温度下催芽 1 ~ 2 天 。露白後即行播種 。 [3] 

黑籽南瓜栽培管理

當苗長到 3 ~ 4 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密度為株距 0.8 ~ 1m;行距 5~ 6m 。黑籽南瓜耐瘠薄,不宜選用土壤過肥的農田種植,坡地種植效果好。其栽培管理粗放,適時進行中耕除草和整枝打杈,當蔓長 70 ~ 80cm 後每隔 40cm 壓蔓一次, 共 2~ 3 次,壓蔓可促進節間生根,對穩定植株,擴大吸收面積很有利。 [3] 

黑籽南瓜採種技術

黑籽南瓜於 10 月末開始採收。
黑籽南瓜
黑籽南瓜(6張)
①選收好瓜、 老瓜:採收時用硬物探刺靠地面一側瓜殼,需完全堅硬;向陽一側瓜殼無嫩綠色澤, 並略帶微黃,才可採收 。採收時淘汰爛瓜 、 病瓜, 確保種子質量。
②剖瓜取種:黑籽南瓜後熟 6 ~ 8 天后剖洗種子 。用刀斧砍開,戴上塑料手套掏取種子, 以防瓜瓤中的生物鹼損傷皮膚。瓜籽掏出後用冷水淘洗,然後曬乾貯藏 。
③精選種籽:撿除白籽、 不飽滿的淺咖啡色籽、 病蟲籽和雜物。
④種籽質量檢驗標準為:幹 、 黑、 亮,剖取貯存 3 個月後的種子,發芽率不低於85 %。
黑籽南瓜與中國南瓜 、 美洲南瓜、 印度南瓜均不會自然雜交,又因其種子的種皮呈黑色,與其它白皮南瓜子相比,黑白分明,不易混雜 。因此, 黑籽南瓜可分散採種 。利用雲南許多地區有利的自然氣候條件,有計劃地發展黑籽南瓜的栽培和採種,為黃瓜嫁接提供砧木,這對發展我國大棚保護地黃瓜生產和組織黑籽南瓜種子出口創匯都有重要意義 。 [3] 

黑籽南瓜優勢及技術

利用黑籽南瓜嫁接育苗的優勢及技術
近年來,大棚栽培黃瓜在北安地區發展很快,但由於棚室輪作困難,致使土傳毀滅性病害枯萎病發生很嚴重。據調查,發病率高達 39.1%~45.5%,甚至 80%以上,給棚室黃瓜生產造成嚴重威脅。採用嫁接技術,把栽培的蔬菜嫁接到免疫或抗病性強的砧木上是避免或減輕土壤傳染病害的有效措施。另外,利用砧木根系髮根、抗寒、耐熱、耐濕、抗旱和吸肥水能力增強,從而收到早熟增產效果。從 2006 年起,連續幾年開展了棚室黃瓜嫁接黑籽南瓜防治枯萎病的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其優勢及技術總結如下。 [4] 

黑籽南瓜嫁接育苗優勢

嫁接黃瓜不僅對枯萎病免疫,而且比非嫁接黃瓜(自根苗)增產 2~4 倍,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因而在北安地區迅速推廣開來。嫁接黃瓜不僅可以避免病害發生,而且由於黑籽南瓜砧木比接穗原株根系發達,吸肥吸水力強,因而植株生長旺盛,結瓜部位下移,可獲得前期產量及總產量的提高,也能降低澆水、施肥次數,節約水肥投入。嫁接苗增產主要表現在前期產量上,以 5 月收瓜為前期產量,6 月為後期產量計算,長春密剌前期產量比自根苗增產 78%。嫁接齒的根瓜節位比自根苗顯著降低 9 節,長春密刺低 1.4 節,津研 2號低 5 節。另外,嫁接苗雌花數明顯增加,因此結瓜多,從後期 產量和結瓜變化來看,以中晚熟品種較大,早熟品種較小。嫁接黃瓜長勢旺,能有效提高抗寒能力和耐低温能力,促進早熟,做到提前上市,延長收穫期。 [4] 

黑籽南瓜嫁接技術

1、適期播種
為充分發揮嫁接黃瓜的增產潛力,黃瓜品種以選擇早熟、對短日照要求又不但嚴格的品種為宜。播前黃瓜籽和南瓜籽都要進行浸種和催芽,出苗後嚴防徒長。先播黃瓜,大棚黃瓜一般在 3 月 15 日左右播種,3~5 d 後再播黑籽南瓜,播於 10 cm 或 12 cm 的營養缽,每缽播 1 粒出芽的種子,按正常管理。出苗後必須注意防止接穗和砧木幼苗的徒長,並加強對幼苗在嫁接前的鍛鍊[1]。南瓜播後 13~15 d 進行嫁接。
2、嫁接
按播種期的安排,在黃瓜播後 16~18 d,當黃瓜苗和南瓜苗部長到 1 片真葉半開的程度時,進行嫁接,嫁接時先把黃瓜苗和南瓜苗從苗牀上連根挖起來。儘量多帶一些土,首先去掉南瓜的真葉和生長點,用刀片在南瓜莖的上部距子葉約 5 mm 處向下斜切 1 個口,角度 35~40°。切入深度為莖粗的 1/2。其次用刀片在黃瓜苗劫莖的上部距子葉約 1 cm處向上斜切 1 個口,角度約 30°,切入深度為莖粗的 3/5。最後把 2 個幼苗在切口處按合,然後固定。用塑料條包好接合處再用曲別針別住。接好後立即將幼苗栽在塑料袋中。 [4] 

黑籽南瓜嫁接後管理

黑籽南瓜
黑籽南瓜(5張)
嫁接好的苗放在設有塑料小棚的苗牀上,以便控制温度。並在葉面輕輕噴灑清水,防止因失水引起萎蔫,封棚前棚內地面灌 1 次透水。嫁接後的 4~5 d 內,小棚內的温度、濕度和光照是影響嫁接苗癒合和成活的關鍵因素。嫁接後的前 1~2 d,為了避免強光直射和保温,苗牀上的塑料小棚要關閉。並放下温室的草蓆擋光。以後從早晨和下午開始,逐漸加長光照時間,並逐漸通風換氣,直到嫁接苗見光後不再萎蔫時停止覆蓋,較高濕度有利於傷口癒合。可適當澆水,但不能過 多。温度一般白天保持在 25~27 ℃,晚上保持在15~20 ℃,濕度 95%以上,如果嫁接苗葉面較長時間沒有霧滴,應及時用清水噴霧補充濕度。光照要足,晴天好,陰天不利,但光照過強也不好,可用半透光的無紡布或報紙等遮蓋物減光。3~4 d 後,8:00—10:00 時揭去遮蓋物,並早晚進行適量通風,4~5 d 後,只是在中午和下午強光時適當遮蔭,並開始小放風煉苗,第 7~8 天當第 1 片真葉已見長,葉片滋潤、挺拔,夜色變淡綠,説明接口已完全癒合,可拆除小棚。第2 片真葉展開後,要對嫁接苗進行鍛鍊,夜温 13 ℃左右,防止秧苗徒長;並注意及時抹去砧木上的萌芽。在嫁接後 15 d,嫁接苗已經成活,這時用刀片將黃瓜幼苗在接合處的下方切 斷,切 後 的 第 2 天 遮 光 灌 水,以後在短期內避免陽光直射,直到嫁接苗見強光後不萎蔫時,按一般育苗管理。曲別針和塑料條如果不影響幼莖的長大,可在定植緩苗後去掉。 [4] 

黑籽南瓜嫁接苗定植

大棚在 4 月上旬,嫁接苗 50~55 d 進行定植,行株距為100 cm×27 cm。定植時坑面比地面稍高,使嫁接處不被土壤掩埋,以免黃瓜形成不定根導致枯萎病菌侵入。在管理上供給充足肥料,通過放風控制温度防止霜黴病和白粉病危害。 [4] 

黑籽南瓜種間雜交研究

南瓜屬作物的種間雜交後代雜種優勢強,種間有性雜交可為選育南瓜屬抗病新品種創造抗性種質資源材料。黑籽南瓜在中國南瓜屬4個栽培種中最接近野生種,綜合抗性最強,但目前國內文獻中未見以南瓜屬抗性種質資源創新為育種目的的黑籽南瓜遠緣雜交研究報道。若能利用種間有性雜交手段將黑籽南瓜的抗病、抗蟲、抗逆等抗性基因轉育到美洲南瓜(C.pepo L.)、中國南瓜(C. moschata Duch.)或印度南瓜(C. maxima Duch.)中,就可以創造出抗性得到改良的南瓜屬新型種質資源材料。 [1] 

黑籽南瓜材料與方法

1、材料
供試材料為南瓜屬4個種的13個自交系,均來自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2、方法
試驗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試驗基地(太原)日光温室進行,黑籽南瓜(H)於2009年1月10日播種育苗,苗齡45天定植;印度南瓜(Y1、Y2、Y3)及晚熟中國南瓜(Z1、Z4)於1月25日播種育苗,苗齡30天定植;美洲南瓜(M1—M5)及早熟中國南瓜(Z2、Z3)於2月20日直播。花期防蟲網隔離、人工雜交授粉,授粉後掛牌,標記父本及母本材料名稱及授粉日期,果實充分成熟後調查雜交果實內種子發育情況。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育苗基質為細草炭,果實內發芽的種子於2009年9月26日播種,果實內未發芽的種子晾乾後於2010年1月5日播種,苗齡45天定植於日光温室;其他材料播期適當推後。適期調查種間雜種F1及其親本的形態及生長髮育狀況,花期人工授粉。採用田間自然感病(蟲)的方法進行抗性比較研究。 [1] 

黑籽南瓜結果與分析

1、黑籽南瓜與南瓜屬3個種種間雜交親和性試驗
通過提前育苗調整播期,使得短日照作物黑籽南瓜與南瓜屬其他材料同期開花,克服了種間雜交花期不遇的障礙。黑籽南瓜與南瓜屬3個種進行種間遠緣雜交,不同種間、不同材料間以及正反交之間親和性差異明顯。
以黑籽南瓜為母本,美洲南瓜、中國南瓜及印度南瓜的12個材料分別為父本,共授粉149朵,坐果率為0,同期黑籽南瓜自交坐果率為82.61%(坐果19/授粉23)。
以黑籽南瓜為父本,南瓜屬3個種12個材料分別為母本,雜交可以結實。美洲南瓜為母本的5個材料中3個材料可坐果,共計獲得果實21個,果實成熟後,果實內均無種子且無種胚殘留。以印度南瓜為母本的3個材料中1個材料可坐果,獲得果實1個,成熟果實中也無種子及種胚殘留。以中國南瓜為母本的4個材料中3個材料可坐果,共獲得果實15個,依中國南瓜材料的不同,成熟雜交果實內的種子或種皮殘留物發育程度也有所不同。組合Z2(太谷小南瓜)×H(雲南黑籽南瓜)獲得了發育較好的種間雜交F1種子,部分種子已在果實內發芽。當年秋季將在果實內已發芽種子播種到營養缽細草炭基質中,獲得了定植成活的植株6株;未發芽種子晾乾後於次年早春播種育苗,獲得定植成活的植株12株。
2、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植株的生物學特性
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植株形態總體為雙親中間型偏父本黑籽南瓜。F1植株蔓生,蔓長介於雙親;生長勢強、分枝性強,接近父本黑籽南瓜;葉片形狀為雙親中間型,葉面顏色更偏向於父本黑籽南瓜;卷鬚形態接近於父本黑籽南瓜。
3、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花及果實的生物學特性
中國南瓜與黑籽南瓜的花器形態相似,及雜交F1的花器也與雙親相似。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果實的形狀、顏色、質地等特徵均更接近於父本黑籽南瓜,唯單果質量更近似於母本中國南瓜。
4、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稔性
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植株的雄花發育存在障礙,僅在早期產生少量雄花花蕾,花蕾在發育過程中多數萎黃乾枯,在18株F1植株中僅開放雄花3朵且雄蕊均完全退化,植株生長中後期無雄花花蕾產生。中國南瓜×黑籽南瓜種間雜種F1植株雌花形態發育正常,開花多,柱頭髮育充分,開放當日柱頭有粘液分泌。因F1無正常雄花,無法進行自交授粉。以中國南瓜×黑籽南瓜 F1作為母本,以美洲南瓜4個材料(M1,M3,M4,M5)為父本,共授粉雌花19朵,坐果率均為0;以印度南瓜3個材料(Y1,Y2,Y3)為父本,共授粉雌花11朵,坐果率也均為0。
以中國南瓜×黑籽南瓜 F1為母本,以黑籽南瓜(H)為父本進行回交,授粉雌花7朵,獲得果實1個;以中國南瓜為父本回交,3個材料各授粉雌花6朵,其中1個材料(Z3)不結實、2個材料(Z1、Z2)各獲得果實1個。回交獲得的3個成熟果實的果腔內均無肉眼可見的種子或種胚殘留物。
5、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的抗病性及抗逆性
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的抗逆性總體表現不及父本黑籽南瓜而傾向於母本中國南瓜。試驗期間中國南瓜、黑籽南瓜及其雜交F1均未發生枯萎病;種間雜交F1對病毒病的抗性比母本中國南瓜有所提高;對白粉病抗病力接近於同期播種的中國南瓜,秋播越冬栽培的白粉病發生嚴重。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對粉蝨及蚜蟲的抗性與同期播種的中國南瓜相近似,秋播越冬的則發生嚴重。F1及中國南瓜在後期(250~300天)莖葉枯黃、全株枯死,黑籽南瓜仍能保持正常生長狀態,推測種間雜種F1的耐寒性或植株壽命均更接近於母本中國南瓜。 [1] 

黑籽南瓜結論與討論

前人關於南瓜屬作物種間遠緣雜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洲南瓜、中國南瓜及印度南瓜這3個種之內,以黑籽南瓜與美洲南瓜、中國南瓜及印度南瓜進行種間遠緣雜交併獲得雜交一代的研究鮮見報道。本試驗成功獲得了中國南瓜×黑籽南瓜種間雜交種子並獲得雜種植株,説明通過雜交材料的選擇選配完全可以獲得黑籽南瓜與南瓜屬其他栽培種間的有性雜交後代。進一步擴大參與雜交的親本材料試配,結合染色體加倍及種胚挽救培養,有望獲得可育的黑籽南瓜遠緣雜交後代。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黑籽南瓜與南瓜屬3個種(美洲南瓜、中國南瓜、印度南瓜)進行種間遠緣雜交,正反
交之間、不同材料之間,雜交親和性差異明顯。此現象與前人進行過的美洲南瓜、中國南瓜及印度南瓜3個種間兩兩雜交的親和情況相似。
黑籽南瓜對多種病蟲害及不良環境因子的抗性均強於南瓜屬三大栽培種,本次試驗中,中國南瓜×黑籽南瓜F1植株對多種病蟲害的抗性更傾向於母本中國南瓜而弱於綜合抗性較強的父本黑籽南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