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56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黑河33为母本、黑河3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的大豆品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豆20190004),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需105-110天,需≥10℃活动积温2030-2100℃,适宜黑龙江第六积温带上限及内蒙古等寒地种植 [1-2]。2016-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29.2-136.1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8-7.9%,粗蛋白含量最高达43.05%,兼具抗灰斑病和中抗花叶病毒病特性 [2]。截至2020年累计推广面积超400万亩,入选《黑龙江省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 [1]。
- 选育单位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1]
- 审定编号
- 国审豆20190004
- 品种类型
- 北方春大豆超早熟品种
- 生育日数
- 105-110天 [2]
- 适宜积温
- 2030-2100℃ [2]
- 蛋白含量
- 38.80%-43.05%
选育背景
播报编辑
为解决黑龙江北部大豆遗传基础狭辣抹达窄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韩德志团队于2003年启动育种计划。采用黑河笑体妹33(母本)与黑河34(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历9代系谱法选育和罪挨3归删归轿民档符代辐射诱变处理,通过12轮梯度筛选于2014年育成稳定品系 [1]。品种遗传组成包含14份祖先亲本,其中北92-28贡献25%核基因,十胜长叶贡献15.63%核基因 [2]遥仔说坑尝船判询。
特征特性
播报编辑
- 形态特征:株高69.6-75.0厘米,亚有限结荚习性,分枝数0.6-1.0个,白花尖叶,圆形籽粒具黄色种皮和浅黄色种脐。
- 品质指标:粗蛋白含量38.80%-43.05%,粗脂肪含量18.18%-19.69%,2019年农业农村厅检测蛋白质41.43%、脂肪18.56%。
- 抗病能力:经接种鉴定抗灰斑病(病级2级),对花叶病毒病1号、3号株系表现中感(病级3级) [2]。
产量表现
播报编辑
2016-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29.2千克,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6.8%;2018年生产试验亩产136.1千克,增产幅度达7.9%。2020年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亩产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8.3%-14.7% [1]。
栽培技术
播报编辑
- 播种要求:5月上旬播种,每亩保苗2.0-2.3万株。
- 施肥方案: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千克、尿素30千克、钾肥75千克,其中70%氮肥作基肥、30%作追肥 [1]。
- 适应区域:覆盖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下限至第六积温带上限,包括大兴安岭地区、呼玛西部及内蒙古兴安盟中部。
审定信息
播报编辑
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04),审定公告显示该品种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期110天,需≥10℃活动积温2030℃ [2]。2020年被纳入黑龙江省优质高效品种布局规划 [1]。
遗传组成
播报编辑
- 细胞质基因:溯源至克山白眉系谱,经过9代传递完成100%遗传。
- 核基因来源:包含2份国外种质(美国品种十胜长叶、日本品种北育7号)、7份东北地方品种(满仓金、四粒黄等)、4份育成品系(北92-28、黑交83-889等)及1份野生大豆 [2]。
- 分子鉴定:2018年《中国大豆品种SSR指纹图谱》收录该品种SSR分子标记,构建40对引物位点的分子身份证 [3]。
推广应用
播报编辑
截至2020年累计推广面积突破400万亩 [1],在黑龙江第六积温带推广面积占该区域大豆种植总面积的37% [4]。品种突破极早熟大豆产量瓶颈,使种植纬度北移1.5度 [1],2020年漠河试种实现亩产176.3千克的寒地高产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