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眉錦蛇

鎖定
黑眉錦蛇是有鱗目遊蛇科錦蛇屬動物。 [8]  黑眉錦蛇體長可達2米,頭和體背呈黃綠色或棕灰色;眼睛後方有明顯的黑色花紋;體背的前、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狀斑紋;看起來好像秤星,故又名秤星蛇;由體背中段往後斑紋逐漸消失,但中央具有數行背鱗。 [9]  黑眉錦蛇雌雄尾長無差異 [10] 黑眉錦蛇因眼後有2條明顯的狀如黑眉並延伸至頸部的黑色斑紋而得名。 [11] 
黑眉錦蛇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在朝鮮、越南、老撾、緬甸和印度等地亦有分佈,一般生活於高山、平原、丘陵、草地、田園及村舍附近,也常在稻田、河邊及草叢中活動。黑眉錦蛇善攀爬,行動敏捷。 [12]  黑眉錦蛇主要以鼠類、麻雀及蛙類等為食。 [13]  黑眉錦蛇為卵生,每胎2-12枚。 [14] 
黑眉錦蛇善於捕食鼠類,對滅鼠害有利,應防止濫捕。目前黑眉錦蛇在中國為國家“三有”保護物種,也是中國湖南省的重點保護物種, [15]  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16] 
中文名
黑眉錦蛇
拉丁學名
Elaphe taeniura
別    名
眉蛇、家蛇、錦蛇、花廣蛇
國際瀕危等級
易危(VU)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遊蛇科
錦蛇屬
黑眉錦蛇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蛇亞目
亞    綱
雙孔亞綱
亞    種
9 [2] 
分佈區域
朝鮮越南老撾緬甸印度、中國台灣以及中國大陸地區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Cope,1861)
保護級別
三有保護動物
同義學名
Orthriophis taeniurus

黑眉錦蛇動物學史

黑眉錦蛇的主要明顯特徵是眼後有2條明顯的黑色斑紋延伸至頸部,狀如黑眉,所以有“黑眉錦蛇”之稱。 [5] 

黑眉錦蛇形態特徵

黑眉錦蛇為體形較大的無毒蛇。頭長。吻鱗寬超於高,從頭上可以看到。鼻間鱗長小於寬,其間溝為前額鱗間溝的1/2或1/3。前額鱗長大於寬。額鱗盾狀,長大於寬,其長大於其與吻端的距離,頂鱗大於額鱗。頰鱗1枚,眶前鱗2枚,眶後鱗2枚,眶上鱗1枚,前顳鱗2(個別是3),後顳鱗是3(少數是2);上唇鱗9枚,個別是8枚或10枚或11枚(多數是4-2-3式,少數是3-2-3,個別4-2-4和4-2-5式)。下唇鱗12枚,個別10枚、11枚或14枚。體鱗微弱起稜,但外側4行無稜。背鱗行數為25(23,24)-25(21,23,24)-19(17),腹鱗雄性為248-266,雌性為227-254;肛鱗二分;尾下鱗雙列,雄性為81-114對,雌性為81-110對。雄性體最長的達(1630+450)毫米,體重達1300克;雌性體最長達(1370+325)毫米,體重達550克。 [3] 
體背土灰色或棕灰色,眼後有兩條明顯的黑紋延伸至顳部,如黑眉狀。體背前段有窄的橫行黑色梯狀紋,前段明顯,體後段逐漸消失,體側和腹鱗兩側有4條黑色縱紋,從體中段開始伸至尾尖。腹部灰白色或淡灰色,腹鱗兩側具黑色塊斑。 [3] 

黑眉錦蛇生活習性

黑眉錦蛇常在房屋內及其附近活動,善攀爬,有時在屋檐及屋頂出現;草地、田園、丘陵亦有其蹤跡。此蛇雖是無毒蛇,但性情較為粗暴,當其受到驚擾時,即能豎起頭頸,離地20-30釐米,身體呈“S”狀,作隨時攻擊之勢。 [6]  [7] 
吃鼠類、麻雀及蛙類。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一般以投餵淘汰的鵪鶉、雛雞為主。生命力較強。黑眉錦蛇攝食多以遊蕩方式覓食,經常在小動物出沒的地方遊動,捕食率特別高,只要小動物從其附近經過就有命喪蛇腹的危險。當外界氣温升至24-31℃時,其捕食旺盛,活動較頻繁,也變得兇猛許多。若遇陌生人接近時便猛烈出擊;若投入小白鼠時,便見它迅速做出反應,頭轉向小白鼠的所在方向,同時體前部昂起做進攻撲咬架勢;隨後快速出擊,其速度之快有如離弦之箭,一般能準確撲住獵物;如小白鼠逃竄,蛇便再次伺機撲咬,直至捕住獵物。咬傷後便不再鬆口,並以身體進行纏繞、擠壓。有時可見小白鼠的眼、鼻、口角等部位流血,直至獵物窒息死亡後它才鬆口,然後找尋到獵物的頭部再行吞食。偶見飢餓者有時從鼠的後部開始吞食,其吞食速度視獵物的大小而定。大多情況下,吞食50克左右的小白鼠只需3-5分鐘;若吞食的獵物較大,需要的時間便會延長。吞食量大於250克時,便見其將喉伸出口角外,以保證正常呼吸,約需25-40分鐘才能將食物順利吞進腹內。 [7] 

黑眉錦蛇分佈範圍

黑眉錦蛇分佈於印度東北部、中國(包括台灣島)和琉球羣島,向南至蘇門答臘島(印度尼西亞)和婆羅洲。俄羅斯普里莫爾斯基地區有未經證實的分佈記錄。在中國分佈範圍一直向北延伸至長江流域,但已被中國進一步向北引入,主要分佈於河北、河南、山西、陝西、西藏、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遼寧和台灣。 [3-4] 
黑眉錦蛇分佈圖 黑眉錦蛇分佈圖

黑眉錦蛇繁殖方式

卵生,每產2-12枚,卵大約40毫米×23毫米。成都動物園人工孵化,在17-23℃時,孵化期80-88天;在20-25℃時,孵化期67-72天。 [6] 

黑眉錦蛇亞種分化

黑眉錦蛇9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黑眉錦蛇指名亞種
Elaphe taeniura taeniura
(Cope,1861)
黑眉錦蛇華南亞種(黑眉錦蛇越北亞種)
Elaphe taeniura mocquardi
(Moquard,1905)
黑眉錦蛇雲南亞種
Elaphe taeniura yunnanensis
(Anderson,1879)
黑眉錦蛇台灣亞種
Elaphe taeniura friesi
(Cope,1861)
黑眉錦蛇先島亞種
Elaphe taeniura schmackeri
(Boettger,1895)
黑眉錦蛇印尼亞種
Elaphe taeniura grabowskyi
(Fischer,1885)
黑眉錦蛇馬來西亞洞穴亞種
Elaphe taeniura ridleyi
(Butler, 1899)
黑眉錦蛇越南亞種
Elaphe taeniura vaillanti
(Cope, 1861)
黑眉錦蛇泰國北部亞種
Elaphe taeniura thailand
(Werner,1928) [2] 

黑眉錦蛇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為湖南省重點保護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1年——易危(VU)。 [3]  [4] 
保護措施:2020年9月,國家林草局發佈了《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黑眉錦蛇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允許用於藥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養殖。 [1] 

黑眉錦蛇主要價值

生態價值:黑眉錦蛇善於捕食鼠類,對滅鼠害有利,應防止濫捕。 [3] 
藥用價值:黑眉錦蛇是製備蛇酒和五蛇膽原料之一,供藥用;蛇蜕也供藥用。【性味歸經】味甘、鹹,性平。入肝、腎經。功能主治:解毒、祛風、殺蟲、明目。治風癩、頑廯、惡瘡、關節痛、猁犬傷、驚癇、喉痹、目翳紅腫等。《廣西藥用動物》:“祛風、殺蟲、清熱解毒,退翳、消腫、抗癌或抑癌。主治驚癇、咽喉腫痛、疥癬、疔腫、目翳。膽作祛風除痰用。《本草綱目》:“釀酒或入丸、散,主風癩、頑癬、惡瘡。自死蛇漬汁,塗大疥。煮汁,浸臂腕作痛。燒灰,同豬脂塗風癬漏瘡,婦人妒乳,猢犬咬傷。” [6] 
注:黑眉錦蛇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未經批准私自捕捉、飼養是違法。
參考資料
  • 1.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引用日期2020-10-09]
  • 2.    Beauty Rat Snake  .BioLib[引用日期2022-06-10]
  • 3.    沈猷慧,葉貽雲,鄧學建.湖南動物志 爬行綱 Reptilia.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105-108
  • 4.    Cave Racer  .IUCN[引用日期2022-06-10]
  • 5.    黑眉錦蛇 Elaphe taeniura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6-10]
  • 6.    吳卯斌.中國蛇類藥物.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6.02:57
  • 7.    尹鋼.彩色圖説青少年必知的動物系列 爬行動物.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04:137
  • 8.    尹鋼編著,彩色圖説青少年必知的動物系列,爬行動物,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04,第136頁
  • 9.    陳穎著,爬行動物,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07,第80頁
  • 10.    黑眉錦蛇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共享平台[引用日期2023-06-26]
  • 11.    李湘濤編著,生命的支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 12.    陳穎著,爬行動物,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07,第80頁
  • 13.    吳卯斌編,中國蛇類藥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6.02,第57頁
  • 14.    吳卯斌編,中國蛇類藥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6.02,第57頁
  • 15.    沈猷慧,葉貽雲,鄧學建主編,湖南動物志,爬行綱Reptilia,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第108頁
  • 16.    黑眉錦蛇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引用日期2023-06-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