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白混淆

鎖定
黑白混淆(hēi bái hùn xiáo),是漢語中的一則成語,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楊震傳》。 [1-2] 
這則成語意思是指把黑的説成白的,將白的説成黑的,比喻故意顛倒是非,製造混亂。其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貶義。 [3-4] 
中文名
黑白混淆
拼    音
hēi bái hùn xiáo
近義詞
指鹿為馬
反義詞
黑白分明
出    處
《後漢書·楊震傳》
注    音
ㄏㄟ ㄅㄞˊ ㄏㄨㄣˋ ㄒㄧㄠˊ [1] 
語法功能
謂語、定語

黑白混淆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1-2] 
後世根據這句話提煉出成語“黑白混淆”。 [2] 

黑白混淆成語典故

東漢安帝時期,有個儒家學者,名叫楊震,字伯起,從小就非常好學,博覽羣書。他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成為一位大學者,慕名前來求教的學生有幾千人之多,在當時有“關西孔子楊伯起”之稱。人們把楊震比作聖人孔子。
楊震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他講授儒學經傳,直到五十歲才開始做官。他為官清正,從不接受別人的贈禮。一次,楊震被任命為荊州刺史,上任時經過昌邑縣。當時這個縣的縣官叫王密,是楊震的熟人,他到昌邑當縣官,就是由楊震舉薦的。王密十分感激楊震,又知道他的性情,就特意在深夜裏拜會楊震,送給他十斤黃金。楊震很不高興,説:“我們是老朋友了,你也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氣,你送禮給我幹什麼?”王密説:“在這樣的深夜裏,誰也不會知道的,請您收下吧!”楊震嚴肅地批評他説:“天知地知,鬼知神知,你知我知,你怎麼能説沒有人知道呢!”王密被楊震批評了一頓,感到十分狼狽,只好收回禮物,羞愧地走了。
楊震一家人過着清白廉潔的生活,平時經常吃一些蔬菜粗糧,很少大吃大喝。他的子孫去唸書或上街,也是步行,從不坐官家的馬車。有人勸楊震經營一些產業,賺點錢,好讓子孫有所倚靠。楊震聽了笑着説:“我一生的所作所為使他們得到了‘清官的後代’這樣的美名,難道這樣的遺產還不夠豐厚嗎?”
漢安帝延光二年(123年),楊震由太僕、太常、司徒升至太尉。不久,安帝下了一道詔書,命令大興土木,為“阿母”(安帝的奶媽)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府第。許多官員為了討好皇帝,對這項工程紛紛附和叫好,只有楊震上書反對。他寫道:“古時候,人們耕種九年,就能積存下三年的儲備糧,所以在堯當首領的時候,天下發大水,老百姓還能平安地度過災年。如今連年災荒,老百姓連自己也難以養活,國家的糧倉空空如也,連守衞邊疆的軍隊的給養也不能保證,這實在不是國家安定、人民豐足的時候啊!如果還要為‘阿母’建府第,動用成千上萬的民工,這得花多少錢?一些人趁機迎合皇上,他們假公濟私,收受賄賂,扶植親信,致令許多壞人得到任用,白色和黑色雜亂地交錯,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人們對這種做法是很不滿的,請皇上再慎重考慮吧。”
漢安帝根本不接納楊震的意見,把楊震的奏章扔在一旁。他對於楊震公然反對自己的意旨,心裏感到很不高興,只是由於楊震是當時久負盛名的大學者,才不敢懲罰他。但是安帝對此還是懷恨在心,不久就找藉口免去楊震的官職,把他趕回家鄉,並逼得他服毒自殺了。 [2] 

黑白混淆成語寓意

趙高的指鹿為馬,李振的誣衊清流,道德有興替,社會有盛衰,自古國紀廢弛,社會墮落的時候,總有卑鄙齷齪的人出來顛倒是非,黑白混淆,然而道德的客觀標準,一時雖有重輕移易的現象,但是道德的本質,是亙古不變的。道德的本質是天良,天良的運用是良知。這則成語告訴人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盲從,不可盲目服從多數,更不可人云亦云。 [5] 

黑白混淆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黑白混淆”指故意把黑的説成白的,白的説成黑的,顛倒是非,製造混亂。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貶義。 [3-4] 
運用示例
清·張廷玉等《明史·聊讓傳》:君子見斥,不人驟遷,章奏多決中旨,黑白混淆,邪正倒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