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褐牛肝菌

鎖定
同物異名 褐牛肝菌。boletus brunneissimus,
菌蓋寬3-10(18)cm,半球形漸成弧形,蓋表不黏,乾燥,有短絨毛,蓋表完整,或有裂紋。茶褐色,深咖啡色,肝褐色,(比較深的黑褐色)。肉厚1-2cm,淡黃色、橄欖黃色,傷後變藍,轉污褐色。
拉丁學名
Boletus brunneissimus Chiu
別    名
黑牛肝,黑羊肝
羊肝菌
黑見手等
真菌界
真菌門(Eumycota)
層菌綱(Hymenomycetes)
牛肝菌目
牛肝菌科(Boletaceae)
牛肝菌屬 Boletus
茶褐牛肝菌
亞    門
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亞    綱
同擔子菌亞綱(Homobasidiomycetes)
分佈區域
雲南,四川,貴州,西藏 。
中文學名
茶褐牛肝菌

茶褐牛肝菌形態特徵

茶褐牛肝菌,拉丁名:Boletus brunneissimus Chiu
茶褐牛肝菌 茶褐牛肝菌
雲南地區叫法:(黑牛肝,黑羊肝、羊肝菌、黑見手、大黑菌、牛屎菌)等。
菌蓋寬3-10(18)cm,半球形漸成弧形,蓋表不黏,乾燥,有短絨毛,蓋表完整,或有裂紋。茶褐色,深咖啡色,肝褐色,(比較深的黑褐色)。肉厚1-2cm,淡黃色、橄欖黃色或變褐色。傷後變藍,轉污褐色,菌肉生嘗微甜,聞之有菌香氣。
菌柄棒狀,直生或微彎曲,基部或較細,或變粗。柄上部淡黃色,淡褐色,中部色較深。基部色澤較淺。柄表有不甚明顯的隱生網紋或縱長條,或不規則的麻點。此菌經採菌者手指抹擦後,菌蓋色澤變得更深,幾呈黑色。

茶褐牛肝菌生長環境

夏秋季長於針葉林地,松、櫟混交林地上羣、散生。

茶褐牛肝菌分佈範圍

雲南,四川,貴州,西藏 。

茶褐牛肝菌主要價值

食用,味鮮美。常見於雲南市場,產量較大。入藥有清熱解煩、養血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