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河

(海河流域潮白河上源白河的支流)

鎖定
黑河,海河流域潮白河上源白河的支流。因河底有青苔,水呈黑色,得名黑河。發源於河北省沽源縣老掌溝內和赤城縣東猴頂山麓,於黑龍山村匯合,由北向南流經三道川、白草、東萬口、茨營子、東卯五個鄉,從東卯鄉四道甸村南出境,入北京市延慶區,南流與白河匯合,注入密雲水庫。全長127公里,流域面積1738平方公里 [2]  ,為常年河。年平均流量3.26立方米/秒,洪水量為648立方米/秒。
沿途有二道川河、白草河、桃陽河、頭道川河、瓦房溝河、道德溝河、東青羊溝河、東、西長梁河等支流注入。 [1] 
黑河河源有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下游有烏龍峽谷景點。河上建有3座水電站、5座橋樑。 [11] 
中文名
黑河
外文名
Hei He
別    名
黑河溝
所屬水系
海河流域潮白河上源白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河北省赤城縣、北京市延慶區
流經地區
河北省沽源縣、赤城縣、北京市延慶區
發源地
沽源縣老掌溝內和赤城縣東猴頂山麓
主要支流
二道川河、白草河、桃陽河、頭道川河、瓦房溝河、道德溝河、東青羊溝河
河    長
127 km
流域面積
1738 km²
平均流量
3.26 m³/s
河口位置
北京市延慶區沙樑子鄉菜木溝村

黑河地理位置

黑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黑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黑河發源於赤城縣東猴頂山南麓 [2]  (一説沽源縣老掌溝內和赤城縣東猴頂山麓 [1]  [11]  ),正源為黑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內的黑龍泉。來自沽源縣老掌溝的另一水源,經三道川鄉山神廟村入赤城縣境,在黑龍山村匯入黑河。黑河向南流至延慶區沙樑子鄉菜木溝村匯入白河,全長127公里,流域面積1738平方公里 [2]  (一説河長111公里,流域面積1687平方公里 [13]  ,一説全長92.5公里,流域面積1633.6平方公里 [1]  )。
其中,赤城境內,由北向南流經三道川、白草、東萬口、茨營子、東卯5個鄉鎮,至東卯鎮四道甸村出境。黑河流至三道川鄉大志營村南,春季乾旱時潛入地下,至東萬口鄉喜峯柴村的16公里變為季節河,從喜峯若村南水泉起始為常年河。境內河道長108.5公里,流域面積1583平方公里。 [2] 
在北京市延慶區,於千家店鎮(原花盆鄉 [10]  [13]  )耗眼梁村入境,由北向東南方向流經延慶區河北村、平台子村、三道河村、三間房村、沙樑子村,於菜木溝村匯入白河。區境內河長19.3公里(一説18.5公里 [10]  ),平均河寬65米,平均縱坡0.6‰,流域面積90.2平方公里(一説87平方公里 [10]  )。 [11] 
赤城縣三道川鄉黑龍山上源 赤城縣三道川鄉黑龍山上源
黑河赤城縣東萬口鄉巴圖營段 黑河赤城縣東萬口鄉巴圖營段
黑河赤城縣東卯鎮段 黑河赤城縣東卯鎮段
黑河延慶一段 黑河延慶一段
黑河匯入白河處 黑河匯入白河處

黑河水文特徵

黑河流域植被條件比較好,常年有清水水源,為常年河;黑河水能藴藏量為14740千瓦。按流域分佈徑流量,黑河1.24億立方米。 [1] 
據河北省赤城縣三道營水文站1956年至2000年觀測資料,多年平均徑流量1.159億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670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0.31立方米/秒 [11]  (一説實測最大出境流量646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量0.02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3.9立方米/秒 [2]  )。

黑河主要支流

黑河徑流

沿河有二道川河、白草河、桃陽河、青羊溝河、瓦房溝河、道德溝河等較大支流。
二道川河,因在二道川流域而得名。發源於赤城縣三道川鄉馬道口村,由西北向東南匯入黑河,全長19公里,為季節河。流域面積60.5平方公里,域內分佈有三道川鄉的馬道口、槽碾溝、樺樹背3村和白草鎮的石嘴子、二道川2村。 [2] 
白草河,該河發源於赤城縣白草鎮五道溝,因流經白草村而得名。流域面積90.98平方公里,由東向西流經白草鎮的四道溝、頭道溝、辛營、梁家營、白草5個行政村,在白草村西南匯入黑河,河道長22公里,為季節河。 [2] 
桃陽河,在赤城縣白草鎮南部,發源於鹿叫和圍場溝2村,因流經桃陽村而得名。流域面積88.46平方公里,域內分佈有白草鎮的圍場溝、鹿叫、桃陽、張家營、杏花村、羅家營6村,在羅家營村西匯入黑河、河道長18公里,為季節河。 [2] 
青羊溝河,發源於赤城縣東萬口鄉富山村北的駝駱嵯壩,南行至青羊溝村後折向東南,出頭道川匯人黑河。因流經青羊溝村而得名。流域面積109.7平方公里域內分佈有富山村、小京門、碓臼溝、青羊溝、瓦窯村、永寧口、河路溝、老牛溝、乾溝、頭道川等10村。河道全長26公里,為季節河。 [2] 
瓦房溝河,發源於赤城縣茨營子鄉北部的千松台林區,因流經瓦房溝村而得名。瓦房溝河大致南北走向,出河口村後匯入黑河,全長28公里,1976年起變為季節河。流域面積169.92平方公里,域內分佈有茨營子鄉的千松台、羅車鋪、東瓦窯、韓家柵、瓦房溝、蘇寺、河口等7村。 [2] 
道德溝河,源自赤城縣東卯鎮山北麓的柏木井村,因流經道德溝村而得名。流域面積89.02平方公里,由北向南流經東卯鎮的柏木井、大溝門、三塊石、道德溝4村,長18公里,為常年河。 [2] 
古子坊河,又名萬泉寺河,在赤城縣卯鎮東南部。從萬泉寺村起始有常年徑流,為常年河。境內河段長18公里,流域面積85.79平方公里,分佈有東卯鎮的上碌磚灣、中碌不灣、萬泉寺、虎叫、車道溝、古子坊6村。古子坊河經下馬路溝入北京境,單獨匯入白河。因在長城之外,從歷史沿革上一直歸屬黑河川。 [2] 
頭道川河,發源於赤城縣原青羊溝鄉富山村,河口在東萬口鄉喜峯嵯,流域面積合計126平方公里,縣內126平方公里,河長21.5公里,河道比降16/1000,最大洪水流量472立方米/秒。 [4] 
東青羊溝河,發源於赤城縣東卯鎮東青羊溝,河口在東卯鄉東卯村,流域面積合計19.9平方公里,縣內19.9平方公里,河長13.5公里,河道比降13/1000,最大洪水流量264立方米/秒。 [4] 
西長梁河,發源於赤城縣東卯鎮槽碾溝,河口在東卯鄉頭道營,流域面積合計34.2平方公里,縣內34.2平方公里,河長12公里,河道比降15/1000,最大洪水流量82.1立方米/秒。 [4] 
東長梁河,發源於赤城縣東卯鎮上馬鋪,河口在東卯鄉頭道營,流域面積合計32.6平方公里,縣內32.6平方公里,河長9公里,河道比降14/1000,最大洪水流量72.6立方米/秒。 [4] 
萬泉寺河,發源於赤城縣原萬泉寺鄉上碌碡灣,河口在萬泉寺鄉上馬路溝,流域面積合計86平方公里,縣內86平方公里。 [4] 
老柵子河,發源於赤城縣三道川鄉東猴頂山麓,河口在三道川鄉黑龍山村,流域面積合計116平方公里,縣內116平方公里,河長17公里,河道比降15/1000,最大洪水流量329立方米/秒。 [4] 

黑河泉源

黑龍泉 黑龍泉
黑龍泉,位於赤城縣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在燕山山脈主峯東猴頂山南麓,大面積的茂密林區,充沛的地形降水,孕育了豐富的地表水資源,計有泉水出露30餘處,溝溝岔岔,溪水涓涓。森林公園駐地東側之山,形似蒼龍扎向河谷。山嘴上兩石柱並立,尖尖似蒼龍之角。山嘴下泉水湧動,如蒼龍吐水。近有人在此築矮堰,蓄得清水近萬立方米,得萬餘平方米湖面,黑龍泉隱入水底,又添黑龍戲水之象。在森林公園內的眾泉中,以黑龍泉之水最盛。充溢的泉水匯聚成河,是為黑河正源。此地已闢為黑河源景區,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燕山主峯、黑龍山林區、國家森林公園、黑龍泉、黑河源。這就是發自黑龍山的黑河之源—黑龍泉。 [7] 
水洞,位於赤城縣白草鎮張家營村。在村西河川的北山嘴處,嵯根有石洞,洞闊3米許,高約5米,深約6米。洞東有湧泉之水,嘩嘩的穿過石洞流出,故得名水洞。洞、泉同名。此泉曾被洪水淤平,闢為農田。經2008年重新挖掘,泉水湧出如故﹐恢復了往日的水洞景觀。同時在水洞之西沿立嵯建兩級蓄水池,水面近3000多平方米。今水洞之水為桃陽河的主要水源,一直向西流入4公里外的黑河。 [7] 
南水泉,該泉位於赤城縣東萬口鄉喜峯訾村。此地原無泉,偽滿“康德六年”(1939)年發大水,大水退後此處出現湧泉,村民們講“這個泉是大水給刮出來的”。因泉在村東南,故名南水泉。後村民在此建蓄水池,現水面達1000餘平方米,在黑河各水源中此泉水量最大。自此泉水注入後,黑河始保持常年徑流,故為黑河的重要水源。喜峯柴村南“半里”另有一泉,稱二道河,水量小於南水泉。二道河冬夏常流,冬天時婦女們常到此洗衣。 [7] 
喜峯砦泉,位於東萬口鄉喜峯砦村南,泉湧數處,終年不竭。水注入黑河。 [5] 
王八坑,該泉位於赤城縣東萬口鄉官路坊村東。山崖下大坑內有羣泉,坑底泥中多王八(甲魚),故名王八坑。王八坑泉湧水量較大,黑河經此後水量倍增,為黑河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7] 
白石碰灣水眼,該泉位於赤城縣東萬口鄉東梁村。在村東南0.5公里處,國道112線西側的平川上,有羣泉出露,匯入黑河。因地處白石磁灣,故名。 [7] 
塘子廟温泉,該泉古稱滾江塘,位於赤城縣東萬口鄉巴圖營村塘子廟自然村,是縣內的第二個天然温泉。塘子廟共有47處温泉出露,其中可供人洗浴的4個,最高水温達72度,內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洗浴温泉對皮炎、濕疹、關節炎等多種疾病都具有很好的療效。該温泉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據方誌記載,遼時在此建有行宮,元代建有浴場,明代因戰爭曾一度荒廢。清雍正二年(1724)重建廟宇,賜名靈泉寺,有觀音閣、羅漢殿、水母廟、天王殿、關帝廟、姑子廟等。惜毀於“文革”時期。 [7] 
南灣水眼,該泉位於赤城縣東萬口鄉塘子營村,在塘子營南灣有泉,水量充沛,冬夏常流,稱南灣水眼。為黑河的水源地之一。 [7] 
虎頭溝南水,該泉位於赤城縣東萬口鄉巴圖營村。在虎頭溝自然村南有大片楊樹林,下為濕地,泉水淙淙,源源流出,於巴圖營大橋東側的山嘴處注入黑河。因在虎頭溝南,故名南水。為黑河的水源地之一。 [7] 
南水河,該泉位於赤城縣原茨營子鄉碾子灣村。村東南濕地中泉水匯聚,流入黑河,稱南水河。隆冬時節,南水河霧氣蒸騰,泉水湧動。雖.上游黑河封凍,但自南水河匯入處起,之下一段的黑河河面不再結冰。南水河為黑河主要水源地之一。 [7] 

黑河治理開發

黑河防洪

第一段:從三道川公社的大志營至白草公社的馬柵子大隊,治理河道7公里,設計河寬70米,壩高1.5米,全部採用幹砌塊石;第二段:由馬柵子至東萬口公社的孤石大隊,治理河道5公里,設計河寬90米,雙壩牆,高1.6米,急灣處漿砌石,其餘採用幹砌石;第三段:由孤石至巴圖營,治理河道12.5公里,設計河寬100米,採用雙壩牆,急灣處漿砌石,順直處幹砌塊石﹔第四段;由巴圖營至茨營子公社碾子灣大隊,治理河道8公里,單線壩,高1.6米;第五段:碾子灣至東卯公社的溝門大隊,治理河道8公里,單線壩,壩高1.6米。總計治理險段河道32.5公里,完成石方81250立方米,沙土方32500立方米,防護耕地57686畝。 [8] 

黑河水庫

千松溝水庫 千松溝水庫
千松溝水庫,位於黑河上游赤城縣白草鎮頭道溝村千松溝口處,是一座小(一)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總庫容117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78萬立方米,防洪庫容39萬立方米。防洪標準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總量為85.1萬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為382立方米/秒。大壩為組合土壩,壩高23.21米,壩底長14米,頂長240米,壩頂寬5米,迎水坡為1:2.75、1:2.25、1:2.05,背水坡為1:1.75、1:1.15。溢洪道寬22米、長17米,最大泄水量117立方米/秒。放水洞設在壩體內。該水庫始建於1971年4月,1973年9月竣工,總投資13.5萬元,用工20.8萬個,完成總工程量土石方12.8萬立方米。由於建庫未對壩址地基構造進行勘探,壩基防滲措施不當,造成嚴重滲漏,另有4處局部塌陷,形成集中漏水,不能蓄水。1974.年用烏克斯鑽機沿壩前坡腳布孔4個,探明1~2米深處為砂卵石層,2~42.5米深處為卵石層,42.5~46米處為粘土摻礫石,46米以下為基岩。滲漏原因為壩下卵石層太厚,施工中沒有認真處理而致。是年秋對滲漏嚴重地方進行深挖、填土、夯實等防滲處理,但仍效果不大,而且日趨嚴重。1976年,壩前坡又有4處出·現直徑為0.6米的漏斗形下沉陷坑,滲坑經壩下穿至壩後400米處的河灘中潛出。1982年,在縣、社兩級水利工程三查三定中,宣佈定為廢庫。 [6] 

黑河灌溉

黑河灌區,原名東風灌區,又稱黑河灌區。於1976年起興建,1981年配套竣工。北起赤城縣東萬口鄉孤石村,南至巴圖營村,沿河修乾渠17條,總長計29.31公里,設計灌溉農田760公頃。後因洪水沖刷,大部廢棄。1992—1997年間,實施了黑河灌區改擴建工程,灌區向南延伸至東卯村,修分乾渠6條計55.4公里,擴大至茨營子、東卯2鄉鎮,控制面積2000公頃,實灌農田達1000多公頃。 [3] 
水磨灣渠,位於赤城縣東卯鎮水磨灣村,屬黑河灌區的乾渠之一。始建於1967年,乾渠長1公里,引黑河水源,可澆地27公頃。1978年改擴建乾渠3.5公里,支渠15條9公里,有效灌溉面積提高到80公頃。 [3] 

黑河水電

東萬口鄉小水電站,1969年3月開始修建塘子營水輪泵發電站,裝機12千瓦,1968年4月竣工發電。供全村233户924口人的照明和糧食加工、飼料粉碎用電。後來官路坊、巴圖營、西萬口等村陸續開工,1971年春,全公社集中力量興建了塘子廟電站,裝機75千瓦。1971年8月又修建了下磨電站,裝機75千瓦。到1984年10月,共計投工15萬多個,籌集資金20萬元,先後建成水電站9處,裝機容量360千瓦(其中塘子營、東梁、巴圖營、喜峯嵯、東萬口為12千瓦,下磨、官路坊、塘子廟、西萬口均是75千瓦)。到1985年,塘子廟、東梁、喜峯嵯3處電站,因長期乾旱,水源不足,停止發電,實際運用6處,計261千瓦。架設10千伏高壓線路46公里,低壓線路11公里。全鄉除少數偏僻自然村外,有90%農户用上了電,解決了照明、糧食加工、飼料粉碎、鄉鎮企業、副業加工、温泉醫院治療等動力用電,促進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不斷髮展,是全縣農民集資辦電站的先進典型鄉。自1988年以後,由於網電的輸入加之鄉村管理水平低和季節性發電而逐步停發。 [9] 
東卯鄉西卯電站,系由西卯村修建,其特點是水機結合,常年發電,供電範圍除本村用電外,還擔負大南溝、蘇子溝、西溝、油房溝4個自然村、249户、1040口人生活和村辦企業生產用電。該電站為引水式電站,於1979年9月20日動工,1980年10月1日竣工發電。設計水頭5米,引水流量0.7立方米/秒,水輪機為軸流立軸式,轉輪直徑40公分,配發電機1台,40千瓦,轉速每分鐘750轉,用三角帶與水輪機聯接,電站運行方式為孤立運行。設計年發電量8萬千瓦·時,年利用小時1170小時,引水渠長1320米,建築物6座,架設10千伏高壓線路4.1公里,0.4千伏低壓線路3.9公里,全部工程量1614立方米。 [9] 
黑龍潭發電站,位於延慶區千家店鎮四潭溝村,(小)川沙(樑子)公路從電站東側通過。距延慶城區76公里。該站所在四潭溝為自然景觀黑龍潭的一個組成部分,故名。1976年2月開工,1978年10月建成。利用黑河水發電,為一座引水式電站。電站安裝250千瓦發電機組2台,總裝機容量5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80萬千瓦時,實際年發電量158萬千瓦時。電站發出的電全部輸入高壓線,補充電網用電。 [12] 
菜木溝發電站,位於延慶區千家店鎮下灣村,(小)川寶(山寺)公路和(小)川沙(樑子)公路分別從電站南側和東南側通過。距延慶城區75公里。因下灣自然村隸屬菜木溝行政村,電站以行政村命名。1983年3月開工,1986年7月建成發電。利用黑河、白河水源發電,為一座引水式電站。電站安裝125千瓦發電機組5台,總裝機容量625千瓦。設計年發電量405萬千瓦時,實際年發電量130萬千瓦時。電站發出的電全部輸入高壓線,補充電網用電。 [12] 
參考資料
  • 1.    河北省赤城縣地方誌纂委員會辦公室 .赤城縣誌92 :改革出版社 ,1992年8月 :120.
  • 2.    赤城縣地名志編纂委員會 . 赤城縣地名志 . 中國文史出版社 . 2017:351-353
  • 3.    赤城縣地名志編纂委員會 . 赤城縣地名志 . 中國文史出版社 . 2017:492-493
  • 4.    河北省赤城縣地方誌纂委員會辦公室 .赤城縣誌92 :改革出版社 ,1992年8月 :122 .
  • 5.    河北省赤城縣地方誌纂委員會辦公室 .赤城縣誌92 :改革出版社 ,1992年8月 :124
  • 6.    河北省赤城縣地方誌纂委員會辦公室 .赤城縣誌92 :改革出版社 ,1992年8月 :188
  • 7.    赤城縣地名志編纂委員會 . 赤城縣地名志 . 中國文史出版社 . 2017:359-360
  • 8.    河北省赤城縣地方誌纂委員會辦公室 .赤城縣誌92 :改革出版社 ,1992年8月 :195-196
  • 9.    赤城縣水利志編纂委員會 . 赤城縣水利志 . 氣象出版社. 1996:148-149
  • 10.    延慶縣誌 [地方誌]出版單位:北京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6:68
  • 11.    北京市延慶區檔案史志館 . 北京市延慶區地名志 .北京出版社. 2021:52
  • 12.    北京市延慶區檔案史志館 . 北京市延慶區地名志 .北京出版社. 2021:413
  • 13.    延慶縣水利志編纂委員會 . 延慶縣水利志 . 1993 : 1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