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支果鄉

鎖定
黑支果鄉,隸屬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地處廣南縣境東南部,東與南屏鎮相連,南與麻栗坡縣新寨、富寧縣木央鄉接壤,西接篆角鄉,北與曙光鄉毗鄰,鄉人民政府距廣南縣城102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453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黑支果鄉户籍人口64253人。 [3] 
清道光五年(1825年),黑支果鄉境域置阿章營。1988年,區改鄉。 [2]  截至2020年6月,黑支果鄉轄12個行政村; [4]  鄉人民政府駐黑支果村民委員會商貿街。 [2] 
2019年,黑支果鄉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8個。 [3] 
中文名
黑支果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
地理位置
廣南縣境東南部
面    積
453 km²
下轄地區
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黑支果村民委員會商貿街
電話區號
0876
郵政編碼
66330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H
人    口
64253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黑支果鄉歷史沿革

清道光五年(1825年),黑支果鄉境域置阿章營。
民國二年(1913年),隸大南區。
民國二十年(1932年),改稱第三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廢區擴鄉,從第三區分出設南屏鄉。
1949年11月,稱南屏區。
1951年,與馬街區合併稱第四區。
1957年12月,隸馬街區。
1958年11月,黑支果分出成立大同公社,八寶區的夷郎、木浪2鄉劃歸大同公社。
1961年5月,大同公社改為黑支果區。
1967年,區改管制委員會。
1984年1月,公社改區。
1988年,區改鄉。 [2] 

黑支果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黑支果鄉轄黑支果、阿章、牡宜、木浪、新街、夷郎、天生橋、腳木塘、龍灘、鼠街、馬稍、坪寨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84個村民小組。有266個自然村。 [2] 
截至2020年6月,黑支果鄉轄12個行政村:黑支果村、阿章村、牡宜村、木浪村、新街村、夷郎村、天生橋村、腳木塘村、龍灘村、鼠街村、馬稍村、坪寨村; [4]  鄉人民政府駐黑支果村民委員會商貿街。 [2] 

黑支果鄉地理環境

黑支果鄉位置境域

黑支果鄉地處廣南縣境東南部,東與南屏鎮相連,南與麻栗坡縣新寨、富寧縣木央鄉接壤,西接篆角鄉,北與曙光鄉毗鄰,鄉人民政府距廣南縣城102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453平方千米。 [3] 

黑支果鄉地形地貌

黑支果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略呈長方形,平均海拔1500米,多屬山區岩溶地帶,最高點位於腳木塘大山,海拔1630米;最低點位於馬稍村,海拔1150米。 [2] 

黑支果鄉氣候

黑支果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温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温15.9℃,1月平均氣温11℃,極端最低氣温-1℃(2010年1月28日);7月平均氣温24℃,極端最高氣温29℃(2011年7月26日),生長期年平均285天,無稻期年平均308天,最長達341天,最短為30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84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13毫米,極端年最大降雨量1180毫米(2011年),極端年最小降雨量1020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7月最多。 [2] 

黑支果鄉水文

黑支果鄉境內河道屬紅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董河,是廣南縣與麻栗坡縣的界河,境內總長87千米。 [2] 

黑支果鄉自然災害

黑支果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大風、泥石流等,最嚴重的一次是發生在2010年百年不遇的旱災,造成人畜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430萬元。 [2] 

黑支果鄉自然資源

黑支果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銻、銀、錳,尤以氧化鋅、鐵礦儲量豐富。 [2] 
2011年,黑支果鄉有耕地面積4.5萬畝。 [2] 

黑支果鄉人口

2011年末,黑支果鄉轄區總人口51404人,另有流動人口1161人,總人口中,男性2784人,佔54.05%;女性23620人,佔45.95%;14歲以下13343人,佔25.96%;15—64歲34072人,佔66.8%;65歲以上3253人,佔6.3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460人,佔55.4%;有壯、苗、瑤、彝、仡佬、蒙古等6個少數民族。共22944人,佔44.6%,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有彝、苗、壯3個民族,其中苗族1424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1.74%;彝族4848人,佔21.03%,壯族2511人,佔10.89%。 [2] 
截至2017年末,黑支果鄉常住人口53213人。 [1] 
截至2019年末,黑支果鄉户籍人口64253人。 [3] 

黑支果鄉經濟

黑支果鄉綜述

2011年,黑支果鄉財政總收入190萬元,比上年增長12.6%,人均財政收入36.9元,比上年增長5.3%,農民人均純收入3580元。 [2] 
2019年,黑支果鄉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8個。 [3] 

黑支果鄉農業

2011年,黑支果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18585萬元,比上年增長36.5%,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生產糧食18120噸,其中水稻4846噸;玉米7320噸,雜糧產量166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核桃、油茶、八角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馬、羊、家禽為主,生豬出欄56423頭,年末存欄68684頭,大牲畜出欄18976頭(匹),年末存欄34598頭(匹);山羊出欄3600只,年末存欄4412只,大型農業機械12台,小型農業機械126台;名優特農產品有蜂蜜、核桃、蔬菜、八角等。 [2] 

黑支果鄉工業

2011年,黑支果鄉工業總產值達到450萬元,比上年增長25%。 [2] 

黑支果鄉商貿

2011年末,黑支果鄉有商業網點232個,從業人員787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40萬元,比上年增長10.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10萬元,比上年增長8.5%。 [2] 

黑支果鄉金融業

2011年末,黑支果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7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各項貸款餘額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 [2] 

黑支果鄉社會事業

黑支果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黑支果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499人,專任教師28人;小學43所,在校生545人,專任教師2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409人,專任教師126人,小升初升學率9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 

黑支果鄉科技事業

2011年末,黑支果鄉有科技示範基地11個,科技示範户897個,科普陣地29個,科普書屋11個,科普服務站11個,科普學校2個。 [2] 

黑支果鄉文化事業

2011年末,黑支果鄉有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2個,農家書屋12個;農村文化藝術團體18個,羣眾演職人員200多人。 [2] 

黑支果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黑支果鄉有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11個;病牀117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3張,固定資產總值380萬元,村醫39人,鄉衞生院完成門診18320人,住院病人1283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8037人,參合率98%。 [2] 

黑支果鄉社會保障

2011年,黑支果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8户,人數198人,支出45.38萬元,比上年增長10.6%,月人均191元,比上年增長12.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561户,人數5356人,支出359.9萬元,比上年增長10.5%,月人均56元,比上年增長12.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1人,支出12.7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6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644人次,共支出28.22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臨時救濟365人次,支出5.6萬元,比上年增長28.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35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23萬畝,直接經濟損失3645萬元,救災支出12.35萬元,比上年增長2.3%;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5.34萬元,比上年增長10.6%,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238人。 [2] 

黑支果鄉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黑支果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1千米,投遞點1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話普及率95%。 [2] 

黑支果鄉交通

2011年,黑支果鄉有縣鄉公路1條,全長112千米;全鄉行政村公路里程113.5千米,通達率為100%,村民小組通路率86%。每日有發往文山、硯山、廣南的對開客車,日客流量250人次。 [2] 

黑支果鄉歷史文化

黑支果鄉地名由來

黑支果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村中有黑支果樹而得名。 [2] 

黑支果鄉民間藝術

黑支果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主要有瑤族盤王節、苗族踩花山等。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年5月:569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2216-2217.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第579頁.
  • 4.    2020黑支果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