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山派

鎖定
新疆喀什噶爾和卓家族伊斯哈克系領導的宗教政治派別,與白山派相對稱。 [1] 
中文名
黑山派
領    域
白山派相對稱
首    領
伊斯哈格
發生時間
卓統治時期(1682~1759)
黑山派與白山派相對立, 故有此稱。這兩派為了爭奪政權, 發生長期的流血鬥爭。黑山派在反對白山派鬥爭中, 藉助葉爾羌王室殘餘勢力和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部分部落支持分治南疆統治葉爾羌地區7年, 後來奉準噶爾為宗主, 獨攬南疆統治權35年。清統一新疆時, 黑山派和卓因遭以波羅尼都為首領的白山派剿殺, 後裔倖存者避居中亞瑪爾噶朗。在清代, 黑山派曾支持清政府反對白山派分裂叛亂活動,客觀上起到了維護祖國統一的作用。該派在蘇菲主義道乘上源自納格什班迪耶教團。因其修道方式由該派創始人伊斯哈格倡導, 故名伊斯哈格派。主張高聲誦唸 “迪克爾”, “道乘”、“教乘” 並重; 每日禮拜以蘇皮為首, 聚集一起, 環狀圍坐, 誦唸 《古蘭經》, 然後誦讚詞或 “迪克爾”; 每逢朝拜麻札誦唸 《古蘭經》及讚詞時, 還伴之以舞蹈; 實行依禪世襲制度; 設有依禪、蘇皮、哈里發、阿皮孜等教職。與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哲赫林耶派的支系門宦有一定淵源關係。 [1] 
參考資料
  • 1.    錢木爾·達瓦買提 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西北地區卷.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