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尾蠟嘴雀

鎖定
黑尾蠟嘴雀是雀形目燕雀科蠟嘴雀屬鳥類,又稱小桑嘴、蠟嘴、鐵嘴鳥。 [8]  雄鳥整個頭部為輝亮的黑色;後頸和背、肩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淡灰色;尾黑色,外翈綴有金屬藍光;翼黑色泛金屬藍紫色,初級覆羽和飛羽具有明顯的白色端斑;下體主要為微沾棕黃色的淡灰色,腹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虹膜淡褐色,喙橙黃色,喙基、喙尖和會合線藍黑色。雌鳥頭部灰褐色,無黑色,其餘似雄鳥而略偏灰淡。幼鳥似雌鳥而更淡,下體偏污白色,不具橙黃色。 [9] 
黑尾蠟嘴雀分佈於日本、韓國、朝鮮、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等地。 [10]  在中國見於東北及沿海各省。 [11]  常棲息於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的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中。有時集成數十隻大羣。性活潑而膽大。 [13]  樹棲性。以種子、果實、草子、嫩葉、嫩芽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部分昆蟲。 [12]  繁殖期在5-7月。營巢於喬木側枝上,以枯草、鬚根和細枝等材料構成杯狀或碗狀巢。窩卵數通常為4-5枚,卵灰白色被黑褐斑。雛鳥晚成。 [9] 
黑尾蠟嘴雀在中國是夏候鳥和留鳥。 [9]  鳴聲大且宏亮,婉轉好聽,又因易飼養和調教,深受人們的喜愛。 [11]  被列為中國國家“三有”保護鳥類。 [14] 
中文名
黑尾蠟嘴雀
拉丁學名
Eophona migratoria
別    名
蠟嘴
小桑嘴
哨花子
銅嘴
外文名
Yellow-billed Grosbeak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燕雀科 [6] 
蠟嘴雀屬
黑尾蠟嘴雀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Hartert, 1903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黑尾蠟嘴雀形態特徵

黑尾蠟嘴雀雄鳥嘴基、眼先、額、頭頂、頭側、頦和喉等整個頭部灰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後頸、背、肩灰褐色,有的背微沾棕色,腰和尾上覆羽淡灰色或灰白色。尾黑色,外翈具藍黑色金屬光澤。翅上覆羽和飛羽黑色具藍紫色金屬光澤,初級覆羽和飛羽具白色端斑,尤以初級飛羽白色端斑較寬闊。下喉、頸側、胸、腹和兩脅灰褐沾棕黃色,有時兩脅沾儲棕或橙棕色,腹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黑色,羽緣白色。雌鳥整個頭和上體灰褐色,背、肩微沾黃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近銀灰色,中央兩對尾羽灰褐色,其餘尾羽黑褐色,羽緣沾灰。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灰褐色、羽端稍暗,初級覆羽黑色、羽端白色,飛羽黑褐色,外翈灰黑色,初級飛羽和外側次級飛羽具白色端斑,內側次級飛羽灰黃褐色,內翈羽緣和端斑黑褐色。下體淡灰褐色,兩脅和腹沾橙黃色,尾下覆羽污灰白色。幼鳥和雌鳥相似,但羽色較淺淡,下體近污白色無橙黃色沾染。虹膜淡紅褐色,嘴橙黃色,嘴基、嘴尖和會合線藍黑色。 [2] 
黑尾蠟嘴雀
大小量度: 體重♂41-59.5克,♀40-58.5克;體長♂176-205毫米,♀174-199毫米;嘴峯♂18-21毫米,♀17-21毫米;翅♂95-109毫米,♀93-110毫米;尾♂70-85毫米,♀65.5-80毫米;跗蹠♂20-24毫米,♀20-26毫米(指名亞種)。 [2] 

黑尾蠟嘴雀近種區別


黑尾蠟嘴雀
體量
體重♂41-59.5克,♀40-58.5克;體長♂176-205毫米,♀174-199毫米
體重♂67-95克,♀65-73克;體長♂218-230毫米,♀213-220毫米
特徵
雄鳥整個頭部為輝亮的黑色;後頸和背、肩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淡灰色;尾黑色,外翈綴有金屬藍光
嘴粗大、蠟黃色,頭黑色,上下體羽灰色,兩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色翅斑
圖片
黑尾蠟嘴雀 黑尾蠟嘴雀
黑頭蠟嘴雀 黑頭蠟嘴雀

黑尾蠟嘴雀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也出現於林緣疏林、河谷、果園、城市公園以及農田地邊和庭院中的樹上。 [2] 

黑尾蠟嘴雀生活習性

黑尾蠟嘴雀遷徙

夏候鳥或留鳥。每年4月初從中國南方遷來東北繁殖,10月中下旬開始遷回。 [2] 

黑尾蠟嘴雀行為

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也成羣,有時集成數十隻的大羣。樹棲性,頻繁地在樹冠層枝葉間跳躍或來回飛翔,或從一棵樹飛至另一棵樹,飛行迅速、兩翅鼓動有力,在林內常一閃即逝。性活潑而大膽,不甚怕人。平時較少鳴叫,叫聲是一種單調的‘tek、tek’聲,繁殖期間鳴叫頻繁。鳴聲高亢,悠揚而婉轉,很遠即能聽到。 [2] 

黑尾蠟嘴雀食性

主要以種子、果實、草子、嫩葉、嫩芽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部分昆蟲,所吃食物有甲蟲、膜翅目、鞘翅目等昆蟲和小螺獅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植物性食物有薔薇種子、高粱、槐樹種子、豆類、紅花子和嫩芽。 [2] 

黑尾蠟嘴雀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和越南。 [1]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內蒙古東北部和東南部、河南、山東,往南至陝西、安徽、浙江、江蘇、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香港、福建和台灣等省。中國為東北至華北地區夏候鳥,在西南、華南沿海及台灣島越冬。數量較多。 [2] 

黑尾蠟嘴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在到達繁殖地後不久雄鳥即開始求偶鳴叫和配對,雄鳥常站在樹枝上高聲鳴唱,鳴聲清脆悦耳。5月初至5月中旬即開始在柞樹、楊樹、山丁子樹或其他喬木樹側枝枝權上營巢,距地高2-7米。巢呈杯狀或碗狀,由枯草葉、草莖、鬚根、細枝等材料構成。巢外徑9-14釐米,內徑6-8.5釐米,高8-13釐米,深5-8釐米。每窩產卵3-7枚,多為4-5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有的呈米黃色被有淡紅色斑點,有為灰色或灰白色、被有黑褐色斑點和斑紋,也有呈鴨蛋青色或深灰色被黑褐色斑紋。卵為橢圓形和長卵圓形,大小為16-19毫米×20-27毫米,常見為17毫米×25毫米,重3-3.8克,多為3.5克。最早產卵時間在中國吉林省為5月中旬,大量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1天產1枚卵,卵產齊後才開始孵卵。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具觀察的一窩於6月16日孵出,6月26日出飛,留巢期11天。 [2] 

黑尾蠟嘴雀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學 名
1.
Eophona migratoria migratoria
2.
Eophona migratoria sowerbyi
[3] 

黑尾蠟嘴雀保護現狀

黑尾蠟嘴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 [1]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676項)。 [5] 

黑尾蠟嘴雀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4] 
在中國分佈較廣,種羣數量較豐富。黑尾蠟嘴雀在中國東北地區常被馴養作籠養觀賞鳥。 [2] 

黑尾蠟嘴雀現身情況

2022年6月9日,常州市溧陽市此前在瓦屋山進行野生動物調查時,記錄到一種罕見的白化的黑尾蠟嘴雀。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