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黎湛枝

鎖定
黎湛枝(1870~1928),字露苑,亦露庵、璐庵,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人,清末的政治家、外交家、書法家、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
本    名
黎湛枝
露苑
露庵、璐庵、植庭等
所處時代
晚清民國時期
出生地
南海縣三江司金紫堡黎邊鄉(今獅山鎮獅嶺黎邊村
出生日期
1870年
逝世日期
1928年
主要作品
清光緒辛丑壬寅恩正倂科傳臚木匾
主要成就
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之一
與温肅、歐家濂合編《德宗景皇帝聖訓》。

黎湛枝人物生平

黎湛枝(1870~1928),字露苑,亦露庵、璐庵。南海人。他出生寒門,讀不起書,從小立志,勤奮好學。9歲時,能寫一手好字和撰寫好文章。未及10歲,主動承擔看鋪賣貨。幸得村裏的私塾先生吳佐建識器,並向他的父親表示,讓其兒免費入讀私塾。16歲,即光緒十二年(1886年),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秀才。23歲,光緒十九年(1893)鄉試第六名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進士,殿試二甲第一名,欽點傳臚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宣統元年(1909),奉聖賞加侍講太子保,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之一。同年4月,出使俄國參贊;欽選增補為資政院議員(1907~1912);民國元年(1912),欽賜禮部尚書一品銜。與温肅、歐家濂合編《德宗景皇帝聖訓》。
黎湛枝還是一位民國時期的遺老書法家。民國五年(1916),溥儀退位後,他隨之遷出紫禁城,流落天津。張勳復辟時,授學部右丞。不久,他辭去職務,退隱政治穩定的香港,與前清翰林的賴際熙、岑光樾、桂坫、吳道鎔、區大原、區大典、陳伯陶、朱汝珍、商衍鎏、左霖、温肅等人,結社雅集,品詩論畫,弘揚傳統國學。這批前朝遺老書家,為當時廣東書壇的中堅,從而,推動了中國傳統書畫在香港的發展,也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的優秀書法作品。儘管如此,黎湛枝傳世亦不多見,傳世的作品以楷、行、草三體為主。 [1] 

黎湛枝軼事典故

黎湛枝“一科三舉”

當時,黎湛枝沒錢上京參加會試,不得已做了“槍手”,幫番禺一潘姓有錢人和另一考生著文應試,雙方事先講好,考中付銀3000兩,不中也得給800兩。黎湛枝分別寫了三篇應考文章,沒想到竟全都中了,潘姓有錢人得了第一名舉人,另一個也中了舉,排名第36位。而他自己,只得了第六名。有了進京赴考的盤纏,黎湛枝一路凱歌,從會考進士一直到殿試二甲第一名,欽點金殿傳臚及第,做了翰林庶吉士。 [2] 

黎湛枝“重歸故里”

因黎湛枝後人流落異地,他的事蹟與生平被逐漸遺忘在歷史洪流中,但一次偶然發現讓他重歸故里。
2004年的某日黎西村73歲的黎賢鏗老人看報時,突然發現一張老照片的説明裏出現了“黎湛枝”三個字,那篇名為《“廣東宰相”入閣照現身羊城》 [3]  的報道中,展示了一張紀念照片,其中記錄下了14位廣東翰林,其中一個就是黎湛枝。
得知消息後黎賢鏗老人隨即找到了黎東村的黎佳和老人並將新聞展示給他,年已86高齡的黎佳和老人隨後回憶起年少時曾聽族中長輩説黎氏家族有黎湛枝這麼一個人。他説當年黎湛枝中舉之後,回到黎東村祭祖,那場面,前呼後擁,氣派非凡。後來他當上了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老師。黎邊村因此顯赫一時,於是大興土木,重修了現今的黎氏宗祠,建了南海觀音寺,君濟書舍等,但後來因為日軍的入侵和文革期間的摧殘,現今只有古村概貌得以保存。
之後兩位老人想盡辦法,複製了那張珍貴照片,並將黎湛枝的肖像從照片中單獨分離出來,放大後裝裱好,連同黎湛枝的生平簡介,一併掛在黎東村的黎氏宗祠裏。 [2] 
黎邊村由黎東、黎西兩個自然村組成,黎邊村的祖宗大太公是在南宋鹹淳九年(即1274年),由南雄遷移至此,至今已有20多代人。在700多年間黎邊村曾出現過多位名噪一時的人物,如黎廷桂、黎湛枝,黎照寰 [4] 
兩位老人講述着久遠的故事 兩位老人講述着久遠的故事

黎湛枝個人作品

黎湛枝現存匾額

  1. 仰澤堂》 [5]  《永怡堂》 [6]  《逥春善院》 [7]  《慶祥書室》等

黎湛枝書法作品

  1. 因其書法墨跡作品散落於各地,故無法祥錄。圖冊中的作品均來自各網站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