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黎明星

(風雲三號E星)

鎖定
風雲三號E星是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衞星系列的第五顆衞星,是風雲衞星家族裏首顆晨昏軌道衞星,該衞星運行後將有效提高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精度和時效,進一步提升風雲衞星的國際影響力。
風雲三號E星是風雲三號03批氣象衞星的首發星,發射成功後,將有助於提升數值天氣預報精度和天氣預報準確率 [3] 
2021年5月,風雲三號05衞星通過出廠評審 [3] 
2021年9月2日,“黎明星”風雲三號E星為它拍的高清照正式對外發布。這也是首批高精度、多波段太陽圖像,展現了太陽大氣不同層次、不同位置的物理狀態,人們可以據此更好監測和預報太陽的活動水平。 [5-6] 
中文名
風雲三號E星
外文名
FY-3E
別    名
風雲三號05星
發射時間
2021年(計劃)
特    點
風雲衞星家族裏首顆晨昏軌道衞星
系    列
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衞星系列的第五顆衞星

黎明星功能特點

風雲三號E星是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衞星系列的第五顆衞星,是風雲衞星家族裏首顆晨昏軌道衞星,也是世界業務氣象衞星家族中首顆晨昏軌道衞星,在保持高精度全球成像和大氣垂直觀測能力的基礎上,將有效提高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精度和時效,進一步提升風雲衞星的國際影響力。
風雲三號E星綜合觀測能力主要有四大特色,分別為高精度光學微波組合大氣温度濕度垂直分佈探測能力;主動遙感儀器風場精確探測能力;高時效的全球百米量級分辨率光學成像觀測能力;太陽和空間環境綜合探測能力。 [2] 
2022年,國家衞星氣象中心、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和長春光機所聯合開展的基於我國首台空間太陽望遠鏡——太陽X射線極紫外成像儀(X-EUVI)的觀測數據研究取得進展。 [8] 

黎明星發射進程

2020年8月4日,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衞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的“給風雲衞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啓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暱稱 [1] 
2020年8月5日,從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中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 [1] 
2021年5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和八院在上海組織召開風雲三號05星出廠評審會。與會專家聽取衞星研製部門關於風雲三號05星出廠報告後,一致同意通過出廠評審。
2021年7月5日7時28分,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把風雲三號E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4] 
2022年12月1日,經過長達6個月的業務試運行和今年汛期颱風、暴雨、強對流天氣的“實戰”考驗,風雲三號E星、風雲四號B星及其地面應用系統正式業務運行。 [10] 

黎明星拍攝圖像

2021年9月2日,中國“黎明星”風雲三號E星(以下簡稱“E星”)發佈首批高精度、多波段太陽圖像。在太陽極紫外動畫圖像上,太陽最外層大氣——日冕數天內的變化被精準捕捉,太陽活動區、冕洞等也清晰可見。
風雲三號E星太陽極紫外圖像 風雲三號E星太陽極紫外圖像
黎明星 黎明星
這段風雲三號E星太陽極紫外圖像做成的動畫展示了日冕2021年8月24日至31日的變化,隨着太陽緩緩地自轉,太陽上的活動區、冕洞等特徵也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宛若一幅壯美的畫卷。耀斑類似於地球上的閃電。圖/國家衞星氣象中心
風雲三號E星太陽X射線圖像 風雲三號E星太陽X射線圖像
風雲三號E星太陽光譜精細結構 風雲三號E星太陽光譜精細結構
這批“黎明星看太陽”圖像發佈之後,中國氣象局還將計劃於2021年9月底發佈“黎明星看地球”之大氣動力、熱力場圖像,2021年10月底發佈“黎明星看地球”之微光、紅外圖像和高光譜圖像,2021年12月底在衞星交付之際發佈黎明星全套圖冊。 [6] 
2021年11月4日,航科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風雲三號E星“黎明星”,第三次對公眾發佈觀測圖像,本次發佈的圖像和動畫來自風雲三號E星搭載的微光型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這也是風雲氣象衞星第一次監測,黎明和黃昏時段地球上的雲系分佈和城市燈光。 [7] 

黎明星應用成果

2022年6月,國家衞星氣象中心正式對公眾首次發佈風雲三號E星(黎明星)的系列地面應用系統產品。產品包括:風場測量雷達海面風場產品、海冰監測產品、夜間燈光產品、GNOS掩星海面風場產品、大氣產品、射出長波輻射產品、陸表温度產品、降水檢測產品、太陽圖像和空間天氣環境等十餘種。
產品的應用將進一步提高風雲衞星產品質量,有效支撐“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並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對進一步增強中國氣象衞星的綜合觀測能力和應用服務能力,推動中國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