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黎川孔廟

鎖定
黎川孔廟(亦稱文廟),位於撫州市黎川縣老城區中心、黎川二小旁, [1]  佔地面積2600餘平方米,始建於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是黎川標誌性的古建之一。 [2] 
黎川孔廟由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佾台、大成殿構成,整個建築羣採取平行軸線方式佈局,在大成門與大成殿之間,利用東西廡和名宦祠、鄉賢祠,黎川孔廟大成殿東側黎川孔廟大成門黎川孔廟將屋面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座花園式院落。 [3] 
2018年3月7日,黎川孔廟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定並公佈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黎川孔廟
地理位置
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2600餘平方米
著名景點
大成殿
名宦祠
著名景點
忠義祠
鄉賢祠
所處年代
明至清
保護級別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江西省人民政府
編    號
6-3-051

黎川孔廟歷史沿革

黎川試院 黎川試院
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黎川孔廟始建。 [2]  後經歷代多次維修。據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所立“新城重修聖廟碑記”述文可見,其中“兩廡與名宦、鄉賢二祠”,是曾任南明吏部尚書的塗國鼎之後裔於清代初年修建的。至民國期間,整個孔廟的主、附建築大致為: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正殿)及兩廡、名宦祠、忠義祠、鄉賢祠、土地祠、崇聖祠、明倫堂、尊經閣、試院等數處。後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部分建築傾塌。隨後數年,孔廟內除大成門、名宦祠、忠義祠、大成殿及東西廡,經多次維修繼續做校舍使用外,其他附屬建築均因破敗朽爛,無法繼續使用而拆除改建。 [3] 
1999年,黎川縣將大成門、大成殿及東西廡進行原貌修復。 [3] 
2000年8月,大成門、大成殿及東西廡修復完成; [3] 
2010年9月,黎川一中整體搬遷至新城區。黎川二小搬入一中舊址,孔廟繼續成為二小的圖書館。 [4]  [6] 

黎川孔廟建築格局

黎川孔廟大成殿東側 黎川孔廟大成殿東側
黎川孔廟由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佾台、大成殿構成,佔地面積2600平方米,整個建築羣採取平行軸線方式佈局,在大成門與大成殿之間,利用東西廡和名宦祠、鄉賢祠,黎川孔廟大成殿東側黎川孔廟大成門黎川孔廟將屋面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座花園式院落。 [3] 

黎川孔廟主要建築

黎川孔廟平面圖 黎川孔廟平面圖
黎川孔廟前首為紅色圍牆,牆內大成門有數十級石階,石階中間有大型整石雕鑿的盤龍雲海圖案。 [3] 
大成門與名宦祠、鄉賢祠合為一體,混合式構架,懸山頂,兩面坡,面闊38.83米,進深12.56米。 [3] 
東西廡,穿鬥式構架,硬山頂,兩面坡,面闊14.7米,進深5.2米。 [3] 
大成殿是整座孔廟建築羣的精華,建造於高1.5米的佾台之上,佔地面積為503.64平方米,面闊七問,進深六間,正前方佾枱面積為136.4平方米。大成殿為抬梁式構架,重檐歇山頂屋面,54根樑柱全部使用青石建造,其中26根廊柱為方形,28根內柱為圓形,直徑在41—45釐米之間。 [3] 
大成殿左側庭院內,古井及井旁豎立的仿王安石行書手跡鐫刻的“聰明泉”石碑依原處設置(原碑為王安石親題楷體字,“文革”中被毀),井旁不遠處,還豎有一塊明萬曆十年(1582年)立廟產碑和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修文廟碑記。 [3] 
大成殿後西側的一堵舊磚牆,為保存下來的原孔廟試院門牆,已堵塞的石門上方,還留存有“黎川試院”大型石質橫額。 [3] 

黎川孔廟價值意義

黎川孔廟是一筆寶貴的不可複製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於傳承儒家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着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5] 
孔廟二期施工現場 孔廟二期施工現場

黎川孔廟保護措施

黎川孔廟大成門 黎川孔廟大成門
2006年1月,黎川孔廟被撫州市人民政府核定並公佈為撫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4] 
2011年,黎川孔廟申報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3] 
2018年3月7日,黎川孔廟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定並公佈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1] 
2019年4月,孔廟二期工程建設啓動,以學宮建設為主,包括前院、至公堂、明倫堂、尊經閣等建築。 [2] 

黎川孔廟參觀信息

黎川孔廟地址

黎川孔廟位於江西省黎川縣老城區中心。 [2] 

黎川孔廟交通

乘坐黎川公交1路、黎川公交3路、黎川公交6路可到達黎川孔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