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黎圩鎮

鎖定
黎圩鎮,隸屬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位於東鄉區南部,東與王橋鎮、甘坑林場接壤,南與金溪縣合市鎮交界,西與崗上積鎮相連,北與虎圩鄉相靠。轄區面積83.8平方千米,下轄9個行政村。 [1]  2020年末,黎圩鎮轄區有户籍人口16391人。 [9] 
東金公路(省道S312線)過境,境內長6千米。 [1] 
2020年末,黎圩鎮有工業企業7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9] 
中文名
黎圩鎮
外文名
Lixu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東鄉區南部
面    積
83.8 km²
下轄地區
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黎陽村
電話區號
0794
郵政編碼
331800 [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6391 人(2020年末户籍人口) [9] 
車牌代碼
贛F

黎圩鎮建置沿革

黎圩鎮上池村 黎圩鎮上池村
1950年,撤鄉設區,屬第六區。1956年,撤區,設立黎圩鄉。1958年,成立黎圩公社、虎形山墾殖場。1984年,撤銷黎圩公社、虎形山墾殖場,設立黎圩鄉、虎形山鄉。2001年3月,黎圩鄉、虎形山鄉合併,設立黎圩鎮。 [1] 

黎圩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黎圩鎮下轄9個行政村:黎陽村、浯溪村梧坊村、西江村、後畲村楓山村、坑西村、潭江村上池村 [10]  黎圩鎮政府駐黎陽村。 [1] 

黎圩鎮地理環境

黎圩鎮位置境域

黎圩鎮位於東鄉區南部,東與王橋鎮、甘坑林場接壤,西與崗上積鎮相連,南與金溪縣合市鎮交界,北與虎圩鄉相靠。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5千米,總面積83.8平方千米。 [1] 

黎圩鎮地形地貌

黎圩鎮地形圖 黎圩鎮地形圖
黎圩鎮地處中低丘複合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山脈屬武夷山餘脈,最高峯金峯嶺海拔498.8米;最低點位於南港。 [1] 

黎圩鎮氣候

黎圩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夏季多雨。多年平均氣温17.5℃,1月平均氣温5.1℃,極端低温-6℃(2008年1月20日),7月平均氣温29.5℃。 [1] 

黎圩鎮水文

黎圩鎮境內主要河流有浯溪港、南港和橋西港3條港道,從南向北流至撫河,境內總長11.2千米,流域面積18平方千米。 [1] 

黎圩鎮自然災害

黎圩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低温等。 [1] 

黎圩鎮人口

黎圩鎮掠影 黎圩鎮掠影
2011年末,黎圩鎮轄區總人口163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6人。總人口中,男性8802人,佔54%;女性7498人,佔46%。 [1] 
2017年末,黎圩鎮轄區有常住人口14359人。 [6] 
2018年末,黎圩鎮轄區有户籍人口15657人。 [7] 
2019年末,黎圩鎮轄區有户籍人口16409人。 [8] 
2020年末,黎圩鎮轄區有户籍人口16391人。 [9] 

黎圩鎮經濟

黎圩鎮綜述

2011年,黎圩鎮實現財政總收入1316.14萬元,比2010年增長2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8.76萬元,比2010年增長11.2%。 [1] 
2017年末,黎圩鎮有企業73個,企業從業人員365人。 [6] 

黎圩鎮第一產業

2011年,黎圩鎮優質稻種植率達100%,特色農業有6000畝蠶桑基地,3000畝木薯基地,4000畝西瓜基地,3000畝黃梔子基地。鵪鶉養殖場6個,獺兔飼養場3個,家禽年存籠6.5萬餘,生豬出欄5.06萬頭。水產品總量達125萬千克。 [1] 
2021年末,黎圩鎮有蠶桑基地600餘畝,其中果桑20餘畝,標準化養蠶廠房2棟。 [3] 

黎圩鎮第二產業

2017年末,黎圩鎮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 [6] 
2018年末,黎圩鎮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 [7] 
2019年末,黎圩鎮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 [8] 
2020年末,黎圩鎮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 [9] 

黎圩鎮第三產業

2011年,黎圩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847萬元,比2010年增長7.9%。 [1] 
2018年末,黎圩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4個。 [7] 
2019年末,黎圩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0個。 [8] 
2020年末,黎圩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0個。 [9] 

黎圩鎮社會事業

黎圩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黎圩鎮轄區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420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8所,在校學生650人,專任教師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460人,專任教師31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1] 

黎圩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黎圩鎮轄區有各類科技人才87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28人,經營管理人才298人,技能人才261人,農村實用人才188人。 [1] 

黎圩鎮文化體育

2011年末,黎圩鎮轄區有文化站1個,各村有文化活動室和農民書屋。 [1] 
2011年末,黎圩鎮轄區內有體育場地1處,40%的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0%。 [1] 

黎圩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黎圩鎮轄區有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0個,其中村衞生所8所,鎮衞生院2所,病牀14張,專業衞生人員22人。 [1] 
2011年,黎圩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89.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2.4%,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0.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9萬人,參合率98.1%;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6歲,其中男性75歲,女性77歲;孕產婦死亡率為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7.9‰、5.1‰、2.8‰。 [1] 

黎圩鎮社會保障

黎圩集鎮 黎圩集鎮
2011年,黎圩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0户,人數38人,月支出7430元,比2010年增長25%,月人均195元,比2010年增長15%;城市醫療救助2人次,共支出2092元,比2010年增長12%。 [1] 
2011年,黎圩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25户,人數507人,月支出4.53萬元,比2010年增長32%,月人均90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4人,支出3.24萬元,比2010年增長1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人,支出2730元,比2010年降低14%;農村醫療救助3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3人次,共支出14.98萬元,比2010年增長20%。 [1] 

黎圩鎮交通運輸

黎圩鎮電子地圖 黎圩鎮電子地圖
東金公路(省道S312線)過境,境內長6千米。 [1] 

黎圩鎮歷史文化

黎圩鎮地名由來

因政府駐地始居者為黎氏,明朝初年設圩日,故取名黎圩。 [1] 

黎圩鎮文物古蹟

  • 王廷垣官廳
王廷垣官廳,位於黎圩鎮浯溪村。官廳坐東朝西,磚、木、石結構,整個建築物平面俯視為邊長28米的正方形,面積784平方米,高6米餘。房屋分南北兩棟,建築形式相同、面積相等。兩棟之間共一堵磚牆,牆上開有卷門兩扇,以貫通全府。大門外,立有高4.1米、長與房屋寬度相等的屏風牆,牆正面由3.5釐米X37.5釐米的青磚拼成斜方格圖案。屏風牆至大門口之間的地面,均由大石板鋪成。 [11] 
2018年3月,王廷垣官廳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12-13] 
  • 奕世甲科門樓
奕世甲科門樓,位於黎圩鎮浯溪村。門樓為八字形,通高5.4米,寬11米,正門兩側各一偏門,正門門楣上鑲有一塊長4米、寬0.8米的麻石匾額,刻有“奕世甲科”四個楷體大字,匾額上方長條石刻有“永樂丁酉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察史子王常”。旁門右邊上層刻有“賜進士奉直大夫孫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孫王昌”。匾額下方刻“天啓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末孫王廷垣”,旁門左邊上層刻“賜進士朝列大夫孫王統,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下層刻“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末孫王廷垣”。正門兩邊端坐石獅一對,石獅高1.5米。 [11] 
2018年3月,奕世甲科門樓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12-13] 
  • 貞孝牌坊
貞孝牌坊,位於黎圩鎮浯溪村,建於清道光年間,坐東南朝西北,麻石砌成,四柱三間五樓式,坊高7.1米,面闊7.9米,以明間為軸線,兩邊對稱。牌坊四柱寬厚41釐米,立於長、寬、高分別為234釐米、63釐米、43釐米的麻石基座上,中柱高4.8米,邊柱高3.6米,各柱均有一對高2米左右、寬0.58米的夾杆石,中柱夾杆石略高於邊柱。牌坊明間寬2.77米,次間寬1.39米,各間都有雀替,承擔支撐額枋的作用。 [11] 
2018年3月,貞孝牌坊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12-13] 
  • 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位於黎圩鎮上池源裏村,復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970年重建,1985年又重新維修。宗祠為磚、木、石結構,長40.5米,寬18.7米,高8.3米。牆面高過屋脊,形成方塊狀,無窗户,大門的門框、門梁皆由精心雕刻的石柱、石板組成。正中大門石匾刻有王氏宗祠4個大字,大門左右兩邊嵌有兩塊分別刻有隸體“木本”、“水源”石匾,祠堂分前、中、後三廳,由兩個大天井把堂與堂之間互相隔開,高大寬敞。祠內設王安石文物陳列館。 [5] 
2000年7月,王氏宗祠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5]  [13] 

黎圩鎮傳統村落

  • 浯溪村
浯溪村,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浯溪村傍山而建,東高西低,順勢而下,中間寬,兩頭窄,五排房屋規劃嚴謹、錯落有致、疏密相間、佈局合理、公共設施完備,若從空中俯瞰,則整個村莊就是一個巨大的長稜形。黎圩至虎形山水泥公路傍村而過,交通方便。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