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翅大白蟻

鎖定
黃翅大白蟻(學名:Macrotermes barneyi)是白蟻科、大白蟻屬的一種昆蟲。大兵蟻:體長10.50-11毫米,頭深黃色,上顎黑色。頭及胸背有少數直立的毛,腹部背面毛少,腹部腹面毛較多。頭大,背面觀長方形,略短於體長的1/2。小兵蟻:體長6.80-7毫米,體色較淡。頭卵形,側緣較大兵蟻更彎曲,後側角圓形。上顎與頭的比例較大兵蟻為大,並較細長而直。有翅成蟲:體長14-16毫米,翅長24-26毫米。體背面慄褐色,足棕黃色,翅黃色。頭寬卵形。複眼及單眼橢圓形,複眼黑褐色,單眼棕黃色。觸角19節,第3節微長於第2節。卵:乳白色,長橢圓形。長徑0.60-0.62毫米,一面較平直。短徑0.40-0.42毫米。大工蟻:體長6.00-6.50毫米。頭棕黃色,胸腹部淺棕黃色。頭圓形,顏面與體縱軸近似垂直。觸角17節,第2至第4節大致相等。前胸背板約相當於頭寬之半,前緣翹起,中胸背板較前胸略小。腹部膨大如橄欖形。小工蟻:體長4.16-4.44毫米,體色比大工蟻淺,其餘形態基本同大工蟻。
黃翅大白蟻營羣體生活。整個羣體包括許多個體,其數量大小隨巢齡的大小而不同,從數百個到數百萬個。每個個體都是羣體中的一個成員,單個白蟻或極少數的白蟻,在天然情況下離羣體就無法生存。分佈於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省(區)。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學名
黃翅大白蟻
拉丁學名
Macrotermes barneyi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等翅目
白蟻科
亞    科
大白蟻亞科
大白蟻屬
黃翅大白蟻
亞    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Light,1924

黃翅大白蟻形態特徵

  • 大兵蟻
黃翅大白蟻
黃翅大白蟻(5張)
體長10.50-11毫米,頭深黃色,上顎黑色。頭及胸背有少數直立的毛,腹部背面毛少,腹部腹面毛較多。頭大,背面觀長方形,略短於體長的1/2。上顎粗壯,左上顎中點之後有數個不明的淺缺刻及1個較深的缺刻,右上顎無齒。上唇舌形,先端白色透明。觸角17節,第3節長於或等於第2節。前胸背板略狹於頭,呈倒梯形,四角圓弧形,前後緣中間內凹。中後胸背板呈梯形,中胸背板後側角成明顯的鋭角,後胸背板較短,但比中胸背板寬。腹末毛較密。 [2] 
  • 小兵蟻
體長6.80-7毫米,體色較淡。頭卵形,側緣較大兵蟻更彎曲,後側角圓形。上顎與頭的比例較大兵蟻為大,並較細長而直。觸角17節,第2節長於或等於第3節。 [2] 
  • 有翅成蟲
體長14-16毫米,翅長24-26毫米。體背面慄褐色,足棕黃色,翅黃色。頭寬卵形。複眼及單眼橢圓形,複眼黑褐色,單眼棕黃色。觸角19節,第3節微長於第2節。前胸背板前寬後窄,前後緣中央內凹,背板中央有一淡色的“+”字形紋,其兩側前方有一圓形淡色斑,後方中央也有一圓形淡色斑。前翅鱗大於後翅鱗。
乳白色,長橢圓形。長徑0.60-0.62毫米,一面較平直。短徑0.40-0.42毫米。 [2] 
  • 大工蟻
體長6.00-6.50毫米。頭棕黃色,胸腹部淺棕黃色。頭圓形,顏面與體縱軸近似垂直。觸角17節,第2至第4節大致相等。前胸背板約相當於頭寬之半,前緣翹起,中胸背板較前胸略小。腹部膨大如橄欖形。 [2] 
  • 小工蟻
體長4.16-4.44毫米,體色比大工蟻淺,其餘形態基本同大工蟻。 [2] 

黃翅大白蟻生活習性

黃翅大白蟻營羣體生活。整個羣體包括許多個體,其數量大小隨巢齡的大小而不同,從數百個到數百萬個。每個個體都是羣體中的一個成員,單個白蟻或極少數的白蟻,在天然情況下離羣體就無法生存。一個白蟻羣體在長期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形成了形態,機能和生活習性的分化,根據這種分化,白蟻羣體內可以劃分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兩大類,每型之下又可分為若干品級。 [2] 
  • 生殖類型
即有翅成蟲,在羽化前為有翅芽的若蟲,羣飛後發展成為原始型蟻后和蟻王,在大白蟻亞科中至今未發現有補充繁殖蟻,但在巢中有時能發現有未經羣飛的有翅繁殖蟻可以直接脱翅交配產卵,在一定程度上也起補充繁殖蟻的作用。 [2] 
  • 非生殖類型
主要有工蟻和兵蟻,它們都有性的區別,但性器官發育不完全,無生殖能力。在工蟻中,黃翅大白蟻又有大、小工蟻之分。工蟻在羣體中數量最多,擔任羣體內的一切事務,如築巢、築路,運卵,取食,吸水,清潔、餵養蟻后,蟻王以及撫育幼蟻等工作。兵蟻的主要職能是警衞和戰鬥,因此上顎特別發達,但無取食能力,需工蟻餵食。在黃翅大白蟻羣體中,兵蟻分大小兩種,大兵蟻主要集中在蟻巢附近。 [2] 
在初建巢的蟻羣中只有工蟻,以後隨着蟻羣的增長而兵蟻逐漸增加。兵蟻在羣體中所佔百分數,不但因種羣不同,即使在同一種白蟻中也隨羣體的年齡不同而有變化。 [2] 
對一個白蟻羣體,產生幾種不同的類型和品級的原因,認識不一,一般多認為是外激素的作用。 [2] 
  • 取食活動規律
黃翅大白蟻在巢外的地表活動有一定的季節性,與外界的温、濕條件關係密切。據觀察,春季日平均氣温10以上,就開始地表活動,12℃時,地面上出現泥路、泥被,開始取食植物。5月前後,當平均氣温接近20℃,最高氣温到25℃,採集食物的活動十分頻繁,工蟻在地面的活動量出現大幅度的躍增現象,地面的泥被、泥路到處可見。7月以後,由於地表温度升高,地面活動減弱,轉入地下或巢內活動,如果久晴不雨,地面見不到它的蹤跡,一旦降雨後,地表濕潤,又乘機在地面採食。9月以後,氣温下降,在20em深處的土温降至27℃左右,出現一年中第二次地面活動盛期。11月中、下旬,土温降至12℃以下,地表則不再出現泥被泥路。在安徽繁昌縣,12月初還能見到少數黃翅大白蟻的大工蟻在枯枝落葉下活動,因氣温低,爬行很緩慢,如氣温再下降,地表活動就停止。 [3] 

黃翅大白蟻分佈範圍

黃翅大白蟻分佈於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省(區)。 [2] 

黃翅大白蟻繁殖方式

黃翅大白蟻羣飛時間隨地區和氣候條件而異,據觀察,在中國湖南,江西羣飛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廣州地區3月初蟻巢內出現有翅繁殖蟻,羣飛多數在4、5月份。在一天中,江西多在23時至凌晨2時,廣州以黎明4-5時羣飛最多,羣飛往往在大雨前後或雨中進行。 [2] 
羣飛前由工蟻在主巢附近的地面築成羣飛孔。分羣孔較明顯,土粒較粗,羣飛孔呈腎形凹入地面1-4釐米,長1-4釐米,孔口周圍撒有許多泥粒。一巢白蟻有羣飛孔幾個到一百多個。羣飛可分多次進行,一般5-10次,每年羣飛期飛出的有翅繁殖蟻的數量隨巢羣的大小而異,興旺發達的巢羣可飛出2000-9000頭成蟲。黃翅大白蟻有時隔1-2年才羣飛一次,有時可連續數年羣飛,情況不一。 [2] 
有翅成蟲羣飛後,雌雄脱翅配對,然後尋找適宜的地方打洞入上營巢。營巢後約6天開始產卵,第1批卵30-40粒,以後每天產4-6粒,卵期約40天。據成年巢觀測由若蟻發育成工蟻需要經過3個齡期,歷時4個月許,發育為兵蟻要經過5個齡期,發育為有翅成蟲要經過7個齡期,並要經過羽化,歷時7-8個月。初建羣體的入土深度,在頭一百天內為15-30釐米。巢體只有一個平底上拱的小空腔。 [2] 
初建羣體發展很慢,從羣飛建巢到當年年底,巢內只有幾十頭工蟻和少數兵蟻。以後隨着時間的增加和羣體擴大,巢穴逐步遷入深土處,到第4年或第5年主巢定棲在適宜的環境和深度,一般不再遷移。在巢內出現有翅繁殖蟻羣飛時,此巢即稱成年巢。 [2] 
黃翅大白蟻對樹木的危害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對含纖維質豐富,糖分和澱粉多的植物危害嚴重,對含脂肪的植物危害較輕。白蟻的危害和樹木體內所含的保護物質如單寧,樹脂、酸鹼化合物的狀況以及樹木生長好壞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樹木本身對白蟻有一定的抗性,即使是白蟻嗜好的樹種,若生長健壯,白蟻也極少危害。但當苗木未能適地適時種植,植後管理不良,或因氣候乾旱引起生理失調,體內保護物質減少或枯竭,失去保護作用,白蟻即乘虛而入引起嚴重危害。一般危害幼苗較大樹嚴重,旱季較雨季嚴重。在旱季由於白蟻從土壤中獲得水分困難,只有加強取食活的植物,從中得到所必需的水分,於是地表的植物受白蟻危害嚴重。此外,常見桉樹,杉木等樹幹上布有許多泥被和泥線,這些白蟻主要取食樹皮的無生機部分,但有時也能危害樹木的受傷部分而引起整株死亡。 [2] 

黃翅大白蟻物種危害

黃翅大白蟻依土築巢,整個生活都離不開土壤,為土棲性的白蟻,危害活樹及伐蔸、伐根、朽木,農作物等,是熱帶,亞熱帶地區一種重要農林害蟲,常見被害的林木有桉樹、杉樹,水杉,橡膠,刺槐、樟、檫、泡桐,板栗以及木薯,甘蔗、小麥等農作物。 [2] 

黃翅大白蟻防治方法

  • 營林措施
由於黃翅大白蟻通常在植物生長較弱的時期危害,如在苗木扦插、移植,定植未能恢復生機時,或者是林木生長不良時危害嚴重。所以造林應做到適地適樹,起苗栘苗時少傷苗根,保證造林質量,栽後加強管理,使苗木迅速恢復生機,增強抗蟻能力。長途調運易受白蟻危害的苗木,可用50%氯丹乳油4000倍泥水,漿根保苗。對易於受白蟻危害的苗木,最好在雨季造林。這時白蟻分散危害,同時土中水分充沛,白蟻危害輕,苗木又易恢復生機,有些地區土壤條件差,全墾造林後往往引起白蟻集中危害苗木,也可以考慮帶墾。 [2] 
  • 化學藥劑防治
  1. 用6%六六六粉劑進行苗圃土壤處理,每畝用量因樹種而異,一般每畝1.5-3千克加細土15-30千克拌勻,施於土面,施後拌入10釐米深的表土中,可防治白蟻和其他地下害蟲危害。 [2] 
  2. 苗木生長期如遭白蟻危害,可用75%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濃度為0.0375%的氯丹乳劑、0.025%艾氏劑和0.051%的狄氏劑乳劑淋根保苗。根據苗木大小,每株淋1-2.5千克。 [2] 
  • 挖巢
由於這兩種土灑白蟻至今未發現補充繁殖蟻,挖巢消滅蟻后、蟻王,殘留蟻羣一年內可自行滅亡。挖巢滅蟻首先要判斷白蟻主巢的位置。 [2] 
  1. 泥被泥線找巢法:土棲白蟻在地下營巢,到地面取食活動,所到之處都築有掩蓋身體的泥被泥線,根據泥被泥線追蹤蟻巢。一般泥被泥線經常出現的地點,以及秋末春紉出現的泥被泥線距離主巢比較近。在追挖蟻巢時,蟻路越來越粗大的方向和大量白蟻逃竄的方向就是白蟻主巢的方向。
  2. 根據羣飛孔找巢:每年4-6月份進行羣飛。一般在羣飛前l-2天才將羣飛孔築好。羣飛孔 [2]  在地面易於尋找,而且距主巢不遠。羣飛孔的分佈狀況和主巢位置有一定的關係。羣飛孔的分佈有多種形式,如圓弧形、兩點式,三角點等,但主巢位置一般都位於羣飛孔羣分佈點的中央位置。如地形為斜坡,主巢位置一般都位於羣飛孔集中處的上坡1-2米處。樹周圍1-2米內有羣飛孔,一般主巢就在樹根下。 [2] 
  3. 根據雞樅菌找巢:土棲白蟻的菌圃都能長出傘菌,俗稱雞樅菌。雞縱菌每年6-8月份長出地面,有一尺多長的假根通向菌圃。根據雞蹤菌可以挖滅許多幼齡巢,並可根據菌圃追挖主巢。但不是所有的菌圃都能長出雞蹤菌,只有當菌圃的深度,周圍的土質和環境都適宜時才能長出雞縱菌。 [2] 
  • 燻煙滅蟻
根據白蟻的各種地表特徵,綜合判斷主巢的大致方向,挖截主道。在通向主巢的主道口燻煙,每巢用六六六煙劑或敵敵畏插管煙霧劑0.5-0.75千克。用鼓風或自然壓煙入蟻巢燻殺,一般效果很好。 [2] 
  • 土坑誘殺
在有白蟻危害的時間和地點,挖一尺見方的土坑,每畝10個,坑內放白蟻喜食的桉樹皮,松材等食物。坑面要蓋草或土,周圍要開一排水溝以防積水。設坑後7-10天檢查,如有大量白蟻誘來,可噴滅蟻靈農藥,讓白蟻帶藥回巢,引起白蟻大量死亡,反覆多次可滅整巢白蟻。 [2] 
參考資料
  • 1.    Macrotermes barneyi  .gbif[引用日期2020-05-16]
  • 2.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主編,中國森林昆蟲,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03,第50-52頁
  • 3.    全國白蟻防治中心編,中國白蟻防治專業培訓教程,中國物價出版社,2004.01,第1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