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

中国湖北省下辖地级市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同义词黄冈(湖北省辖地级市)一般指黄冈市(中国湖北省下辖地级市)
黄冈市(Huanggang City),古称黄州湖北省地级市,介于东经114°24′—116°07′、北纬29°45′—31°40′,地处鄂东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为四省交界,与武汉市山水相连;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 [1] [4],总面积17457.20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4月,黄冈市共辖1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1] [4]。黄冈市语言归属存在争议,有“楚语”、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黄孝片等多种划分。 [68]截至2024年底,黄冈市常住人口579.24万人。 [85]
黄冈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66]黄冈市在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居住,自东晋以后,形成大体完整的郡州。明代以后,蕲州归属黄州府管辖,黄州成为区域唯一的政治中心。1995年1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黄冈市,治所驻黄州 [67]黄冈市位于四省交界,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1]
黄冈市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1]曾荣膺十佳魅力城市 [2]并获评“国家正能量城市”;市境内有大别山遗爱湖等景点。2023年,被评为三线城市 [40]
2024年,黄冈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216.65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2%。 [85]
(概述图来源: [83]
中文名
黄冈市
外文名
Huanggang City [69]
别    名
鄂东明珠
行政区划代码
421100 [54] [62]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
地理位置
长江中游北岸
大别山南麓
面    积
17457.20 km² [4] [64]
下辖地区
1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
黄冈市黄州区七一路8号
电话区号
0713
邮政编码
438000
人口数量
579.24 万(2024年末常住人口)
车牌代码
鄂J
地区生产总值
3216.65 亿元(2024年)
市委书记
李军杰 [89]
市    长
刘 洁 [89]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地名由来

黄冈,因黄冈山得名。据明代弘治年间(1501年)《黄州府志》载:“黄冈山,在府城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黄冈县。据《今县释名》:“西北有黄冈山,因古钻循黄国得名。”清称鼓楼岗。黄冈山在今黄州区安国寺一带。 [44]

建制沿革

先秦时期
黄冈早在旧石器时代,本区域即有人类居住。
夏商时代,“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史记·夏本纪》),该地域即为皋陶后人的封地(英六即英山、六安一带)。
春秋战国时,该地属楚国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该地先分属南郡九江郡,后属衡山郡
楚汉之际,楚项羽以衡山郡立衡山国,国都邾城(今黄州禹王城)。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恢复为衡山郡,属淮南国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分衡山郡及南郡共十四县置江夏郡,驻西陵县,该域黄州、蕲春等地属江夏郡,黄梅、武穴等地属庐江郡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年),立蕲春侯国,传三世,复为蕲春县举照榆戒。建安十三年(208年),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驻地蕲春,辖今蕲春、黄梅、黄州等地。
三国时,该地域分属弋阳郡蕲春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撤销蕲春郡,辖地划入武昌郡,太康二年,寻阳县(今黄梅)划属庐江郡,西陵、邾县、蕲春县改属弋阳郡。永嘉三年(309年),晋惠帝恢复司马西阳王爵位,先后将西陵、邾、蕲春等县划属西阳国。咸和四年(公元329年),西阳国司马获罪被诛,西阳国改置为西阳郡,郡址在邾城附近,辖西阳、邾、西陵、蕲春等县。 [78]
晋成帝咸康四年(338年),在邾县侨置豫州,咸康五年,豫州侨迁芜湖,西阳郡沿属豫州。
南北朝时武装割据,域内建置更迭频繁。南朝分西阳郡置建宁左郡(今麻城西南)。
南朝时,建元二年(480年),又置齐安郡,驻齐安(麻城西南),置安蛮左郡,驻木兰(今红安西南)。南朝时,西阳郡仍属郢州,并分西阳县置信安县。又在蒙笼城(今麻城东北)置定州,在白沙关城(今麻城西北)置沙州,在大活关(今大悟东)置湘州,在鹿城关(今红安)署北江州
北朝占领江北时沿袭南朝旧制,北齐天保年间,曾在域内置巴州(今黄州地)、衡州(今麻城地)、罗州(今蕲春地)等,北周废巴州置弋州,改罗州为蕲州,置永宁县(今武穴市),并将置于黄城镇(今黄陂东)的南司州改名为黄州
隋唐至宋元时期
大业三年(607年),又将两州改为两郡,黄州改为永安郡,治所移驻黄冈(今新洲属地),辖黄冈、黄陂、木兰、麻城4县;蕲州改为蕲春郡,治所驻蕲春,辖蕲春、罗田、浠水、蕲水、黄梅5县。该区域仍为两郡并治。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永安郡改为黄州,且置总管府。武德八年(625年),撤销南晋州、亭州、南司州,属地分属黄州、蕲州。
宋朝,仍为黄州、蕲州共治,先属淮南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属淮南西路。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曾分蕲水县置罗田县,后废。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蕲州治所迁至今蕲州、辖蕲春、蕲水、广济、黄梅4县。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分蕲水县置英山县。黄州辖黄冈、黄陂、麻城3县。 [78]
元代,改两州为两路,各设总管府,两路并治。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复置罗田县;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英山划属安徽六安州;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在黄州设黄蕲州宣慰司,辖黄州、蕲州、光州3路 [78];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撤销宣慰司,黄州、蕲州直属湖广行省。二十九年(1292年),均改属淮西道,第二年又改属河南江北行省。黄州路辖黄冈、黄堡旬堡陂、麻城3县,蕲州路辖蕲春、罗田、蕲水、广济、黄梅5县。
明清时期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黄州路、蕲州路为黄州府、蕲州府,两府并治,同属湖广行省,并在黄州修筑城池。洪武九年(1376年),降蕲州府为州,撤销蕲春县,政归蕲州直理,蕲州仍辖其他各县,与黄州府同属湖广布政司,不久改属河南。洪武十一年(1378年),蕲州仅代辖广济、黄梅两县,属黄州府管辖,自此以后蕲州与黄州合二为一。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州府仍划属湖广布政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黄安县。到此,黄州府辖有黄冈、麻城、黄陂、罗田、黄安、蕲水、广济、黄梅8县和蕲州。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康熙三年(1664年),蕲州不再辖县,嚷促黄州府属湖北布政司雍正七年(1729年),黄陂县划属汉阳府,黄州府辖黄冈、黄安、麻城、罗田、蕲水、广济、黄梅7县和蕲州。
中华骗捉放巴几宙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黄州府,改蕲州为蕲春县。各县属湖北省武汉黄德道(后又改名为鄂东道、江汉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各县直属湖北省政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该域划为省三、四行政督察区,各设专署,为湖北省政府辅助机关。三专署驻蕲州,辖蕲春、广济、黄梅、蕲水、罗田和该年从安徽划入的英山县;四专署驻黄安,辖黄安、黄冈、麻城和划入的黄陂县,又于第二年初分置礼山县,亦属四专署管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六月,改蕲水县为背承拒浠水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三月,第三、四行政督察区在蕲州合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第二年元月治所迁黄州。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豫鄂边抗日根据地,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15]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元月,第二行政区署在黄冈县北部的黄土岭改组为鄂东行署,代行省政府职权,并先后增辖孝感县和第三行政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鄂东行署迁回黄州,恢复为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3月至5月中旬,该域各县相继解放。5月初,第四、五专署在浠水合并为黄冈行政区专员公署;6月,更名为黄冈区行政公署;7月,迁黄州。
新中国成立后
1951年5月,黄冈区行政公署更名为黄冈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6月,分黄冈县置新洲县。
1952年6月,大冶、阳新、鄂城、黄安4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
1955年5月,专署更名为黄冈专员公署;8月,撤销胜利县;10月,黄冈县驻地由团风迁黄州。
1959年元月,大冶划属黄石市
1965年9月,鄂城、阳新两县划属咸宁专区
1968年元月,成立黄冈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1月撤销,设黄冈地区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
1979年12月,鄂城县划归黄冈地区,并建置鄂城市,亦驻鄂城。
1983年10月,划鄂城县、市及黄冈县的黄州镇,建地区级鄂州市,直属省政府管辖,同时,划新洲县属武汉市。
1986年7月,撤销麻城县,设麻城市酷坑故。
1987年5月,撤销鄂州市黄州区,恢复为黄州镇,复归黄冈县。12月,撤销广济县,设武穴市。
1990年12月,撤销黄冈县,设黄州市。黄冈地区行署辖黄州、麻城、武穴3市和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6县。
1995年12月23日,撤销黄冈地区和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黄冈市设立黄州区、团风县。黄州区辖原黄州市的赤壁、东湖、禹王3个街道办事处和路口、堵城2个镇及陶店、王家店2个乡;团风县辖原黄州市的团风、方高坪、淋山河、马曹庙、上巴河、回龙山、总路咀、但店8个镇和王家坊、溢流河、滚子河、杜皮、贾庙5个乡。 [88]黄冈市辖原黄冈地区的红安县、蕲春县、罗田县、黄梅县、浠水县、英山县和新设立的黄州区、团风县。原黄冈地区的麻城市、武穴市由省直辖,黄冈市代管。 [67] [79-80]

自然地理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南与鄂州市黄石市九江市隔江相望。地理方位为东经114°24′—116°07′、北纬29°45′—31°40′。黄冈市党、政、军机关驻地黄州区,西距省会武汉78千米。全市国土面积17457.20平方千米, [1] [4] [64]占湖北省总面积9.4%。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12.2%,岗地占10.3%,丘陵占43.3%,山地占34.2%。东西最长距离为168千米,南北最宽跨度为208千米。 [4]
黄冈市

地形地貌

黄冈市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主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6座,位于罗田、英山两县的天堂寨主峰海拔1729米,为全市最高点。中部为丘陵区,海拔多在300米以下,高低起伏,谷宽丘广,冲、垅、塝、畈交错。南部为狭长的平原湖区,海拔高度在10~30米之间。 [4]

气候

黄冈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06.49-113.3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913.5-2161.5小时,西北部日照高于东南部,全市日照率为43-49%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5.7℃-17.1℃,全年无霜期在237-278天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223-1493毫米,年降水总量222.37亿立方米,降雨日数(≥0.1毫米日数)在115-147天之间。光照丰富,雨量充足。 [71]

水文水利

  • 水文
黄冈市河港、湖泊交织,30公顷以上湖泊38个。发源于大别山脉的倒水、举水、巴河、浠水、蕲水和华阳河等六大水系,均自北向南流经市境汇入长江。黄冈市有大小支流3731条,其中河长5公里以上的512条,10公里以上的201条,20公里以上的57条。 [77]长江流经市境215.5千米,故黄冈有“黄金水道”之称。 [4]
  • 水利
黄冈市有大中小型水库1237座,总库容50.63亿立方米;塘堰28万口,蓄水22.39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31.86万公顷。 [5]

自然灾害

黄冈市常见洪涝、干旱、地震、秋寒等自然灾害。
大别山作为天然屏障,既阻挡和减弱冷空气南侵,又有对南来暖湿气流的抬升作用,造成暴雨。如遇长江上中游流域的强降水与本市强降水同期出现,则形成江水顶托,内渍不能外流,加重洪涝危害程度。据气象部门记录,1959年以来有19个年份出现全域性洪涝灾害。
黄冈市有冬旱、春旱、夏旱、秋旱4种干旱,以夏旱、秋旱影响最大。1959年以来,境内出现大旱18次。
2013年,黄冈及邻区(N29°~32°,E114°~117.5°)共发生ML≥2.0级地震8次,最大地震为2月19日发生在安徽肥东的ML3.0级地震。
北部红安、麻城、罗田、英山4县市大部多数年份均遭秋寒危害。全市大部分县市出现在9月11日。秋寒影响时,最长持续12天。 [5]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黄冈市水资源总量84.70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82.280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6.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34.8万千瓦。年发电量9.6亿度。 [5]

土地资源

2019年,黄冈市常用耕地面积448.24千公顷。其中拥有水田328.3千公顷、旱地119.94千公顷。 [5]

矿产资源

黄冈市境内发现矿产46种(亚矿种54个),查明资源储量的非油气类矿床249处。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等。磷矿石储量2218.6万吨,主要分布在黄梅、武穴。萤石矿储量在26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红安。冶金用脉石英、玻璃用石英岩矿含二氧化硅90%~999%,储量在44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蕲春、麻城等地。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遍布黄梅、蕲春、浠水、团风、麻城、罗田、英山等地,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资源储量超过1.9亿立方米。巴水、浠水、蕲水、倒水、举水5条河流黄沙储量约1亿吨,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黄砂基地。金属矿发现有铁、锰、铬、铜、铅、锌、钒、钛、镉钼、金、银以及稀有金属铌、钽、锆等矿点。其中铁、金红石、铅、锌储量较丰富。境内有金矿点6处,分布在蕲春、罗田、浠水、团风、武穴、黄梅等地。黄冈地热资源丰富,发现10处,开发利用英山汤河、罗田三里畈等处,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储量约1102万立方米/年。 [5]

生物资源

黄冈市有各类自然保护地61个,涉及的空间面积17.7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10.2%,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样,有野生植物1487种,野生动物634种,是华中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物种资源库和生物基因库。 [5]
  • 植物资源
黄冈市有木本植物575种,其中用材林树种128种,经济林树种84种,园林绿化树种116种。珍稀树种有垂枝杉、金钱松、黄山松华山松、银杏、红山茶、肉桂、楠木、香果树等41种。全市有林地51850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2.4%。 [71]
  • 动物资源
黄冈市主要野生动物有绿毛龟、穿山甲、水獭、灵猫、麝、金钱豹、白头鹤、绿头鸭、白冠长尾雉等40余种。 [71]

地热资源

黄冈市地热资源丰富,截至2024年已发现10处,开发利用英山汤河、罗田三里畈等处,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储量约1102万立方米/年。 [5]

政治

播报
编辑
黄冈市主要领导
机构名称
职 务
姓 名
书 记
副书记
秘书长
市 长
副市长
秘书长
主 任
副主任
主 席
副主席
秘书长
领导信息截至2025年5月,参考资料: [7] [17] [19-20] [24] [30-32] [45] [52] [96]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截至2024年4月,黄冈市共辖1个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团风县武穴市麻城市黄州区,另设有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黄冈临空经济区、白莲河示范区, [3]黄冈市人民政府驻黄州区七一路8号。
黄冈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政府驻地
下属区域
赤壁街道
龙池桥街道
武穴街道
团风镇
清泉镇
凤山镇
温泉镇
漕河镇
黄梅镇
城关镇
(参考资料来源: [83])

人口

播报
编辑

人口数量

2000-2023年黄冈市总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
年份
年末总人口(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2000
722.74
663.15
2001
722.73
665.28
2002
723.95
667.15
2003
724.70
668.93
2004
726.34
671.13
2005
726.30
673.4
2006
728.94
668.7
2007
730.98
666.70
2008
735.14
667.50
2009
739.61
668.64
2010
742.41
616.21
2011
746.25
621.04
2012
748.18
623.19
2013
750.15
624.19
2014
741.43
626.25
2015
744.42
627.60
2016
746.87
632.10
2017
740.31
634.10
2018
740.64
633.00
2019
737.81
633.30
2020
734.46
588.27
2021
725.27
578.82
2022
721.68
579.02
2023
暂缺
579.22
参考资料 [53] [70]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冈市常住人口为588271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162069人相比,减少279350人,下降4.53%,年平均增长率为-0.46%。
截至2024年底,黄冈市常住人口579.24万人,其中,城镇298.42万人,非城镇280.8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1.5%。 [85]
黄冈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33-39]

民族

黄冈市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散居有土家族、壮族、回族、苗族、哈萨克族、黎族、土族、蒙古族、满族、白族,佤族、瑶族、藏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彝族、高山族等45个少数民族。超过200人的有土家族、壮族、回族、苗族、哈萨克族、黎族、土族等7个少数民族。 [6]

宗教信仰

黄冈市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截至2016年,全市共有宗教团体20个,其中市级2个(市佛协、市道协)、县市级18个。全市通过第一批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有807人,其中佛教609人、道教140人、基督教57人、天主教1人。 [72]2017年,黄冈市有宗教寺观活动场所538处。其中,佛教368处,道教152处,基督教15处,天主教3处。黄梅县五祖寺自唐至今为佛教名寺,世称“天下祖庭”。 [68]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00-2022年黄冈市国民经济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2000
236.96
96.52
61.86
47.23
78.57
2001
250.95
95.05
68.04
48.03
87.87
2002
266.06
96.35
72.59
52.19
97.12
2003
284.76
100.44
79.19
57.99
105.13
2004
322.83
106.26
95.89
73.54
120.68
2005
348.56
111.14
107.86
83.47
129.56
2006
408.05
115.28
135.16
104.62
157.61
2007
491.94
141.67
167.53
126.70
182.74
2008
622.50
179.59
218.19
173.45
224.72
2009
725.75
198.80
275.09
222.13
251.86
2010
855.81
225.39
330.91
270.38
299.51
2011
1037.26
262.17
410.86
335.76
364.23
2012
1181.82
297.72
469.74
381.83
414.36
2013
1322.52
315.96
527.70
430.76
478.86
2014
1468.27
328.71
592.93
478.96
546.63
2015
1585.57
337.46
626.25
506.22
621.86
2016
1730.60
358.67
661.53
540.71
710.39
2017
1939.62
374.09
744.18
594.40
821.35
2018
2169.70
376.10
823.06
653.49
970.55
2019
2322.73
403.01
876.56
703.12
1043.16
2020
2142.48
438.28
644.87
507.06 
1059.33 
2021
2543.17 
500.51
845.21 
660.26
1197.45
2022
2747.90
545.60
946.07
740.69
1256.22
2023
2884.68
571.55
924.61
714.89
1388.53
参考资料 [53] [70]
2024年,黄冈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216.65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6.4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62.79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828.80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547.3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9.1%、6.7%、4.8%、3.8%、5.9%。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18.9:33.4:47.7调整为18.9:33.0:48.1。 [85]
黄冈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33-38]
2024年,黄冈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增长26.5%;集体经济投资增长47.5%;私营经济投资下降2.5%;其他经济投资下降53.2%。投资项目276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121.66亿元。在建项目2437个,增加1.8%,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210个,增加6.8%;亿元以上项目609个,下降13.6%。在全部入库投资项目中,工业投资项目1103个,增加19个;工业新开工项目547个,增加47个。
2024年,黄冈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8.03亿元,增长5.8%,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20.09亿元,增长0.8%。财政支出1078.95亿元,增长10.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5.55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8.80亿元,增长3.4%;教育支出113.84亿元,增长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09亿元,增长15.2%;医疗卫生支出70.39亿元,下降2.1%;节能环保支出20.84亿元,下降8.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5.59亿元,增长29.4%。民生支出合计594亿元,增长12.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0%。 [85]

第一产业

黄冈市
2024年,黄冈市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1092.11亿元,增幅3.7%。粮食种植面积600.38万亩,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34.97万亩,减少1.1%;油料种植面积362.78万亩,增长2.0%;蔬菜种植面积200.04万亩,增长2.0%。粮食总产量276.5万吨,增长0.4%;棉花产量2.22万吨,减少0.7%;油料产量64.3万吨,增长2.6%;蔬菜产量396.57万吨,增长3.1%。水果(含果用瓜)产量35.58万吨,增长2.7%。
2024年,黄冈市畜牧业现价总产值255.61亿元,增长0.7%。禽蛋产量41.99万吨,增长17.1%;生猪出栏479.59万头,增长1.1%;牛出栏22.96万头,减少9.3%;羊出栏56.42万只,减少11.9%;家禽出笼6158.5万只,减少10.2%。 [85]

第二产业

2024年,黄冈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20家,新增17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7.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6.2%;实现营业收入2056.76亿元,增长5.0%;利润总额117.20亿元,下降0.8%;资产总计2383.33亿元,增长1.1%。
2024年,黄冈市建筑业单位数947家,增加78家,总产值1212.8亿元,增加51.3亿元,增长4.4%。实现增加值236.55亿元,增长2.5%。 [85]

第三产业

2024年,黄冈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6.64亿元,增长5.7%。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4.66亿元,增长5.6 %;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98亿元,增长6.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700.25亿元,增长6.9%;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198.57亿元,增长8.6%;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6.22亿元,增长6.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19.22亿元,增长10.3%。
2024年,黄冈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8.7亿元,增长16.2%。其中,出口168亿元,增长19.0%;进口10.7亿元,下降10.8%。新批外资企业16家,下降15.8%。实际利用外资4353万美元,增长1.5%。
截至2024年末,黄冈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76.9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39.8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068.49亿元,增长10.7%,当年新增588.79亿元,同比多增48.5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37.95亿元,增长9.7%;当年新增贷款330.65亿元,同比减少124.68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帐面盈利36.18亿元,下降12.1%。
2024年,黄冈市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37.11亿元,增长7.3%;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55.46亿元,增长10.3%。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分别达到16家和583家,挂牌企业总数达到599家。全市银行业机构32家,网点692个。 [85]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黄冈市有幼儿园1036所,在园幼儿14.20万人;小学658所,在校学生43.22万人;普通中学305所,在校学生36.7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21所,在校学生5.08万人;大学4所,在校大学生6.32万人。 [85]

科学技术

2024年,黄冈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5.81亿元,占GDP比重14.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50家。累计建立6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256名、国家三区人才84名,累计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0家,建立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9个。全市授权专利5271件。 [85]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底,黄冈市建有群艺馆(文化馆)12个,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2个,总建筑面积8.96万平方米,藏书总数为631.8万册;新建和扩建乡镇文化站10个。全市博物馆21家,建筑总面积12.38万平方米,藏品总数17.03万件。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1家,电影院36家,广播电视“应急广播”和“8个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试点”进展顺利,数字电视实现高标清整体转换。全市广播覆盖率(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73%,电视覆盖率(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68%。 [85]

医疗卫生

截至2024年底,黄冈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293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0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40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7家。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331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846人,注册护士18996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48161张。 [85]

体育事业

2024年,黄冈市马拉松、遗爱湖龙舟赛、挺进大别山系列赛事成为中部地区有地域特色、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开展国民体质监测4000人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000余场,全市19家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对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20万人次享受免费健身。成功承办3项国家级赛事和3项省级青少年体育类比赛。
2024年,黄冈市运动员参加省比赛共获59枚金牌、158枚奖牌,足球项目获得两个组别冠军。参加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夺得7金2银1铜。1人达国家运动健将级,11人达到一级运动员等级。 [85]

社会保障

横岗山
2024年,黄冈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73万人,培训劳动力5.3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4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78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2万人。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526.27万人,2024年总收入57.58亿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21.36亿元,财政补助收入34.91亿元,利息收入0.21亿元,其他收入0.26亿元,上级补助收入0.84亿元;年总支出54.78亿元,其中住院费用支出41.21亿元,门诊费用支出7.92亿元,其他待遇支出0.02亿元,购买大病保险支出4.79亿元,补助下级支出0.84亿元。已为1.94万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07亿元,为17.48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7.21亿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55.36元和50.59元。城乡低保月补金分别达到495.17元和369.11元。 [85]

交通

播报
编辑

概述

黄冈位于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市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三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九江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贯通七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 、沪汉蓉快速铁路、武麻铁路、新港江北铁路、武汉城际铁路黄黄高铁),飞架七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鄂东大桥、黄冈长江大桥燕矶长江大桥九江二桥),纵横八条高速公路(沪渝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麻竹高速、黄鄂高速、麻阳高速),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1]

公路

截至2024年底,黄冈市公路总里程达3.53万公里,其中:高速798.7公里,桥梁6642座。货运量23632.21万吨,货物周转量586.91亿吨公里,客运量1843.15万人,旅客周转量9.84亿人公里。 [85]

铁路

2022年4月22日,作为京九高铁、武杭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冈市黄州区至黄梅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大别山革命老区多个县市不通高铁的历史。 [74]截至2023年,黄冈市武汉新港江北铁路、武汉至红安高速公路、武英高速石桥铺互通、S207黄冈化工园至南湖工业园段改建工程、G347陶巴路、G106麻城彭店至余家寨公路工程、浠河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相继完成,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0.7公里。 [75]

航空

2024年7月20日,首批“黄冈造”货物搭乘“花湖号”K4882航班直达美国芝加哥,标志着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黄冈城市货站正式投入运营。 [76]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概况

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

黄冈方言

黄冈市语言归属存在争议,学者赵元任等把黄冈方言与孝感方言一起称为“楚语”,认为今属黄冈市辖域的红安、罗田、浠水、黄梅、武穴、蕲春等地方言“有‘下江话’的风味”。学者袁家骅将其划入西南官话区,认为跟以汉口话为代表的“西南方言”固然大不相同,跟东部的“江淮方言”又难以归在一起。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人文学院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则将其划归江淮官话,与孝感方言一起合称为“黄孝片”。 [68]

饮食

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初名桂花董糖,因人们对“董糖”二字意义不解,改名为广济酥糖。广济县改设武穴市后,又称武穴酥糖。桂花酥糖选料严格,制作认真,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治咳润肺。料中有麻屑、白糖、香条、桂花等,食时甜酥,骨子虽用饴糖熬制而成,但松脆,落口消深,不沾牙齿。 [59]
武穴龙坪油面
武穴龙坪油面
银丝细油面系祖传特殊手工艺制作而成。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1572—1620年),后清乾隆帝六下江南,路经龙坪访师金德嘉,而品尝此油面大为赞许,并御赐为朝廷贡品。
黄州东坡肉
苏轼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烹制出了东坡肉(苏轼号东坡居士,因此得名东坡肉)。
因黄州物产丰富,粮多猪多,肉价便宜,又因苏轼向喜食猪肉,有一次家来客,他即烹制猪肉飨客,把猪肉下锅,着水放调料后,以微火中慢慢煨着,便与客人下起棋来,两人对弈,兴致甚浓,直至局终,苏轼才恍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只见猪肉色泽红润,汁浓味醇。品其便醇香可口,糯而不赋,并博得客人们高度评价,苏轼本人也由此得到了启发。尔后如法复制,同样味美,自这以后,他便常做此菜,有额待客,无额自食。并还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进行总结,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见《东坡续集》卷十)
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因为,“慢著火,少著水”能使汤质稠浓,味道自然醇厚强烈。而在当时,又由于苏轼的名望,特别在知识分子中间,曾被“传为美谈”。菜因人传,加上黄州人民怀念和敬仰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并将他所创的这种香美软烂的佳肴——红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世厨师还在东坡肉中增添了两种原料:冬(东)笋、菠(坡)菜,使其更加寓意深长。
黄州东坡肉,因其味美香醇,脍灸人口,自古倍受人们喜爱,故成为鄂东地区筵席饮宴中的一道名菜。 [55]
黄州东坡饼
黄州东坡饼
黄州地方风味名点,距今有九百多年,系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和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条,然后撒上雪花白糖,具有酥、香、脆、甜的特点。相传为苏东坡起意,由安国寺大和尚残谬试制成功。
黄州烧梅
黄州烧梅是黄州城传统名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烧梅。黄州烧梅馅芯以肥肉、熟馍、桔饼、花生、葡萄干、冰糖、桂花、红绿丝等制成;用薄面皮包馅,封口处呈梅花形,故名。可蒸、可炸、可烤,香甜可口。 [61]
团风狗脚
“狗脚”是团风的特产,因产品形似狗脚,故名。其色泽金黄,松酥香甜,如用塑料食品袋装,可存放一月之久。它已被列入《湖北风味小吃》。 [60]
浠水蟹黄豆腐
蟹黄豆腐为浠水名菜。其制法为:选用茅山活螃蟹两只,将活螃蟹洗净,放入蒸茏,在旺火上蒸熟取出,用竹片剔出蟹肉。碗中盛猪肉汤二两,将蟹壳翻身放入汤内淘洗出蟹黄。鸡蛋黄在碗内搅散,水豆腐切片,放在旺火上沸水锅里烫一下捞出,盛碗加猪肉汤。将炒锅置旺火上,下猪肉汤、蟹肉,加精盐、姜末、辣椒油、豆腐、味精、葱白、湿淀粉烧沸成蟹羹,淋入搅散的鸡蛋黄,边淋边勺推勺,再下熟猪油,起锅盛盘,撒上葱花、胡椒粉,即成。 [58]
浠水九孔藕粉
浠水县特产,由浠水独有的九孔藕精制而成。内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味道香甜可口。能补虚损、养血生津,老少皆宜,实为营养健身之佳品。九孔藕,藕中珍品,比普通藕多出两孔,自明清以来被列为朝廷贡品。
蕲春酸米粉
蕲春酸米粉是蕲春名优土特产品。起始于清代嘉庆年间,曾作皇宫御食,史上久负盛名。传承200多年的传统工艺是其长盛不衰的“秘诀”,这种米粉先后经过窖米、窖浆(二次发酵)、滤浆、打粑、焐粑等15道工序精制而成,无需添加食品添加剂,晶莹剔透,酸爽入口,筋道感足,质地柔韧。作为一种绿色、营养、环保的传统食品,蕲春酸米粉倍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远销北京、上海、武汉、深圳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56]
蕲春家方酒
蕲春家方酒,亦曰益气养血补酒,由蕲春县李时珍第二十九代嫡孙,根据祖传千年的秘方酿造而成。
黄梅鱼面
黄梅鱼面采用新鲜白鱼、鳜鱼,去头尾、内脏、鳞皮、骨刺。
罗田大别山吊锅
罗田大别山吊锅是山里人长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交通不便,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独特餐饮方式。在漫长的冬季,山民们一边在火塘边取暖,一边在桁条上悬一个可以上下升降自如的木质滑杆,下吊一铁锅,吃饭时,将烧熟的主打菜鸡、羊、牛、狗、野猪肉,再加上垫锅菜将军菜、金针菜、野竹笋、薇菜、珍珠菜等分别倒进锅内,旁边再配上橡豆腐、红豆腐、泡菜等。家人或来客围坐火塘四周,烤火、吃菜、叙话,喝酒,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和酒杯甚至还有旱烟袋。在罗田吃吊锅已是四季皆宜,各具特色,别有滋味在心头。2013年9月2日,罗田吊锅被评选为罗田县“十大名吃”之一。
制作方法:将切片的白萝卜略炒倒入吊锅垫底,依次加入水、海带、炸豆腐、平菇、粉丝、猪血、糍粑芋头元子,然后把腊肉、土鸡蹄花、腊鱼、肉糕煮熟后以五角形切摆成形,意蕴五谷丰登,加入调味的高汤即可。 [57]
麻城肉糕
麻城肉糕为麻城传统名菜。将鲜鱼去刺去皮,猪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将苕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加入姜末、葱花等佐料,制成圆形或方形,放入蒸笼,猛火蒸15~20分钟,肉糕出笼后切成长方片,码在鲜花碗上,呈宝塔形。可熟食,亦可冷藏,其味鲜美可口。 [63]

习俗

  • 端午划龙舟
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在黄梅县由来已久,主要以孔垄、小池、分路三镇最负盛名。分路镇分路村位于西河岸边,家家户户都有会划龙舟的村民。每年端午节前后,黄梅一带就有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划龙船习俗,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在外地上班或务工的都会不远千里赶回来参加这一项大型民间活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为“翘船日”,五月初一,初三,初五为正式划船日。 [43] [46]
  • 双峰山庙会
双峰山庙会是黄冈市黄梅县纪念佛教禅宗第四代祖师、大医禅师道信的传统习俗活动。农历三月初三是佛教禅宗第四代祖师、大医禅师道信的诞辰。据传,古代黄梅每到春天流行瘟疫,道信通医道,他发现芥菜中的药用价值,每到春天,他命寺僧采用芥菜和米粉做成的素团米粑分发给香客食用,防病祛灾。此方推广开来后,黄梅以及周边县市民众普遍受惠感恩,此后每年三月初三都会在双峰山举办庙会纪念这位高僧。在农村地区还保留着地米菜煮鸡蛋、“化”百家米、吃长寿面、打线兜、送线兜等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73]

艺术

  • 戏曲
黄冈境内流行的地方传统戏剧种类繁多,除了由民间戏剧发展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剧种黄梅戏楚剧外,还有汉剧采茶戏、被窝戏、东腔花鼓戏、文曲戏、赶柳戏、皮影戏等。
东腔戏,俗称“哦嗬腔”,又名“东路花鼓”,清朝时期发源于鄂东的麻城、罗田、英山等县,其声腔高亢,为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该剧种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保护项目。
  • 舞蹈
舞蹈有展现劳动场面的薅秧舞、采茶舞、采桑舞,有喜庆场面的灯歌类舞蹈狮子、花挑龙灯、采莲船、大头舞莲湘秧歌高跷亭子,有反映生活情趣的蚌舞扇子舞碟子舞等,绚丽多姿,各具风采。
  • 工艺
黄冈民间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独树一帜的传统工艺有挑花、刺绣、扎花、编织、陶艺、竹艺、石刻、木刻根雕、缠花等。其中最负盛名有黄梅挑花红安绣活英山缠花和蕲春管窑陶艺制作技艺。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概述

黄冈人文地图
截至2022年底,黄冈市5A级景区发展到1家,4A级景区达到23家,A级景区总数达到101家。 [85]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湖北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
黄冈市AAAAA级景区
黄冈市AAAA级景区
黄冈市AAA级景区

重要景点

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
遗爱湖
遗爱湖位于黄冈市区中心,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所作《遗爱亭记》而得名。《遗爱亭记》是苏东坡为颂扬即将离任黄州去湖南任太守的徐君猷而作。徐太守为官清廉、有益乡土,“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黄州人为了彰显“遗爱”精神,弘扬东坡文化,将城中的东湖、西湖、菱角湖合称为遗爱湖。
罗田天堂寨
罗田天堂寨风景区位于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北、大别山主峰南麓的天堂山。东经115°42′,北纬31°09′。西至罗田九资河镇,东、南为英山县,北邻罗田青苔关林场及安徽省金寨县。总面积42.8平方公里。
罗田天堂寨风景区
天堂寨属北亚热温暖湿润季节气候,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光同季,雨热同季。年均日照时数1400—1600小时,太阳年均辐射量9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12.5℃,夏季平均温度22℃,7月份平均气温23℃;冬季平均温度10℃,1月份最低温度0.2℃≥10℃积温4500—5500℃,无霜期179—190天,年降雨量1932.8毫米,相对湿度60%—65%。天堂寨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纳凉避暑,度假疗养,观光旅游,会务活动等的理想胜地。
大别山主峰风景区
大别山主峰风景区
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位于英山县,又名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以山岳地貌、原始森林、河谷景观为主要特征,汇“峰、林、潭、瀑”于一地,园内自然赋予的景观——“主峰旭日”“挂天飞瀑”“石瀑鉴心”“松林奇观”“龙潭河谷”和“千年檵木园”“百年古藤园”被成为“神奇七绝”。人文景观石鼓庙和南武当则可佛、道双修,其中南武当武圣宫景区由九宫三院构成,已开放景点有武圣宫、灵宫殿、龙虎殿、钟鼓楼、配殿、宗师府、万人太极广场、书画院等景点。
薄刀峰
薄刀峰
薄刀峰位于罗田县,原名鹤皋峰,是鄂东著名的避暑胜地。景区由数十个群山组成,主峰大弧坪海拔1404米。山势南北走向,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爵主庙遗迹”、有南宋时期的“独尊古寺”、有元朝时期的“铜锣峭壁”、有元末明初的“鹤皋古寨”、还有明朝时期的“献旗岭”“摇旗岗”“歇马亭”“就义场”等人文景观。
东坡赤壁风景区
东坡赤壁风景区
东坡赤壁位于黄冈市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贬谪黄州之后,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黄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故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三楼、二阁、一斋、一像、一峰、九亭”。其中二赋堂内有一块大木壁,正反面刻著前、后《赤壁赋》全文;留仙阁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碑阁内有百余块石碑,刻满苏东坡的书法。
桃花冲风景区
桃花冲风景区
桃花冲风景区位于英山县,是大别山的旅游避暑胜地,主峰海拔1698.7米,为大别山的第二高峰。景区内银杏、大别山五针松天女花等珍稀树种被称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且野生动物保护完好,仅国家级保护动物就有娃娃鱼、穿山甲、香獐金钱豹果子狸等40多个品种。境内盛产天麻三七桔梗麝香等名贵药材,素有“第一宝库药材”之称。
三角山
三角山
三角山位于浠水县,因三角山其三柱奇峰,状如兽角,突兀苍弯而得名。三角山素有黄州府“笔架山”之称,以雄、奇、幽、秀而闻名。三角山有大小山峰28座,有名胜古迹、革命纪念遗址等旅游景观景点156处,其中主要名胜景点有:“两大革命遗址”“两大险境”“两大古寨”“三大主峰”“三大古寺”“四大古庵”“四大古树”“四大名洞”“八大奇石”。

对外交流

播报
编辑
黄冈市的友好城市有波兰皮亚塞赤诺市(2010年)、菲律宾依木斯市(2012年)、南非卡纳兰德市(2014年)、美国约巴林达市与红安县(2014年)、克罗地亚奥西耶克市(2018年)、新西兰维斯兰市(2018年)、喀麦隆巴门达三市与红安县(2019年)、潍坊市(2020年)。 [14]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黄冈市著名人物一览表
姓名
生卒
简介
580-651
佛教禅宗四祖。
601-675
佛教禅宗五祖。
?-1051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
1313-1370
明朝初期名将,明太祖追封“蕲国公”爵位,赐谥“武义”(武康)。
1485-1545
明代兵部尚书。
1503-1568
明代刑部尚书
1518-1593
中国古代伟大医学家、药物学家,被誉为“医中之圣”。
1583-1644
明崇祯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任户部尚书参与机要。
约1593-约1636
明代散文家。
1609-1652
清顺治状元,授国史馆修撰。清朝湖北第一个状元。
1785-1826
清嘉庆状元,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
1880-1947
清光绪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大学士,著名书法家。
1885-1968
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
1886-1935
国学大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1889-1971
中国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
1893-1964
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副校长。
1899-1946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01-1969
现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厦门大学校长。
1901-1967
文学家,“京派文学”鼻祖,北大教授。
1902-1985
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1903-1982
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八大家之一。
1915-1999
当代亚洲最著名经济学家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1915-2007
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19-1969
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
1896-1943
无产阶级革命家。
1886-19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副主席、代主席。
1909-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
1905-19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无产阶级军事家。
1909-1993
开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人之一。
1913-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05-1970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
1907-19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09-1993
原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上将。
1905-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1909-19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1914-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防部长,北京军区司令员。
1915-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副总理。
1915-1978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
1912-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原浙江军区司令员。
1911-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济南军区原副政委。
1913-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原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
1911-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总参谋部原副总参谋长
1915-2001
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6-2011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1923-2002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27-2014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
1903-2001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 [47]
1956-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
1960-
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25]、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首席大法官。
王晓萍(女) [26]
1964— [27]
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党组书记 [28]
参考资料: [9]

重要荣誉

播报
编辑
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书法城 [22]、中华诗词之市 [23]、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10]、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正能量城市、中国地级市百强第76名、 [11]2019中国城市品牌评价百强榜(地级市)第77、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 [12]、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13]、2021年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第78。 [16]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18]、2021国家卫生城市 [21]、湖北省森林城市 [29]
2025年4月,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