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龍拳

鎖定
黃龍拳又稱崆峒拳、崆門拳、青龍拳,相傳是軒轅黃帝於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時為了健身,模擬飛禽走獸動作所創,因世人皆奉黃帝為黃龍,故稱其為黃龍拳。
據説黃龍拳共有一百零八路,主要特徵為“空中有實,實中有空”,進攻時給對方以攻而無破(沒有破綻)、防之不及的感覺。保存下來的招式主要有:拳腳六路、大刀六路、鐵鞭六路、稍子棍六路、出山棍六路、雙刀六路、穿槍六路。
中文名
黃龍拳
外文名
Huang Longquan
別    名
崆峒拳
崆門拳
別    名
青龍拳
創始人
軒轅黃帝
發源地
河南禹州
特    點
中有實,實中有空

黃龍拳拳路特點

據説黃龍拳共有一百零八路,主要特徵為“空中有實,實中有空”,進攻時給對方以攻而無破(沒有破綻)、防之不及的感覺,主要分佈於淺井鎮散駕村、陳垌村、小韓村及萇莊鄉的於王溝村。保存下來的招式主要有:拳腳六路、大刀六路、鐵鞭六路、稍子棍六路、出山棍六路、雙刀六路、穿槍六路。

黃龍拳歷史沿革

起初黃龍拳秘不外傳,至清代中後期,才由逍遙觀道人傳入民間。上姜莊(今屬淺井陳垌村)姜廣元潛心練武,喜中武秀才,至今在其故居大門口尚存練武時用的石鎖一對。清末民初,匪寇四起,上姜莊以武防匪,在村內先後建起五座炮樓,在樓鏵山頂建山寨兩座,方圓村莊百姓得以安定。後傳至第二代連玉豐、田玉美、張百長,第三代姜金元,第四代姜同樂、田二寬、田喜全,第五代姜思齊,黃龍拳傳入民間至今約300年。

黃龍拳主要價值

1、歷史價值。由於黃龍拳是由上古時期軒轅黃帝創立的,歷史悠久,對研究中華武術有很高的史學價值。
2、美學價值。黃龍拳歷經發展,形成相對穩定的套路,它既有技擊的特點,又符合人體生命的自由活動形式,在演練方法上,注重內外兼修;在演練風格上,要求神行兼備,給人以技擊美、節奏美、意境美的享受。
3、健身價值。像其它武術一樣,黃龍拳雖然有技擊的特點,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其強身健體功效,練黃龍拳最重要的是強健體魄,其次是防身,最後才是防禦。

黃龍拳瀕危狀況

據《禹州市志》記載,習黃龍拳者除了常年堅持練武外,還在重大節日和古廟會上進行表演。民國27年(1938年),禹州境內的武術高手曾彙集在城內馬號(今禹州市區對山巷北頭土產公司院內)進行表演,於王溝和上姜村習黃龍拳者都參加了表演。因為它是稀有拳種,受到廣大習武者的關注。解放以後,禹州習武者更多,黃龍拳得以傳播。但從80年代以後,隨着電影電視及其它媒體的宣傳,許多武術傳入禹州,尤其是電影《少林寺》的放映,少林武術迅速在禹州傳播。大多年輕習武者都練其它武術,黃龍拳的傳承受到很大的影響。目前,能完整把黃龍拳套路打完的習武之人年齡都在70歲以上,黃龍拳這一稀有拳種面臨絕跡。

黃龍拳傳承保護

1、對黃龍拳傳承進行普查,通過蒐集、記錄、分類、編目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檔案。
2、保護代表性傳承人。
3、培養傳承人(繼承人)。
4、利用國際音標記音、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手段等,對黃龍拳進行真實、全面、系統的記錄,並對調查資料及相關實物作妥善保存。
5、對黃龍拳進行廣泛宣傳,使黃龍拳更加深入人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