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驊漁鼓戲

鎖定
黃驊漁鼓是一種河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屬於板腔體曲藝形式。起源於清乾隆晚期,距今約200年的歷史。相傳,由一位因災荒而流落於鹽窪地帶的外鄉漁鼓藝人所傳授,之後不斷汲取當地民歌小調的營養和精華,逐步發展演變成為一個節奏明快、曲調舒暢、極具濃郁鄉土氣息的獨特曲種,是全國26個曲種之一。
中文名
黃驊漁鼓戲
類    型
傳統戲曲劇種
發源地
河北黃驊渤海灣畔的馮家堡
傳唱地方
當地沿海漁村

目錄

黃驊漁鼓戲起源

黃驊漁鼓發祥於河北黃驊渤海灣畔的馮家堡,傳唱於當地沿海漁村。
黃驊漁鼓是當地漁民自娛自樂的一種藝術形式。説唱形式是以羣體坐唱為主,也有單人唱、雙人唱的。音樂節奏節拍變化十分靈活,4/4、3/4的拍節交替出現,音樂極賦特性。其板式包含[慢板]、[平板]、[數板]、[三拔氣]、[韻白]、[便白]、[上場引子]、[上場詩]等。

黃驊漁鼓戲特色

黃驊漁鼓作為漁鼓道情類的一個曲種,與河北其他地方的同類曲種迥異其趣。雖傳説為外地傳入曲種,但經與《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山東卷、河南卷比對,未見有音樂形態相類者,所以它是有其獨立藝術風格的。黃驊漁鼓演唱書目豐富而少有與其他曲種相重者,中篇書主要有《南遊》、《北遊》、《東遊》(八仙的故事)、《西遊》(唐僧取經的故事)、《楊宗保搬兵》等;小段有《韓湘子下山》、《小蟠桃會》、《大蟠桃會》、《白猿偷桃》、《二老公下棋》、《降人生》、《李翠蓮盤道》等。其中《南遊》、《北遊》、《東遊》、《西遊》,均為其它曲種所未見。從演唱文字的角度講,它也有其獨到的藝術價值。
黃驊漁鼓標準的傳統説唱,使用的伴奏樂器為漁鼓和簡板。建國後,在對該曲種進行改革中,為賦予它新的風貌,曾有人為演唱附加過木魚兒和一個小鈸來加強其演出氣氛,在參加文藝匯演中嘗試過;再後來,有人為演唱附加了大提琴、揚琴、二胡、笛子、笙等多種伴奏樂器。
黃驊漁鼓的鼎盛時期在十九世紀30年代到二十世紀50年代,曾有過“黃驊漁鼓頂大戲”的軼聞佳話,也曾多次參加省級、國家級比賽或演出,影響較大。但是,近年來由於種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和老藝人的相繼去世,能完整演唱黃驊漁鼓詞曲的演員,特別是年輕演員所剩無幾。搶救、挖掘、保護工作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