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頰山雀華南亞種

鎖定
黃頰山雀華南亞種(學名:Parus spilonotus rex)。分佈於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廣東廣西、湖南以至雲南、北抵貴州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掛墩。
拉丁學名
Parus spilonotus rex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山雀科
山雀屬
黃頰山雀
亞    種
黃頰山雀華南亞種
中文名
黃頰山雀華南亞種
定名人及年代
David,1874

黃頰山雀華南亞種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人工林和林緣灌叢等各類樹林中,也出人于山邊稀樹草坡、果園、茶園、溪邊和地邊灌叢和小樹上。 [1] 

黃頰山雀華南亞種生活習性

常成對或成小羣活動,有時也和大山雀等其他小鳥混羣。性活潑,整天不停地在大樹頂端枝葉間跳躍穿梭,或在樹叢間飛來飛去,也到林下灌叢和低枝上活動和覓食。 [1] 

黃頰山雀華南亞種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福建、廣東、廣西、湖南(南部)以至雲南(西部),北抵貴州、四川(南部)
國外分佈:越南(北部) [2] 

黃頰山雀華南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營巢於樹洞中,也在岩石和牆壁縫隙中營巢,主要由苔蘚、草莖、草葉、松針、纖維等材料構成,內墊以獸毛、花、棉花、碎片等。每窩產卵3-7枚,卵白色或灰白色、被有暗褐色或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據6枚卵的測量為18mm×14.5mm-18.5mm×15mm。 [1] 

黃頰山雀華南亞種外形特徵

雄鳥前額、頭頂和羽冠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額基、眼先、眉紋、臉頰、耳羽等頭側和頸側前部鮮黃色,後枕羽冠先端和後枕亦為鮮黃色,在後頸形成一黃色塊斑,眼後有一輝藍黑色紋沿頸側彎向下。上背鉛黑色具藍灰色軸紋,下背和腰藍灰色。尾上覆羽暗藍灰色,尾黑色,外翈具藍灰色羽緣,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幾全白色。兩翅覆羽黑色,小覆羽具藍灰色端斑,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兩道白色翅斑,尤以大覆羽白色端斑較寬、形成的白色翅斑亦更明顯。飛羽亦為黑色,除第一、二枚初級飛羽外,其餘初級飛羽外翈藍灰色,基部白色,向端部逐漸轉為窄的白色羽緣;次級飛羽外翈羽緣藍灰色,羽端白色;三級飛羽具寬的白色端斑。下體頦、喉、胸黑色,有的微具金屬光澤,腹中央有一條寬的黑色縱帶,前端與黑色胸相連,後端延伸至肛周;尾下覆羽白色,有的雜有灰色;胸側白色,腹側和兩脅藍灰色。雌鳥和雄鳥相似,但腹部黑色縱帶不明顯。上體灰色而沾橄欖綠色,頦、喉、胸淡橄欖黃色,腹沾黃綠色,兩脅稍暗沾灰,腹部的中央黑帶亦不明顯。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鉛黑色或暗藍灰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