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霸

鎖定
黃霸(?~前51年),字次公,淮陽郡陽夏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後徙雲陵縣(今陝西省淳化縣)。西漢時期名臣。 [51] 
黃霸少學律令,初任侍郎、謁者。昭帝即位,歷任河東均輸長、河南太守丞,當時漢朝官吏多以嚴酷為主,唯獨黃霸以寬和著名。宣帝即位,聽聞黃霸持法公平,召其為廷尉正,後歷任諫大夫、揚州刺史、潁川太守、京兆尹、太子太傅。黃霸為政時,勸客耕桑,節用殖財,力行教化,而後誅罰,深得吏民之心,治下户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五鳳二年(前56年),遷御史大夫。次年(前55年),官至丞相,封爵建成侯。
甘露三年(前51年),黃霸去世。 [50] 
(概述圖黃霸畫像來源) [52] 
次公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淮陽陽夏
出生日期
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
逝世日期
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
主要成就
治理郡縣、循吏
本    名
黃霸
官    職
廷尉、丞相
封    爵
建成侯
諡    號
定侯

黃霸人物生平

黃霸捐官求仕

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黃霸出生於淮陽郡陽夏縣(今河南太康縣),自幼攻讀法律之學,胸有大志,喜歡做官。漢武帝末年,黃霸以待詔身份捐官做了侍郎謁者,後因兄弟犯罪,被彈劾罷官。 [1] 
隨後,黃霸捐谷求官,授補左馮翊,管轄沈黎郡,負責郡內錢糧事宜。黃霸在任內,公正無私,經上司考察,升任河東均輸長,負責徵收、買賣和運輸郡內貨物。 [2] 

黃霸勤政愛民

天漢四年(前97年),黃霸因清正廉潔被舉薦為河南太守。黃霸熟稔法律條文,在任內勤於觀察,待人接物温良謙讓,處事議政合乎法度,順應人心,深得太守信任和百姓愛戴。 [3] 
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病逝,漢昭帝即位,由大將軍霍光輔政。左將軍上官桀等人與燕王合謀作亂,霍光殺掉他們之後,仍沿用漢武帝末年的嚴刑峻法制度,以嚴厲的刑罰約束臣民,導致各地官吏以執法嚴酷為能,唯有黃霸寬和以待,愛民如子,因此贏得了仁厚的名聲。 [4]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崩,沒有兒子。權臣霍光等立昌邑王劉賀為帝,劉賀“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在位27天后被廢。光祿大夫邴吉建議把流落民間的漢武帝曾孫劉病已迎入宮中,入繼大統,是為漢宣帝。 [5]  宣帝由於幼年遭遇變故,長期生活在民間,深知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 [6]  因而重視吏治,注意減輕人民負擔,發展農業生產。 [7]  宣帝聽説黃霸執法公平、仁厚愛民,就召升為廷尉正。黃霸在任內數次裁斷疑難案件,朝廷上下都認為判得很公平,不久轉任丞相長史(丞相府秘書長) [8] 

黃霸獄中受書

本始二年(前72年)五月,漢宣帝為標榜自己是漢武帝正統嫡孫的身份下詔頌揚漢武帝,要求羣臣討論武帝的“尊號”和“廟樂”。 [9]  羣臣莫不贊成,唯獨長信少府夏侯勝極力反對,認為武帝對百姓沒有恩澤,不能另立廟樂,時任丞相長史的黃霸支持夏侯勝,拒絕在彈劾夏侯勝的聯名書上簽字。
黃霸半身像 黃霸半身像 [10]
丞相蔡義御史大夫田廣明帶頭聲討夏侯勝“非議招書,毀先帝”的罪行,定性為“大逆不道”;又揭發黃霸事先知道夏侯勝的觀點而沒有舉報,犯有包庇慫恿之罪;兩人都被捕入獄,判處死刑。不過漢宣帝並沒有按慣例將夏侯勝和黃霸按“大逆不道”罪處死並“夷三族”,而是長期關押。 [11-12] 
夏侯勝、黃霸被關在牢裏後,過了很久也沒見行刑,黃霸就提議跟夏侯勝學習經術,夏侯勝以已獲死罪為由拒絕了他。黃霸引用《論語》説:“朝聞道,夕死可矣。”夏侯勝覺得他説得很好,於是就教他學習《尚書》。 [13] 
本始四年(前70年)夏天,關東四十九郡同日地震,夾雜山崩,城牆房屋倒塌,死了六千多人。宣帝為祈求太平而大赦天下,夏侯勝和黃霸得以被赦出獄, [14-15]  夏侯勝出獄後被任命為諫大夫,便讓左馮翊宋畸舉薦黃霸為賢良,又親自向皇帝舉薦黃霸,宣帝便提拔黃霸當了揚州刺史 [16] 

黃霸治理潁川

地節三年(前67年),黃霸因治績卓著,賢良考核名列上等。宣帝對黃霸在揚州任內的工作很滿意,下詔表彰,任命黃霸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俸祿兩千石,並賜一丈高的車蓋,車軾為丹黃色,以示德高望重。 [17] 
黃霸像 黃霸像
黃霸任潁川太守時,漢宣帝勤勉政事,多次頒佈詔書,恩澤天下,地方官吏卻不讓百姓知道這些詔書內容。黃霸於是遴選品行優秀的下屬官吏,分散到屬縣宣傳恩澤詔書,讓民眾都能知道皇上的旨意。同時,黃霸還注重聽取百姓之聲。 [18] 
黃霸對待百姓寬大仁慈、暗中又明察秋毫,深得吏民擁護,郡內的户籍人口逐年增長,治績天下第一。宣帝非常高興,徵召他擔任京兆尹。不久,黃霸因為有過失而被貶,以八百石的官秩再度出任潁川太守,任職八年,郡中大治。 [19] 
五鳳二年(前56年),宣帝下詔表彰黃霸的吏治之功,封為關內侯,賜黃金百斤,俸祿升為“中二千石”。幾個月後,宣帝任命黃霸擔任太子太傅,隨後又提拔為御史大夫 [20] 
(黃霸像取自清代修《安徽新安黃氏宗譜》)

黃霸拜相始末

五鳳三年(前55年)三月,黃霸77歲,接替丙吉任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户。 [21]  黃霸擅長治民,卻不善於為相,任丞相時建樹不是很多,風采不如前任,名聲也比他治郡時有所下降。 [22] 
鶡雀事件
黃霸擔任丞相期間,召集九卿、博士一起接見各郡前往京師彙報政績的官吏,黃霸想按照治理情況,對各地的官吏劃分等級,恰巧京兆尹張敞家中的鶡雀飛到了丞相府,黃霸以為是神雀,便商議着想上書稱瑞,後來知道是張敞所養,就沒有奏報皇上。 [23] 
張敞反對變更法令,就將事情的始末稟告了宣帝:“臣家的鶡雀飛到丞相府,在場的官吏都認得這種鳥,丞相問及,卻都説不認識,可見眾人都懼怕丞相的權勢。如今朝廷制定的法令,勸民從善,防盜禁奸,條文已經詳備了,不可增改。應該令大臣訓示各地官吏,回去稟告郡守,推舉人才一定要名符其實,郡中公務應依法而行,不可擅自制定法令。”天子採納了張敞的奏言,黃霸因此十分慚愧。 [24] 
舉薦事故
樂陵侯史高以外戚身份任侍中一職,名望很高,黃霸推薦史高可任太尉 [25]  漢宣帝令尚書召黃霸質問説:“太尉一官廢除已久,其職責由丞相兼管,這是為了息武興文。如果國家動亂,邊境吃緊,左右大臣都可領兵打仗。丞相的任務是宣明教化,評判冤案。任命將相是我的職責;況且史高是我的近臣,我深知他的才能底細,何勞你越職舉薦他呢?” [26] 
尚書請丞相陳言己見,黃霸羞慚滿面,連忙摘下帽子謝罪,數日後宣帝才裁定黃霸免罪。從此以後,黃霸再也不敢向皇上進奏。然而自從漢朝興起,講到治理地方官吏民眾的,還是以黃霸為第一。 [27] 
黃霸任丞相五年,甘露三年(前51年)壽終,享年82歲,諡號為定侯。
據《大明一統志》記載:黃霸墓考城縣東北十一里。 [28] 

黃霸治郡理念

黃霸仁厚愛民

武帝后期,為加強中央集權而制定了極其嚴酷的法令,同時建立了察舉制度,並任酷吏以嚴刑法。昭帝繼位後,朝中嚴格遵循武帝時期的法律制度,以嚴刑峻法來控制各級官員。於是一些世俗官吏為迎合皇上旨意,就以在執法上能儘量採用嚴刑酷法作為一種有才能的表現,以能吹毛求疵作為衡量能力的標準。黃霸斷案卻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悦服。 [29] 

黃霸明察秋毫

黃霸善於調用下屬,百姓之事,無論鉅細,都派人詳加調查並妥善處置,就連平民的家常瑣事,他也考慮得周到得體,黃霸還讓驛館、鄉里治所都餵養雞豬,以便贍養鰥寡貧弱的人。黃霸任潁川太守時,得知某鄉有孤獨老人去世,沒有後人來安葬,黃霸就親自督管此事:哪個鄉里治所的大樹可以砍伐作為棺木,哪個驛館飼養的豬可以用來祭祀等。郡內官吏依言前去,跟黃霸所説一言不差。黃霸的細心達到如此程度,可謂明察秋毫。不知內情的人都稱他是神明。奸邪之徒懼怕黃霸,只好去別的郡縣,潁川郡內的盜賊隨之日漸減少。 [30-31] 
為了解民間情況,黃霸還常派官員微服私訪,並親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間,關心百姓疾苦。有一次,黃霸想要考察民間情況,就派了一名年長廉潔的下屬秘密出行訪察。下屬依言出發,微服出訪,不敢在驛亭住宿,餓了就在路邊吃些食物,這時忽然飛來一隻烏鴉,叼走了他手裏的肉。恰巧有人要去郡衙,看到了這一幕,就對黃霸講了這件事。下屬回來後,黃霸迎上前慰勞他,説:“太辛苦了!在路上吃飯還被烏鴉搶走了肉。”下屬大驚,以為黃霸對他外出的所有情況都已知曉,所以對所問的事情絲毫不敢有所隱瞞。 [32] 

黃霸教化為先

黃霸為政,教化為先,然後才用刑罰。黃霸任潁川太守時,多次頒發刑律均告之於民,達到家喻户曉,使犯罪率大大降低。同時他還制定詳細的安民條款,規勸黎民遵章守法,勤事農桑,節約資財,並安排長輩們率領着伍長,在民間頒佈施行,以教化民眾。 [33] 
黃霸注重官吏的持續性,儘量避免無謂的人員更替,以求培養長期穩定工作的官員。許縣縣丞年老耳聾,督郵報告黃霸想要辭退他,黃霸不同意,説:“許縣縣丞廉潔清明,雖然年紀大了,尚能勝任接待迎送的工作,要多幫助他,不要讓有賢德的人失望。”有人請教他這麼做的緣故,黃霸道:“頻繁更換長吏,送舊迎新要花費不少費用,而且奸猾小吏會乘機銷燬賬冊文書而盜竊財物,公私耗費很多,所有的這些費用都得從百姓那裏取得,換上的新官又未必賢德,甚至還不如他的前任,只會增加混亂。要他們管理政務,距離安定的局面還相差很遠。” [34] 

黃霸軼事典故

黃霸爭兒案

西漢時期,穎川郡有一家富户,兄弟倆在一起生活,他們的媳婦都懷孕了。兄長的媳婦生了個死胎,但是一直隱瞞着不告訴別人。弟弟的媳婦生了個男孩,兄長媳婦便生了惡念,將孩子強奪過來並聲稱是自己所生。雙方各執一詞,一直論爭了三年都未能斷決。
穎川太守黃霸聽聞此事後,派人把孩子抱到法庭中間,命令她們妯娌倆上去爭奪,表示誰能把孩子搶過去,便將孩子判給誰。兄長媳婦爭奪時用力很猛,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反觀弟弟媳婦,既想把孩子爭回來,又恐怕會傷着孩子而不敢使勁兒用力,表情極為悲傷。看到這裏,黃霸頓時明白了其中緣由,斥責兄長媳婦説:“你只想得到兒子,怎麼會顧慮到用力爭奪會使孩子受到傷害呢?孩子是誰所生,這件事已經非常明白了。”隨即把孩子歸還給了弟弟媳婦,兄長媳婦只得認罪。 [29] 

黃霸黃霸娶妻

黃霸年輕時擔任陽夏遊徼,與相士一同乘車出遊,看見一女子,看相的人説:“這女子將來肯定是富貴之人,如果不是這樣,相書將不能使用了。”黃霸就前去詢問,得知女子是鄉里巫姓人家的女兒。於是黃霸就娶她為妻,並與她白頭到老。後來,黃霸果然高居丞相之位。 [35] 

黃霸史書記載

班固《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 [36] 

黃霸歷史評價

班固:①“王成、黃霸、朱邑龔遂鄭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見思,生有榮號,死見奉祀,此廩廩庶幾德讓君子之遺風矣。” [36]  ②“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 [37] 
韋曜:“歷觀古今立功名之士,皆有累積殊異之跡,勞身苦體,契闊勤思,平居不墮其業,窮困不易其素,是以卜式立志於耕牧,而黃霸受道於囹圄,終有榮顯之福,以成不朽之名。” [38] 
葛洪:“至於甯越、倪寬、黃霸之徒,所以強自篤勵於典籍者非天性也,皆由患苦困瘁欲以經術自拔耳。” [39] 
賈思勰:“黃霸為潁川,使郵亭、鄉官,皆畜雞、豚,以贍鰥、寡、貧窮者。及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鰥、寡、孤、獨,有死無以葬者,鄉部書言,霸具為區處:某所大木,可以為棺。某亭豚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 [40] 
房玄齡:是以東里相鄭、西門宰鄴、潁川黃霸、蜀郡文翁,或吏不敢欺,或人懷其惠,或教移齊魯,或政務寬和,斯並惇史播其徽音,良能以為準的。 [41] 
陳普:鳳凰不一至尼山,獨為皇不少慳。圖畫紛紛上麟閣,五年宰相獨何顏。 [42] 
朱元璋:古稱任官惟賢才。凡郡縣得一賢守令,如潁川有黃霸,中牟魯恭,何憂不治。 [43] 
葉盛:黃霸只是州郡之才,為宰相而事鈎距,固無如許精神,天下亦將無所容,而弊將不勝其多矣。 [44] 
丘浚:後世有志於教化之君其尚以宣帝為法,有志於教化之吏其尚以黃霸為法。 [45] 
王夫之:宣帝重二千石之任,而循吏有餘美,龔遂、黃霸、尹翁歸趙廣漢張敞韓延壽,皆藉藉焉。跡其治之得失,廣漢、敞、霸皆任術而託跡於道。廣漢、敞以虔矯任刑殺,而霸多偽飾,寬嚴異,而求名太急之情一也。 [46] 
黃宗羲:君子無斯須不學也,黃霸之受《尚書》,趙岐之注《孟子》,皆在患難顛沛中,況優遊暇豫之時乎!《易》曰:“困而不失其所,亨。” [47] 

黃霸後世紀念

黃霸黃氏宗祠

黃氏宗祠坐落在臨賀古城(今廣西賀州市八步區賀街鎮),是湘、粵、桂三省黃氏宗親為了紀念黃姓太始祖而建,原名“黃氏宗祠”,建築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大廳懸掛有黃氏英賢繪像28幅,其中有西漢宰相黃霸公。

黃霸朴子黃姓宗祠

朴子黃姓宗祠位於台灣省嘉義縣朴子鎮市東路,祠堂始建於1985年,內祀九尊黃姓先祖神像,其中有漢右丞相安成侯黃霸公。 [48] 

黃霸家族成員

兒子:黃賞,曾任關都尉,封思侯。
孫子:黃輔,官至衞尉九卿,封子忠侯。
曾孫:黃忠,封嗣侯,王莽當政時被取消爵位。 [49] 
參考資料
  • 1.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黃霸,字次公,淮陽陽夏人也,以豪傑役使徙雲陵。霸少學律令,喜為吏,武帝末以待詔入錢賞官,補侍郎謁者,坐同產有罪劾免。
  • 2.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後復入谷沈黎郡,補左馮翊二百石卒史。馮翊以霸入財為官,不署右職,使領郡錢穀計。簿書正,以廉稱,察補河東均輸長,復察廉為河南太守丞。
  • 3.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霸為人明察內敏,又習文法,然温良有讓,足知,善御眾。為丞,處議當於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愛敬焉。
  • 4.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將軍霍光秉政,大臣爭權,上官桀等與燕王謀作亂,光既誅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罰痛繩羣下,由是俗吏上嚴酷以為能,而霸獨用寬和為名。
  • 5.    班固《漢書·卷七·昭帝紀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30]
  • 6.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宣帝)由仄陋而登至尊,興於閭閻,知民事之艱難。
  • 7.    《漢書·卷二十四上·食貨志第四上》:宣帝即位,用吏多選賢良,百姓安土,歲數豐穰,谷至石五錢,農人少利
  • 8.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會宣帝即位,在民間時知百姓苦吏急也,聞霸持法平,召以為廷尉正,數決疑獄,庭中稱平。守丞相長史,
  • 9.    《漢書·卷八·宣帝紀第八》:夏五月,詔曰:“朕以眇身奉承祖宗,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義,選明將,討不服,匈奴遠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蠻鄉風,款塞來享;建太學,修郊祀,定正朔,協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應,寶鼎出,白麟獲。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其議奏。”有司奏請宜加尊號。
  • 10.    黃霸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11.    漢書·卷七十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25]
  • 12.    《漢書·卷七十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詔丞相御史曰:“朕以眇身,蒙遺德,承聖業,奉宗廟,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誼,厲威武,北征匈奴,單于遠循,南平氐羌、昆明、甌駱兩越,東定薉、貉、朝鮮,廓地斥境,立郡縣,百蠻率服,款塞自至,珍貢陳於宗廟;協音律,造樂歌,薦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開聖緒,尊賢顯功,興滅繼絕,褒周之後;備天地之禮,廣道術之路。上天報況,符瑞並應,寶鼎出,白麟獲,海效巨魚,神人並見,山稱萬歲。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其與列侯、二千石、博士議。”於是羣臣大議廷中,皆曰:“宣如詔書。”長信少府勝獨曰:“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裏,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亡德澤於民,不宜為立廟樂。”公卿共難勝曰:“此詔書也。”勝曰:“詔書不可用也。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凡四十九,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
  • 13.    《漢書·卷七十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勝、霸既久系,霸欲從勝受經,勝辭以罪死。霸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勝賢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講論不怠。
  • 14.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會宣帝即位,在民間時知百姓苦吏急也,聞霸持法平,召以為廷尉正,數決疑獄,庭中稱平。守丞相長史,坐公卿大議廷中知長信少府夏侯勝非議詔書大不敬,霸阿從不舉劾,皆下廷尉,繫獄當死。霸因從勝受《尚書》獄中,再逾冬,積三歲乃出
  • 15.    《漢書·卷七十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至四年夏,關東四十九郡同日地動,或山崩,壞城郭室屋,殺六千餘人。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弔問吏民,賜死者棺錢。下詔曰:“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業,託士民之上,未能和羣生。曩者地震北海、琅邪,壞祖宗廟,朕甚懼焉。其與列侯、中二千石博問術士,有以應變,補朕之闕,毋有所諱。”因大赦。勝出為諫大夫、給事中,霸為揚州剌吏。
  • 16.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勝出,復為諫大夫,令左馮翊宋畸舉霸賢良。勝又口薦霸於上,上擢霸為揚州刺史。
  • 17.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三歲,宣帝下詔曰:“制詔御史:其以賢良高第揚州刺史霸為潁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賜車蓋,特高一丈,別駕主簿車,緹油屏泥於軾前,以章有德。”
  • 18.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時,上垂意於治,數下恩澤詔書,吏不奉宣。太守霸為選擇良吏,分部宣佈詔令,令民鹹知上意,使郵亭鄉官皆畜雞豚,以贍鰥寡貧窮者。然後為條教,置父老師師伍長,班行之於民間,勸以為善防奸之意,及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畜養,去食谷馬。米鹽靡密,初若煩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見者,語次尋繹,問它陰伏,以相參考。
  • 19.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霸以外寬內明得吏民心,户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徵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發民治馳道不先聞,又發騎士詣北軍馬不適士,劾乏軍興,連貶秩。有詔歸潁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後八年,郡中愈治。
  • 20.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是時,鳳皇神爵數集郡國,潁川尤多。天子以霸治行終長者,下詔稱揚曰:“潁川太守霸,宣佈詔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貞婦順孫日以眾多,田者讓畔,道不拾遣,養視鰥寡,贍助貧窮,獄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向於教化,興於行誼,可謂賢人君子矣。《書》不云乎?‘股肱良哉!’其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而潁川孝弟有行義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賜爵及帛。後數月,徵霸為太子太傅,遷御史大夫。
  • 21.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30]
  • 22.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五鳳三年,代丙吉為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户。霸材長於治民,及為丞相,總綱紀號令,風采不及丙、魏、於定國,功名損於治郡。
  • 23.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時,京兆尹張敞舍鶡雀飛集丞相府,霸以為神雀,議欲以聞。敞奏霸曰:“竊見丞相請與中二千石博士雜問郡國上計長吏、守丞為民興利除害、成大化,條其對,有耕者讓畔,男女異路,道不拾遺,及舉孝子貞婦者為一輩,先上殿,舉而不知其人數者次之,不為條教者在後叩頭謝。丞相雖口不言,而心欲其為之也。長吏、守丞對時,臣敞舍有鶡雀飛止丞相府屋上,丞相以下見者數百人。邊吏多知鶡雀者,問之,皆陽不知。丞相圖議上奏曰:‘臣問上計長吏、守丞以興化條,皇天報下神雀。’後知從臣敞舍來,乃止。
  • 24.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郡國吏竊笑丞相仁厚有知略,微信奇怪也。昔汲黯為淮陽守,辭去之官,謂大行李息曰:‘御史大夫張湯懷詐阿意,以傾朝廷,公不早白,與俱受戮矣。’息畏湯,終不敢言。後湯誅敗,上聞黯與息語,乃抵息罪而秩黯諸侯相,取其思竭忠也。臣敞非敢毀丞相也,誠恐羣臣莫白,而長吏、守丞畏丞相指,歸舍法令,各為私教,務相增加,澆淳散樸,並行偽貌,有名亡實,傾搖解怠,甚者為妖。假令京師先行讓畔異路,道不拾遺,其實亡益廉貪貞淫之行,而以偽先天下,固未可也;即諸侯先行之,偽聲軼於京師,非細事也。漢家承敝通變,造起律令,所以勸善禁奸,條貫詳備,不可復加。宜令貴臣明飭長吏、守丞,歸告二千石、舉三老、孝弟、力田、孝廉、廉吏務得其人,郡事皆以義法令撿式,毋得擅為條教;敢挾詐偽以奸名譽者,必先受戮,以正明好惡。”天子嘉納敞言,召上計吏,使侍中臨飭如敞指意。霸甚慚。
  • 25.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又樂陵侯史高以外屬舊恩侍中貴重,霸薦高可太尉。
  • 26.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天子使尚書召問霸:“太尉官罷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興文也。如國家不虞,邊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將率也。夫宣明教化,通達幽隱,使獄無冤刑,邑無盜賊,君之職也。將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樂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親,君何越職而舉之?”
  • 27.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尚書令受丞相對,霸免冠謝罪,數日乃決。自是後不敢復有所請。然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
  • 28.    《大明一統志》記載:黃霸墓在考城縣(今河南省民權縣)東北十一里。
  • 29.    黃霸軼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25]
  • 30.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鰥寡孤獨有死無以葬者,鄉部書言,霸具為區處,某所大木可以為棺,某亭豬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識事聰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鹹稱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盜賊日少。
  • 31.    賈思勰《齊民要術序》:黃霸為潁川,使郵亭、鄉官,皆畜雞、豚,以贍鰥、寡、貧窮者。及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鰥、寡、孤、獨,有死無以葬者,鄉部書言,霸具為區處:某所大木,可以為棺。某亭豚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
  • 32.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嘗欲有所司察,擇長年廉吏遣行,屬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郵亭,食於道旁,烏攫其肉。民有欲詣府口言事者適見之,霸與語,道此。後日吏還謁霸,霸見迎勞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為烏所盜肉。”吏大驚,以霸具知其起居,所問豪氂不敢有所隱。
  • 33.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太守霸為選擇良吏,分部宣佈詔令,令民鹹知上意,使郵亭鄉官皆畜雞豚,以贍鰥寡貧窮者。然後為條教,置父老師帥伍長,班行之於民間,勸以為善防奸之意,及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畜養,去食谷馬。
  • 34.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霸力行教化而後誅罰,務在成就全安長吏。許丞老,病聾,督郵白欲逐之,霸曰:“許丞廉吏,雖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頗重聽,何傷?且善助之,毋失賢者意。”或問其故,霸曰:“數易長吏,送故迎新之費及奸吏緣絕簿書盜財物,公私費耗甚多,皆當出於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賢,或不如其故,徒相益為亂。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 35.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始,霸少為陽夏遊徼,與善相人者共載出,見一婦人,相者言:“此婦人當富貴,不然,相書不可用也。”霸推問之,乃其鄉里巫家女也。霸即娶為妻,與之終身。為丞相後徙杜陵。
  • 36.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25]
  • 37.    《漢書·循吏傳》:尚書令受丞相對,霸免冠謝罪,數日乃決。自是後不敢復有所請。然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
  • 38.    陳壽《三國志·卷六十五·吳書二十·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25]
  • 39.    《抱朴子外篇卷之十五》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8-31]
  • 40.    賈思勰《齊民要術序》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25]
  • 41.    《晉書·卷九十·列傳第六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4-23]
  • 42.    《詠史上·黃霸》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8-31]
  • 43.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太祖)諭吏部曰:“古稱任官惟賢才。凡郡縣得一賢守令,如潁川有黃霸,中牟有魯恭,何憂不治。今北方郡縣,有民稀事簡者,而設官與繁劇同,其量減之!”
  • 44.    《水東日記·卷八》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1]
  • 45.    丘浚《大學衍義補·卷八十二》:嗚呼,漢去三代未遠,其君之求治臣之為治皆有古遺意,後世則惟以簿書、財賦為急,未聞有及教化者矣。雖有其言亦無其實,為吏者固不暇於教化,萬有一焉不罹於文法幸矣,況望增秩賜金、徵入朝以為顯官哉。後世有志於教化之君其尚以宣帝為法,有志於教化之吏其尚以黃霸為法。
  • 46.    王夫之《讀通鑑論·宣帝·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25]
  • 47.    黃宗羲《宋元學案·卷八十五·深寧學案》:知止而後有定,故觀身於《根》;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故觀心於《復》。君子無斯須不學也,黃霸之受《尚書》,趙岐之注《孟子》,皆在患難顛沛中,況優遊暇豫之時乎!《易》曰:「困而不失其所,亨。」
  • 48.    台灣嘉義縣朴子黃姓宗祠  .中國台灣網[引用日期2014-08-26]
  • 49.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第五十九》:霸子思侯賞嗣,為關都尉。薨,子忠侯輔嗣,至衞尉九卿。薨,子忠嗣侯,訖王莽乃絕。子孫為吏二千石者五六人。
  • 50.    黃霸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6-15]
  • 51.    莊恆愷編著,廉吏傳[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07.第23頁
  • 52.    歷代名臣名  .國學圖庫[引用日期2023-09-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