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陂三合

鎖定
黃陂三合是武漢市郊縣黃陂民間的傳統佳餚,已經流傳數百年。三合是魚丸、肉丸、肉糕三樣菜看合而為一的統稱。
武漢市黃陂區有一句流行語:“鯿魚肥美菜薹香,黃陂三合圖吉慶。”來木蘭山旅遊,這三樣美食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黃陂三合”也稱“黃陂三鮮”,由魚圓、肉圓和肉糕組成,製作工藝繁雜。這三樣菜合燒雜燴,肉有魚香,魚有肉味,色香味美。 [1] 
崇禎年間,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取了黃陂城,捉了縣官。當地百姓拿出過節才用的魚丸肉丸肉糕招待起義軍,並將其合燒,一菜三鮮,味道極美,喜愛。
此後黃陂三合盛名遠揚。
中文名
黃陂三合
外文名
Three combinations of Huangpi
別    名
黃陂三鮮
組    成
魚圓、肉圓和肉糕組成
類    型
武漢小吃,地方傳統佳餚
主    料
魚肉,豬肉
輔    料
雞蛋,葱,姜,澱粉

目錄

黃陂三合材料

“黃陂三合”也稱“黃陂三鮮”,由魚圓、肉圓和肉糕組成,製作工藝繁雜。魚圓一般選用新鮮的草魚,剖鱗剝皮去鰓剔骨,然後剁成泥,拌入雞蛋清、薑汁、香葱、精鹽、豬油、澱粉、味精和清水,攪勻,用大拇指和食指擠成一個個圓圓的丸子,逐個下鍋,在水中煮至浮起,撈起備用。
肉圓一般選用豬腿肉剁成餡狀,配上少許魚泥和各種調料,用湯匙弄成肉圓,在油鍋中炸熟。
肉糕跟肉圓的用料相同,只是工藝複雜一些,要在蒸籠裏鋪上煎好的豆油皮,將魚、肉糊攤平在上面,蒸熟後切成幾大塊,抹上蛋黃,再蒸半小時後出籠,攤涼後切成長條狀。這三樣菜合燒雜燴,肉有魚香,魚有肉味,色香味美。 [1] 

黃陂三合傳統

黃陂有“沒有三合不成席”之説。逢年過節的家宴,結婚、祝壽的宴席上,“黃陂三合”是壓軸菜。
這道菜具有吉祥喜慶的寓意,觀其名,“魚”與“餘”諧音,藴涵了“年年有餘”的美好向往;“糕”與“高”諧音,象徵着“步步高昇”;“圓”字更簡單,意寓“花好月圓”、“團團圓圓”。將“三合”連起來,則充滿了年年有餘、閤家團圓、步步高昇的吉慶色彩。如今,“黃陂三合”已躋身於漢派名菜之列。
木蘭山據稱為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里。木蘭山上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探幽覓勝之餘,品嚐醇香味美的“黃陂三合”,真是不虛此行。 [1] 

黃陂三合製作

三鮮各有其製作傳統技藝。魚丸選用鰓魚剁茸,配上蛋清、葱白、薑汁、豬油等餘制而成。肉丸選用豬腿夾肉剁碎,配上魚茸和各種調料,酥炸而成。
肉糕的原料和肉丸相同,但作成糕狀,蒸制而成。三菜合 燒,魚有肉味,肉有魚香,別有風味。由於三菜中有魚、丸、糕三字,魚與餘諧音,丸的方音為圓,糕與高同音,人們便賦三合以年年有餘、家家團圓、步步高昇的寓意,為圖吉慶,年節必備。
1941年黃陂人在漢口打銅街開設黃陂合記餐館,把黃陂三合傳到武漢,把鄉土菜的質量進一步提高,使得魚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軟柔,頗受歡迎。
一般選用三到四斤的草魚,斬殺洗淨之後切下背側厚實的 [2]  魚肉,而後片成薄片,用清水洗淨。這個過程就可洗去“魚紅”,魚肉變得白嫩細膩,而後切茸,加入適量的水、蛋清、澱粉、鹽等調味,順着一個方向攪拌。“胡椒一定要用白胡椒,否則丸子就不白了。”做好的魚丸入冷水鍋升温氽熟,漂起就要撈出,萬不可等水沸騰,那嫩丸子就煮老了,裏面有了氣泡,就不滑嫩了。
“在黃陂當地,人們做三鮮裏的肉丸喜歡用較多的肥肉,如今的人逐漸注重養生和健康,我們在用料上就做了些調整。”肉丸仍採用五花肉為原料,但肥瘦搭配大約三七開,以瘦肉為主。切好的肉餡同樣加水鹽等拌勻做成丸子,而後入油鍋炸至金黃即可撈出備用。
肉糕的做法則用“蒸”,把調好味的魚肉和肉餡拌勻,放進方形的不鏽鋼蒸格里,用刀把最外面的表皮抹平,而後蒸制。至七八成熟時,倒上一層去除蛋清攪拌好的蛋黃液,再繼續蒸至成熟。
黃陂三合 黃陂三合
最後就是把這些魚丸肉丸肉糕合燒。砂鍋中加入高湯,高湯一般由大骨和母雞肉慢火熬製而成,湯白味濃。
把切片的肉糕、魚丸、肉丸進鍋“灌湯”,稍調味,加入發好的黃花菜、黑木耳、小白菜、切花的胡蘿蔔。一道用了氽炸蒸燒四種技法、融合了新款七種顏色的黃陂燒三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