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開繩

鎖定
黃開繩(1895~1954)字直齋,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扳東鎮新壺村人。早年就讀於文泉書院,每試必名列前茅,後進福建工業學堂(福建理工大學前身) [2]  學習,民國22年春,福建省政府委員會議決定設立福建省立科學館,經當時教育廳廳長鄭貞文的推薦,開繩於是年11月被委任科學館館長。1957年因患腦溢血逝世於台灣省台北市,終年60歲。 [1] 
中文名
黃開繩
別    名
字直齋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54年
出生地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扳東鎮新壺村
人物生平
黃開繩(1895~1954)字直齋,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扳東鎮新壺村人。幼年喪母,賴祖母撫養成人。早年就讀於文泉書院,每試必名列前茅。後進福建工業學堂(福建理工大學前身) [2]  學習,民國5年(1916)赴日本留學,先後在東京第一高等學堂和九州帝國大學深造,成績優異,獲化學碩士學位。1923年學成回國,先後在河北省立工業學院和廈門集美學校任教。1931年受聘擔任上海開成硫酸製造廠工程師,曾主譯《最新化學工業大全》第九冊,受到當時國內工業界的重視。其對硫酸製造工藝之改進及試產的成功,改變了中國硫酸一向仰賴於舶來品的被動狀況。 [1] 
1933年春,福建省政府委員會議決定設立福建省立科學館,經當時教育廳廳長鄭貞文的推薦,開繩於是年11月被委任科學館館長。館內開設物理、化學、生物等部,還創立氣象測候所,預報福州逐日氣象,他堅持開放館內各部的實驗室,供各大中學校師生實驗之用,並經常舉辦學術講座和科學展覽會,為普及科技知識作出了貢獻。他在任內還先後被聘任福建省師專、省立醫學院、私立協和大學教授,編寫了《工業分析》、《燃料工業》、《高中化學實驗教程》等著作,其中《高中化學實驗教程》為當時全國各地高級中學所普遍採用。 [1] 
抗日戰爭期間,科學館內遷沙縣。鑑於當時中學理化教學儀器設備及生物標本奇缺,開繩積極創辦省立科學儀器製造廠,招收工人30名。他與館內工程師在物質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設計、研製化學實驗藥品、物理教具和生物標本等15類計387件(種),供應本省各中、小學的各類儀器、圖表達500套,供應外省實驗儀器50多套,並自買8套實驗儀器分贈給閩清的天儒、文泉、鍾石等8所中、小學校。還在館內開辦科學教育儀器製造訓練班,招收40多名背年進行培訓,結業後由省教育廳分配到省科學館、各中學校去工作。另外,科學館又附設一所工業職業學校,學制兩年,學生畢業後分配到工廠當技術員,為省內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 [1] 
1948年被選為國大代表。1949年5月,應台灣大學的邀請赴台講學,後留台任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教授。任內受台北中國自然科學促進會的委託,擔任《化學、物理課程標準草案》一書的主編。1957年因患腦溢血逝世於台灣省台北市,終年60歲。 [1] 
參考資料
  • 1.    閩清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閩清縣誌,羣眾出版社,1993年12月,第912頁。
  • 2.    歷史沿革  .福建理工大學[引用日期20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