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鏈蛇

鎖定
黃鏈蛇是遊蛇科鏈蛇屬爬行動物,又稱為百節蛇、黃鏈子、黃赤鏈、方印蛇、黃花子。 [4]  其體較細長,頭寬扁。眼小,瞳孔直立橢圓形。全長一般800毫米左右。頭背、體背黑色,有黃色窄橫斑,橫斑寬度約為半枚鱗長。腹面灰白色,尾下鱗有黑色斑點。頰鱗窄長而小,不入眶。尾下鱗雄性65-102對,雌性70-88對。上頷齒12-13枚,由2個齒間隙將其分為3組,前端一組齒漸次增大,中間組齒較小而等大,最後一組齒最大。半陰莖延伸到第12-13對尾下鱗處,乳突不明顯,基部幾乎平滑。 [5] 
黃鏈蛇在國際上分佈於緬甸和越南,在中國分佈於雲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 [6]  黃鏈蛇生活于山區森林,靠近溪流、水溝的草叢、矮樹附近,偏樹棲。傍晚開始活動,夜晚最為活躍。主要以蜥蜴為食,也吃小蛇、爬行動物的卵。黃鏈蛇有喜歡安靜、陰涼的習性,行動敏捷,而且非常神經質,某些個體性情兇猛。黃鏈蛇為卵生,每次產卵10餘枚。 [4] 
黃鏈蛇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中文名
黃鏈蛇
拉丁學名
Dinodon flavozonatum
別    名
百節蛇
黃鏈子
黃赤鏈
方印蛇
黃花子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遊蛇科
鏈蛇屬
黃鏈蛇

黃鏈蛇棲息環境

黃鏈蛇 黃鏈蛇
生活于山區森林,靠近溪流、水溝的草叢、矮樹附近,偏樹棲。傍晚開始活動,夜晚最為活躍。

黃鏈蛇生活習性

黃鏈蛇主要以蜥蜴為食,也吃小蛇、爬行動物的卵。黃鏈蛇有喜歡安靜、陰涼的習性,行動敏捷,而且非常神經質,某些個體性情兇猛,攻擊性比赤鏈蛇強。

黃鏈蛇分佈範圍

分佈於貴州、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1] 

黃鏈蛇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黃鏈蛇別名

黃鏈蛇
黃鏈蛇(5張)
黃鏈蛇又稱為百節蛇、黃鏈子、黃赤鏈、方印蛇、黃花子 [2] 

黃鏈蛇外形特徵

黃鏈蛇
黃鏈蛇(5張)
體較細長。頭寬扁。頭頸略能區分。眼小。瞳孔直立橢圓形。全長一般800mm左右。最大全長雄性(901+260)mm(福建崇安)。雌性(954+201)mm(江西井岡山)。頭背、體背黑色。具50-96+13-28個黃色窄橫斑。橫斑寬度約為半枚鱗片的長度。在最外側第5或第6背鱗處分叉延伸至腹鱗。尾後部分叉不明顯;枕部具一倒“V”形黃斑。前端達頂鱗後緣。後端延伸至兩側口角;腹面灰白色。尾下鱗有黑色斑點。頰鱗1。窄長而小。不入眶;眶前鱗1,偶為2。眶後鱗2;顳鱗2+3(2);上唇鱗8,2-3-3式。偶為7;下唇鱗10(819)。前5(4)枚切前頷片。背鱗17-17-15行。中央5-9行微弱起稜;腹鱗具側稜。雄性211-237。雌性203-220;肛鱗完整;尾下鱗雄性65-102對。雌性70-88對。上頜齒第四節遊蛇科黃鏈蛇12-13枚。由2個齒間隙將其分為3組。6(7)+3(4)+3式;前端一組齒漸增大。中間組齒較小而等大。最後一組齒最大。 [3] 

黃鏈蛇生長繁殖

黃鏈蛇為卵生,每次產卵10餘枚。

黃鏈蛇人工飼養

人工飼養黃鏈蛇,飼養箱以採用厚玻璃或透明塑料有機玻璃較為合適,底材可以用報紙、水苔、樹皮,便於飼養和觀賞,也便於打掃。黃鏈蛇是偏愛樹棲的蛇,應布上模仿其自然生長環境的植物,如樹枝、葉子、水缸供它們攀爬和游泳。平時飼養中要儘量減少對它的干擾,放上植物盆栽,沒天噴兩至三次水,能使它感到安心和保持陰涼、濕度。
飼養黃鏈蛇,飼養箱以採用厚玻璃或透明塑料或有機玻璃較為合適,底材可以用報紙、水苔、樹皮,便於飼養和觀賞,也便於打掃。黃鏈蛇是偏愛樹棲的蛇,應布上模仿其自然生長環境的植物,如樹枝、葉子、水缸供它們攀爬和游泳。黃鏈蛇有喜歡安靜、陰涼的習性,行動敏捷,而且非常神經質,某些個體性情兇猛,攻擊性比赤鏈蛇強,平時飼養中要儘量減少對它的干擾,放上植物盆栽,每天噴兩至三次水,能使它感到安心和保持陰涼、濕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