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弘治黃釉金彩犧耳罐

鎖定
明弘治黃釉金彩犧耳罐,罐廣口,短頸,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平底,肩兩側置對稱牛頭形耳。罐內施白釉,外施黃釉。外壁自上而下飾金彩弦紋9道。底素胎無釉。無款識。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文名
明弘治黃釉金彩犧耳罐
館藏地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
所屬年代
弘治年間
類    別
瓷器
文物原屬
明代宮廷御用瓷器

目錄

明弘治黃釉金彩犧耳罐尺寸

高32cm
口徑19cm
明弘治黃釉金彩犧耳罐 明弘治黃釉金彩犧耳罐
足徑17.5cm

明弘治黃釉金彩犧耳罐描述

明代黃釉瓷器造型以盤、碗居多,罐則少見,且為弘治朝所獨有,除雙獸耳罐以外,還有綬帶耳罐。
明代黃釉瓷器除作御用餐具外,據文獻記載,還被用作方丘(地壇)的祭祀用器。《大明會典》卷二百零一載:“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行江西饒州府如式燒解。”
低温黃釉器創燒於明初景德鎮官窯,以後各朝多有製作,但以弘治朝產品最受人稱道,其燒製水平達到了歷史上低温黃釉的最高水平。因當時以澆釉法施釉,故有“澆黃”之稱,又因其呈色嬌嫩,故又有“嬌黃”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