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道炫

鎖定
黃道炫,江西贛州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1966年出生,1986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1989-2020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2020年調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政黨史、中國革命史、中華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出版《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蔣介石:一個力行者的思想資源》等多部專著,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發表論文數十篇。 [1] 
中文名
黃道炫
畢業院校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生地
江西贛州
代表作品
《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1933-1934)》

目錄

黃道炫專著

《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 《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
《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
《蔣介石:一個力行者的思想資源》,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蔣家王朝1·民國興衰》,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民族存亡的搏鬥》,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004年再版)。
《蔣介石與中國文化》,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版。
《中國抗日戰爭史》第1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

黃道炫論文

《30年代中國政治出路的討論》,《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
《王學及其現代命運》,《歷史研究》1994年第4期。
《淞滬戰役的戰略問題》,《抗日戰爭研究》1995年第2期。
《重論蔣介石與孫中山的關係》,《民國研究》第1輯。
《國共兩黨持久戰略之比較研究》,《抗日戰爭研究》1996年第3期。
《蔣介石第一次下野的幾個問題》,《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
《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方針研究》,《抗日戰爭研究》2000年第2期。
《緬甸戰役中蔣介石、史迪威的失敗責任》,《抗日戰爭研究》2001年第2期。
《1927—1937年中國的學術研究》,《史學月刊》2001年第2期。
《力行哲學的思想脈絡》,《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
《蔣介石與朱王二學》,《史學月刊》2002年第12期。
《歷史回憶與歷史真實——〈張學良世紀傳奇〉讀後》,《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1期。
《中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原因探析——不以中共軍事方針為主線》,《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5期。
《蔣介石與黃埔建軍》,《史學月刊》2004年第2期。
《西安事變:不同抗戰觀念的衝突》,《歷史教學》2004年第3期。
《蔣中正,中共,十九路軍:閩變中的軍事謀略》,《蔣中正先生與國民革命軍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台北市中正文教基金會2004年版。
《1920—1940年代中國東南地區的土地佔有——兼談地主、農民與土地革命》,《歷史研究》2005年第1期。
《蘇區時期的赤白對立——階級革命中的非階級現象》,《史學月刊》2005年第11期。
《逃跑與迴流:蘇區羣眾對中共施政方針的迴應》,《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軍事策略考察——以廣昌戰役為中心》,《歷史研究》2006年第2期。
《重析福建事變中共應對方針》,《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
《太虛及其佛教改革》,《中國文化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98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蔣介石研究述評》,《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1期。
《洗臉——1946—1948農村土改中幹部整改》,《歷史研究》2007年第4期。
《盟友抑或潛在對手——老區土改中的中農》,《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蔣介石與中國傳統兵書》,《黃埔軍校研究》第3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嘗試——新生活運動的一個側面》,《戰時中國的社會與文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活的心靈和死的歷史——讀蔣介石日記札記》,《黃埔軍校研究》第4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大手筆下的大世紀》,《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5期。
《第五次“圍剿”中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5期。
《A great century as reflected in a grand outline》,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第4卷第2期
《中共、粵系、蔣介石:1934年秋的博弈》,《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
《1937年的廬山訓練》,1.2萬字,《抗日戰爭研究》,2011年第1期。
《君臣師友之間——蔣介石與陳誠關係探微》,《蔣介石的親情、愛情與友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139-151頁。
《國共第三次“圍剿”與反“圍剿”探微》,《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5期。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革命史研究及其趨向》,《史學月刊》,2012年第3期。
《紮根:甘肅徽縣的中共地下黨》,《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6期。
《革命來了:韓丁筆下的紅色張莊》,《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3期。
《蔣介石與中國傳統兵書》,呂芳上主編《蔣介石的日常生活》,台北政大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935:國共在西南地區的纏鬥》,黃自進、潘光哲主編《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版9月版。
《抗戰初期中共武裝在華北的進入與發展》,《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3 期。
《敵意——抗戰時期冀中地區的地道與地道鬥爭》,《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3 期。
《中共持久抗戰的三駕馬車:游擊戰、根據地、正規軍》,《抗日戰爭研究》,2015年第2期。
《山西初期抗戰中的八路軍》,《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第2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
《戰時中國的抵抗與生存》,《抗日戰爭研究》,2016年第1期。
《從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軍事歷史研究》,2016年第4期。
《抗戰時期中共幹部的養成》,《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4期。
《紅軍長征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人文雜誌》,2016年第9期。
《日本戰車及其戰爭邏輯》,《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5期。
《密縣故事:民國時代的地方、人情與政治》,《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4期。
《刀尖上的舞蹈:弱平衡下的根據地生存》,《抗日戰爭研究》,2017年第3期。
《縱論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及意義》,《軍事歷史》,2017年第3期。
《革命、裂縫、根據地》,《蘇區研究》,2017年第4期。
《戰時中國民眾的民族意識》,《史學月刊》2018年第5期。
《區域史研究正不斷拓展史學研究的視角》,《人民日報》2018年4月23日。
《政治文化視野下的心靈史》,《中共黨史研究》2018年第11期。
《抗戰時期中共的權力下探與社會形塑》,《抗日戰爭研究》2018年第4期。
《二八五團下的心靈史》,《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1期。
《整風運動的心靈史》,《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2期。
《中共抗日根據地的日常生活》,《抗日戰爭研究》2020年第2期。
《蘇維埃革命——抗戰時期的回望》,《蘇區研究》2020年第3期。
《歷史的潛勢力——讀<從思想發現歷史——重尋“五四”以後的中國>》,《中共黨史研究》2020年第6期。
《垂直與扁平:抗戰時期中共的政治構造》,《民國檔案》2021年第2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