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連阿膠湯

鎖定
黃連阿膠湯,出自《傷寒論》。為安神劑-交通心腎劑。具有扶陰散熱之功效。主治少陰病,心中煩,不得卧;邪火內攻,熱傷陰血,下利膿血。
中文名
黃連阿膠湯
別    名
黃連雞子湯(《傷寒指掌圖》卷四)
出    處
《傷寒論》
組    成
黃連、阿膠、黃芩、芍藥、雞子黃
功    用
扶陰散熱
主    治
少陰病,心中煩,不得卧;邪火內攻,熱傷陰血,下利膿血
分    類
安神劑-交通心腎劑

黃連阿膠湯歌訣

黃連阿膠雞子黃,黃芩芍藥不可忘;滋陰瀉火清虛熱,交通心腎效力彰。

黃連阿膠湯組成

黃連四兩(12g)、黃芩二兩(6g)、芍藥二兩(6g)、雞子黃二枚、阿膠(一雲三挺)三兩(9g)。

黃連阿膠湯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温服七合,每日三次。 

黃連阿膠湯功用

扶陰散熱。

黃連阿膠湯主治

少陰病,心中煩,不得卧;邪火內攻,熱傷陰血,下利膿血。

黃連阿膠湯方義

本方證是以腎陰虧虛,心火亢盛,心腎不得相交為主要病機的病症。其多由素體陰虛,復感外邪,邪從火化,致陰虛火旺而形成的少陰熱化證。少陰屬心腎,心屬火,腎屬水。腎水虧虛,不能上濟於心,心火獨亢於上則心中煩、不得卧;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腰膝痠軟或遺精,舌尖紅少苔,脈細數均為陰虛火旺之象。本證心火獨亢,腎水虧虛,治應瀉心火、滋腎陰、交通心腎。方中重用味苦之黃連、黃芩瀉心火,使心氣下交於腎,正所謂“陽有餘,以苦除之";芍藥酸甘,養血滋陰,助阿膠滋補腎水,共為臣藥。佐以雞子黃,上以養心,下以補腎,並能安中。諸藥相伍,心腎交合,水升火降,共奏滋陰瀉火,交通心腎之功,則心煩自除,夜寐自安。

黃連阿膠湯配伍特點

本方苦寒與鹹寒並進,降火與滋陰兼施,邪正兼顧,為瀉火滋水,交通心腎之要劑。

黃連阿膠湯運用

1、本方為治療陰虛火旺,心腎不交之失眠證之常用方。臨牀應用以心煩不眠,囗乾嚥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辨證要點。
2、本方常用於頑固性失眠症、神經衰弱、焦慮性神經官能症、慢性潰瘍性口腔炎、失音、支氣管擴張咯血、青春期子宮出血、肺結核、夢遺、陽痿等證屬陰虛火旺者。

黃連阿膠湯加減化裁

若腎陰虛甚者,可加枸杞子、女貞子以育陰滋腎;若心胸煩熱較甚者,加梔子、竹葉以清心火;如大便幹者,加麻仁、麥冬以滋陰潤燥生津;若失眠甚者,加酸棗仁、柏子仁以滋補陰血安神;整夜不寐或稍入眠即多夢者,加朱茯神、菖蒲、遠志以交通心腎、寧心安神。

黃連阿膠湯使用注意

方中雞子黃為血肉有情之品,擅長養心滋腎,需生用;純實火所致的不寐證非本方所宜。

黃連阿膠湯附方

名稱:黃連阿膠湯
組成:黃連、阿膠、木香、乾薑、人蔘、白朮、茯苓、炙草、烏梅
用法:加生薑、大棗,水煎,食前服
主治:妊娠痢久不止
出處:《萬氏女科》卷二
功用:清熱和胎
名稱:黃連阿膠湯
組成:川連、中生地、炙甘草、炒地榆、阿膠珠、炒黃芩、當歸、生白芍
主治:春温內陷,赤痢傷陰
出處:《鎬京直指》卷二
名稱:黃連阿膠丸
組成:黃連、阿膠
用法:上為丸。每服二錢,以炒米湯送下
主治:陰虛暑濕積熱,赤白下痢,裏急後重,腸紅膿血,熱毒內藴,酒熱傷肝,心煩痔漏,口燥煩渴
出處:《飼鶴亭集方》
名稱:黃連阿膠丸
組成:黃連、阿膠、白茯苓、當歸、木香
用法:上為細末,水為丸。米飲送下
主治:小兒赤痢
出處:《育嬰秘訣》卷三
名稱:黃連阿膠丸
組成:黃連、阿膠、砂仁、當歸、白朮、乾薑、枳殼、炙甘草
用法:上為末,加鹽梅肉三兩,入少醋,同杵為丸。以陳米湯送下
主治:妊娠下利赤白,腸鳴後重,穀道疼痛
出處:《廣嗣紀要》卷十二

黃連阿膠湯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1、黃連阿膠湯與梔子豉湯:都可以治療虛煩不得眠。梔子豉湯證為邪熱結於胸膈,心中懊憹,或胸中窒,或心中結痛,脈滑數有力等熱象較為明顯。雖言虛煩,臨牀並無虛弱之狀。
2、黃連阿膠湯與酸棗仁湯:都可以治療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證屬虛勞,應有頭目昏痛,口乾舌燥,五心煩熱,不耐煩勞等症狀。
3、黃連阿膠湯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都可以治療心煩不眠。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為肝鬱化火生痰,上擾心神,多兼胸滿驚悸,脈象沉弦,或脈上魚際。

黃連阿膠湯重要文獻摘要

1、《註解傷寒論》:陽有餘,以苦除之,黃連、黃芩之苦以除熱;陰不足,以甘補之,雞子黃、阿膠之甘以補血;酸,收也,泄也,芍藥之酸,收陰氣而泄邪熱也。
2、《傷寒附翼》:此少陰之瀉心湯也。凡滌心必藉芩、連,而導引有陰陽之別。病在三陽,胃中不和而心下痞者,虛則加參、甘補之,實則加大黃下之;病在少陰而心中煩,不得卧者,既不得用參、甘以助陽,亦不得用大黃以傷胃矣。用芩、連以直折心火,佐芍藥以收斂神明,所以扶陰而益陽也。雞子黃稟南方之火色,入通於心,可以補離宮之火,用生者攪和,取其流動之義也;黑驢皮稟北方之水色,且鹹先入腎,可以補坎宮之精,內合於心而性急趨下,則阿井有水精凝聚之要也,與之相溶而成膠;用以配雞子之黃,合芩、連、芍藥,是降火引元之劑矣。《經》曰:火位之下,陰精承之;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斯方之謂歟。
3、《傷寒溯源集》:黃連苦寒,瀉心家之煩熱,而又以黃芩佐之;芍藥收陰斂氣;雞子苦,氣味俱厚,陰中之陰,故能補陰除熱;阿井為濟水之伏流,乃天下十二經水之陰水也;烏驢皮黑而屬水,能制熱而走陰血,合而成膠,為滋養陰氣之上品。協四味而成劑,半以殺風邪之熱,半以滋陰水之源,而為補救少陰之法也。
4、《古方選注》:芩、連,瀉心也;阿膠、雞子黃,養陰也;各舉一味以名其湯者,當相須為用也。少陰病煩,是君火熱化為陰煩,非陽煩也,芩、連之所不能治,當與阿膠、雞子黃交合心腎,以除少陰之熱。雞子黃色赤,入通於心,補離中之氣;阿膠色黑,入通於腎,補坎中之精。第四者沉陰滑利,恐不能留戀中焦,故再佐芍藥之酸澀,從中收陰,而後清熱止煩之功得建。
5、《醫學衷中參西錄》:黃連味苦入心,性涼解熱,故重用之以解心中發煩,輔以黃芩,恐心中之熱擾及肺也,又肺為腎之上源,清肺亦所以清腎也。芍藥味兼苦酸,其苦也善降,其酸也善收,能收降浮越之陽,使之下歸其宅,而性涼又能滋陰,兼能利便,故善滋補腎陰,更能引腎中外感之熱自小便出也。阿膠其性善滋陰,又善潛伏,能直入腎中以生腎水。雞子黃中含有副腎髓質之分泌素,推以同氣相求之理,更能直入腎中以益腎水,腎水充足,自能勝熱逐邪以上鎮心火之妄動,而心中發煩自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