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褐牛肝菌

鎖定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13cm,半球形,後近扁平。淡黃褐色,黃褐色或橙褐色,邊緣內卷。
拉丁學名
Boletus subsplendidus
別    名
黃見手(雲南)
真菌界
擔子菌門
擔子菌綱
牛肝菌目
牛肝菌科
牛肝菌屬
黃褐牛肝菌
分佈區域
雲南、四川。
中文學名
黃褐牛肝菌

黃褐牛肝菌形態特徵

同名異物:黃褐牛肝菌Boletus impolitus① [1] 
蓋肉厚1.5-2cm,黃色,菜花黃色,傷後變藍。生嘗微甘,聞之有清淡菌香氣。菌管單孔型,菌管長0.7-1cm,管孔口圓形,近圓形,黃色,傷後變藍。10-12孔/cm,近柄處微下延。菌管髓菌絲平行列。菌柄長棒狀,等粗,基部不膨大而微縮漸尖,長4-13cm,粗1.8-2.5cm,土紅色,櫈黃色,褐黃色,多具縱長型條紋,中上部有不明顯的網紋,柄基部菌絲乳白色。

黃褐牛肝菌生態習性

夏秋季以松、櫟為主或以油杉為主的沙質土地上散生、羣生。

黃褐牛肝菌分佈地區

雲南、四川等。

黃褐牛肝菌經濟用途

食用,味鮮美。常見於滇中,滇西市場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