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褐天幕毛蟲

鎖定
鱗翅目枯葉蛾科。分佈北起黑龍江、內蒙古,北緣靠近北部邊境線,南至福建、江西、湖南、貴州、雲南,東面濱海,並由青海、甘肅折入四川、雲南,止於東經100。附近。東北、華北部分地方,密度較大,是當地果木的主要害蟲。國外分佈於朝鮮、日本、前蘇聯及歐洲、非洲。主要危害柞、楊、柳、樺和薔薇科等樹木、植物,嚴重發生時可將被害樹木葉片全部吃光,枯死,繼而危害楊樹。此蟲易受天幕毛蟲抱寄蠅核型多角體病毒、白僵菌等寄生或感染。
別    名
天幕枯葉蛾
俗稱為頂針蟲
中文學名
黃褐天幕毛蟲
拉丁學名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亞    門
有顎亞門(Mandibulata)
昆蟲綱(Insecta)
亞    綱
有翅亞綱(Pterygota)
鱗翅目(Lepidoptera)
枯葉蛾科(Lasiocampidae)
天幕毛蟲屬
黃褐天幕毛蟲
分佈區域
在我國除新疆和西藏外均有分佈
寄    主
杏、榛、楊、柳及其它闊葉樹等

黃褐天幕毛蟲形態特徵

黃褐天幕毛蟲成蟲

黃褐天幕毛蟲成蟲圖 黃褐天幕毛蟲成蟲圖 [1]
成蟲體長約15mm,翅展長為24—32mm,全體淡黃色,前翅中央有兩條深褐色的細橫線,兩線間的部分色較深,呈褐色寬帶,緣毛褐灰色相間;雌成蟲體長約20mm,翅展長約29—39mm,體翅褐黃色,腹部色較深,前翅中央有一條鑲有米黃色細邊的赤褐色寬橫帶。 [2] 

黃褐天幕毛蟲

橢圓形,灰白色,高約1.3mm,頂部中央凹下,卵殼非常堅硬,常數百粒卵圍繞枝條排成圓桶狀,非常整齊,形似頂針狀或指環狀。正因為這個特徵將黃褐天幕毛蟲也稱為“頂針蟲”。

黃褐天幕毛蟲幼蟲

黃褐天幕毛蟲幼蟲圖 黃褐天幕毛蟲幼蟲圖 [3]
幼蟲共5齡,老熟幼蟲體長50-55mm,頭部灰藍色,頂部有兩個黑色的圓斑。體側有鮮豔的藍灰色、黃色和黑色的橫帶,體背線為白色,亞背線橙黃色,氣門黑色。體背黑色的長毛,側面生淡褐色長毛。

黃褐天幕毛蟲

體長13-25mm,黃褐色或黑褐色,體表有金黃色細毛。繭黃白色,呈稜形,雙層,一般結於闊葉樹的葉片正面、草葉正面或落葉松的葉簇中。 [1] 

黃褐天幕毛蟲生活習性

黃褐天幕毛蟲蛹圖 黃褐天幕毛蟲蛹圖 [3]
黃褐天幕毛蟲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一年發生一代,以卵越冬,卵內已經是沒有出殼的小幼蟲。第二年5月上旬當樹木發葉的時候便開始鑽出卵殼,為害嫩葉,以後又轉移到枝杈處吐絲張網。1~4齡幼蟲白天羣集在網幕中,晚間出來取食葉片。幼蟲近老熟時分散活動,此時幼蟲食量大增,容易暴發成災。即在5月下旬6月上旬是為害盛期,同期開始陸續老熟後於葉間雜草叢中結繭化蛹。7月為成蟲盛發期,羽化成蟲晚間活動,成蟲羽化後即可交尾產卵,產卵於當年生小枝上。每一雌蛾一般產一個卵塊,每個卵塊量在146~520粒,也有部分雌蛾產2個卵塊。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主要集中產卵在柳樹枝條上,每一叢柳樹上卵塊數高達73塊。幼蟲胚胎髮育完成後不出卵殼即越冬。 [4] 

黃褐天幕毛蟲預測預報

黃褐天幕毛蟲卵塊調查

黃褐天幕毛蟲
黃褐天幕毛蟲(6張)
由於黃褐天幕毛蟲產卵為1~2個卵塊,多數情況下為一個卵塊,且位置相對較固定,易於發現,同時卵期長達10個月左右,所以一般將卵和卵塊作為調查的重點。我們要求調查的卵塊不僅包括樣樹上的卵塊,而且還要調查20平方米範圍內的所有物體上的卵塊數(灌木、草叢),如果卵粒數多達500粒/平方米以上,將會給樹木造成危害。如果卵粒數高達1000粒/平方米以上時,將會給樹木造成嚴重為害。 [5] 

黃褐天幕毛蟲成蟲期調查

在成蟲期,利用成蟲具有趨光性的特點,用黑光燈或頻振燈進行燈光誘集,統計每燈誘蛾量,並統計雌雄性比,解剖雌成蟲統計懷卵量。

黃褐天幕毛蟲各態歷期法

黃褐天幕毛蟲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幼蟲期為35天,蛹期為15天,成蟲期為7天,卵期長達10個多月。所以可以利用期距法進行預測發生期。 [6] 

黃褐天幕毛蟲防治措施

黃褐天幕毛蟲噴煙噴霧法

黃褐天幕毛蟲幼蟲危害圖 黃褐天幕毛蟲幼蟲危害圖
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黃褐天幕毛蟲幼蟲期,可以利用生物農藥仿生農藥,如阿維菌素、Bt、殺鈴脲、滅幼脲、煙參鹼等噴煙或噴霧的方法進行控制蟲口密度,降低種羣數量,減輕危害程度。

黃褐天幕毛蟲燈光誘殺法

在7月上旬到中旬期間可以利用黑光燈、頻振燈進行誘殺黃褐天幕毛蟲成蟲。

黃褐天幕毛蟲人工採卵法

在卵期可以發動人員進行採集黃褐天幕毛蟲的卵,因為黃褐天幕毛蟲是一種喜陽的昆蟲,一般林緣的闊葉林、灌木林蟲口密度高於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在闊葉林也是林緣蟲口密度高於林內。且卵塊在樹枝的枝頭上非常明顯,採集起來也較容易。 [7]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