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蜻

鎖定
黃蜻是屬於蜻科的一種體形中等、分佈較廣,世界上最常見的蜻蜓。雄性身體紅色,雌性則是黃色。雄性身體比雌性堅硬些,羽化後的黃蜻顏色很淺,雄性黃色,但是過短時間則變為深黃色接近紅色,頭部深紅色。而雌性剛羽化時則是淺黃色,過段時間才會變成黃色。黃蜻數量極大,飛行能力較強,成羣漫天飛舞。
別    名
小黃,馬冷
中文學名
黃蜻
拉丁學名
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蜻蜓目
亞    目
差翅亞目
蜻科
黃蜻

黃蜻形態特徵

黃蜻成蟲

體長32-40毫米,身體赤黃至紅色;頭頂中央突起,頂端黃色,下方黑褐色,後頭褐色。前胸黑褐,前葉上方和背板有白斑;合胸背前方赤褐,具細毛。翅透明,赤黃色;後翅臀域淺茶褐色。足黑色、腿節及前、中足脛節有黃色紋。腹部赤黃,第1腹節背板有黃色橫斑,第4-10背板各具黑色斑一塊。肛附器基部黑褐色,端部黑褐色。

黃蜻雄蟲

腹長3.2釐米,後翅長4釐米,胸部黃褐色,具黑色條紋;翅痣黃色;足黑色,具黃色條紋;腹部赤黃色,具黑褐色斑。雌蟲腹長3.1釐米,後翅長4釐米。下唇中葉黑色,側葉黑褐色。上唇赤黃色,前緣黑色,前後唇基及額黃色略帶齒色,有短毛。其頭頂為1個下黑上黃的大突起,其前方有一黑色橫條紋,後頭黑色。前胸黑褐色,有白斑。合胸背前方赤褐色,側面黃褐色,有黑色條紋,第1、3條紋僅上下端明顯,第2條紋缺,翅上的翅痣為赤黃色,後翅臂呈淡黃色,小膜白色,足基部黃褐色,端部褐色。腹部赤黃色,有黑褐色斑。雌蟲體色較淺。它體長50毫米,翅展80毫米。1-2年完成1代。
雌性、雄性黃蜓的區別
雌性、雄性黃蜓的區別(3張)
成蟲產卵於水草莖葉上,孵化後生活於水中。若(稚)蟲以水中的蜉蝣生物及水生昆蟲的幼齡蟲體為食。成蟲飛翔於空中,捕捉蚊、蠅等小型昆蟲。

黃蜻分佈

此蜻蜓主要分佈於河北、浙江、江西、廣西、雲南,吉林、遼寧、北京、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廣東、海南、乃至全國各地都有 [1] 

黃蜻生活環境

成蜻飛翔於空中,數量極大,捕捉蚊、蠅等小型昆蟲。產卵於水草莖葉上,孵化後生活於水中。稚蟲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蟲為食。

黃蜻生活習性

黃蜻
黃蜻(6張)
黃蜻數量極大,飛行能力較強,成羣漫天飛舞,捕捉昆蟲,可以長時間盤旋在空中,飛行速度快,能在空中停留,在高速飛行中可180度急轉彎,從來不降落在草葉頂端,而是下方直立降落。通常在下雨前低飛,以捕捉空中的蚊子等害蟲。接近黃昏時長成羣結伴的在空中飛翔。喜歡傍晚喜歡停歇在植物上。本蜻蜓體型中等。翅膀和其他蜻蜓身體按比列比較起來,比較寬闊。尤其是下翅。糞便為黃色條狀物。黃蜻的稚蟲(水蠆)比碧偉蜓稚蟲要小一些,在水中也不如碧偉蜓水蠆那麼兇猛。

黃蜻繁殖

黃蜻屬於半變態昆蟲,即成體生活在陸圠上,幼體生活在水中。為了區別於其他昆蟲的幺蟲,人們給半變態昆蟲的幼體起了一個特殊的名字——稚蟲。成蟲和稚蟲的生活環境完全不同個在陸地,一個在水中,因此成蟲只有將卵產在水中,才能保證孵出的稚蟲有一個適宜生活的環境,產在陸地上的卵是不能孵化的。我們在才邊看到的“蜻蜓點水”現象,正是黃蜻成蟲的產卵行為。
黃蜻有發達的複眼,通過觀察水面形成的反光來尋找水環境,進而完成產卵。但過分依靠社覺的黃蜻有時也會犯錯,汽車外殼等光滑的物體表面有時也會產生類似於水面產生的反射光,而黃蜻媽媽全然不知,居然也前來“點水”產卵,這些生錯地方的可憐“孩子”在無水環境中自也就夭折了 [2] 
參考資料
  • 1.    遼寧省水利廳,遼寧大夥房水庫管理局編著,大夥房水庫水生動植物圖鑑,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9,第102頁
  • 2.    韓啓德總主編;陳宜瑜主編,十萬個為什麼 6版 動物,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10,第1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