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花龍膽

鎖定
黃花龍膽(Gentiana flavomaculata Hayata)是龍膽科、龍膽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釐米。莖密被乳突,枝細瘦,斜升。葉先端急尖,具小尖頭,兩面具乳突,中脈在下面明顯,葉柄邊緣及背面具乳突,基生葉片大,卵狀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莖生葉小,疏離,短於節間,卵形、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花多數,單生於小枝頂端;花梗密被乳突,花萼鐘形,裂片近整齊,短於萼筒,鑽形,中脈在背面明顯,彎缺截形;花冠上部淡黃色,基部淡紫色,喉部具黃色斑點,筒狀鐘形,雄蕊着生於冠筒中部,整齊,花絲線狀鑽形,花葯橢圓形,子房狹橢圓形,花柱線形,蒴果外露,倒卵形或卵形,種子矩圓形或狹矩圓形,8-10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台灣。生長在海拔1800-3000米的山坡草地。
中國台灣省台北醫學院和高雄醫學院研究黃花龍膽對肝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黃花龍膽
拉丁學名
Gentiana flavomaculata Hayata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龍膽目
龍膽科
龍膽屬
黃花龍膽
命名者及年代
Hayata,1917

黃花龍膽形態特徵

黃花龍膽
黃花龍膽(5張)
一年生草本,高4-10釐米。莖密被乳突,從基部起多分枝,枝細瘦,鋪散,斜升。葉先端急尖,具小尖頭,基部鈍,邊緣具乳突或僅基部具乳突,其餘光滑,兩面具乳突,中脈在下面明顯,葉柄邊緣及背面具乳突,連合成長0.5-1毫米的筒;基生葉大,卵狀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7-17毫米,寬3-5毫米;莖生葉小,疏離,短於節間,卵形、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5-8毫米,寬2-5毫米。
花多數,單生於小枝頂端;花梗密被乳突,長2-3毫米,果時伸長至8毫米;花萼鐘形,長5-6毫米,裂片近整齊,短於萼筒,鑽形,長2-2.5毫米,先端漸尖,具小尖頭,中脈在背面明顯,彎缺截形;花冠上部淡黃色,基部淡紫色,喉部具黃色斑點,筒狀鐘形,長12-15毫米,裂片卵形,長2.5-3毫米,先端鈍,具小尖頭,全緣,褶卵形,與裂片等長,先端鈍,全緣;雄蕊着生於冠筒中部,整齊,花絲線狀鑽形,長4.5-5.5毫米,花葯橢圓形,長1-2毫米;子房狹橢圓形,長約5毫米,兩端漸狹,柄長約4毫米,花柱線形,連柱頭長約2毫米,柱頭2裂,裂片線形。
蒴果外露,倒卵形或卵形,長約6毫米,先端鈍,基部漸狹,邊緣具翅,柄粗,長至12毫米;種子矩圓形或狹矩圓形,長0.6-0.9毫米,表面具細網紋。花果期8-10月。 [2] 

黃花龍膽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台灣。生長在海拔1800-3000米的山坡草地。 [2] 
黃花龍膽 黃花龍膽

黃花龍膽繁殖方法

選地:黃花龍膽怕澇漬,種植黃花龍膽應選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平原地區應選地勢高滲水能力強的地塊種植。
整地:在播種黃花龍膽前要深翻土地、整地、作畦,畦面1-1.5米左右,畦面要平整、土粒細碎、土壤疏鬆,以利於根系生長,秋末冬初進行整地為佳,利於土壤沉實、防病、滅蟲等。
播種季節:春、秋兩季均可播種黃花龍膽,春季要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搶墒播種;秋季宜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播種後,耕作層結凍,以避免春播遇到乾旱問題。秋播易於保苗。
播種方式:撒播為宜,待畦面平整後進行撤播,因其種子較小,密度不宜過大,覆土不宜過厚,以不見種子為宜,播後鎮壓、覆蓋枯草或樹葉。
播種量:要根據種子成熟情況而定,一般每畦播種量為0.5-1克。 [3] 

黃花龍膽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黃花龍膽幼苗破土時要及時除掉畦面覆蓋物,因其幼苗生長較慢,需要加強鬆土除草,以防草荒欺苗,並要注意排水,以防澇漬為害,苗高3-5釐米時進行間苗,6-10釐米時定苗。在生長期內除草鬆土2-3次,以後每年要進行中耕除草。
採收收藏:黃花龍膽栽後2-3年即可開花結實,種子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成熟,果實枯乾時,需及時採收,以防果實開裂,飛散落地,黃花龍膽栽後5年,即可挖根藥用。春、秋兩季採挖,畝產一般為50-100千克。黃花龍膽收藏簡單,先將挖出的黃花龍膽根系去淨泥土,進行晾曬,當曬至七成千時,紮成小把,然後再曬至全乾,即可收藏。 [3] 

黃花龍膽主要價值

中國台灣省台北醫學院和高雄醫學院研究黃花龍膽對肝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