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花月見草

鎖定
黃花月見草(Oenothera glazioviana Micheli)是柳葉菜科、月見草屬植物,直立二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莖不分枝或分枝,常密被曲柔毛與疏生伸展長毛(毛基紅色皰狀),在莖枝上部常密混生短腺毛;基生葉蓮座狀,倒披針形;莖生葉螺旋狀互生,狹橢圓形至披針形,自下向上變小;種子稜形,褐色,具稜角,各面具不整齊窪點,有約一半敗育;花期5-10月,果期8-12月。 [4] 
黃花月見草源於栽培或野化於歐洲的一個雜交種,1860年由英國傳佈至各國園藝栽培。本種最早的名稱是根據1868年(Glaziou)採自巴西栽培材料由Marlius(1875)描述的,後迅速傳佈全球,並逸出野化。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含台灣)、西南常見栽培,並逸為野生。常生開曠荒地、田園路邊。 [4]  黃花月見草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中性、微酸性及微鹼性土壤均能生長,不耐水漬,以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上生長為佳。黃花月見草採用種子進行繁殖。 [5] 
黃花月見草草花繁葉茂,花大色豔,且花期長,最適作花叢種植;校園內多配植於園區花壇之中,仲夏之夜,散步於校園園區之中,似有花灌木之效果,清香飄逸,令人涼意倍增;種子可榨油,可食用及藥用;藥用用於治療皮炎、風濕性關節炎、腸胃炎、氣喘、咳嗽等。 [6] 
中文名
黃花月見草
拉丁學名
Oenothera glazioviana Micheli [3] 
別    名
紅萼月見草,月見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桃金娘目
柳葉菜科
月見草屬
黃花月見草

黃花月見草形態特徵

黃花月見草
黃花月見草(19張)
直立二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莖高70-150釐米,粗6-20毫米,不分枝或分枝,常密被曲柔毛與疏生伸展長毛(毛基紅色皰狀),在莖枝上部常密混生短腺毛。基生葉蓮座狀,倒披針形,長15-25釐米,寬4-5釐米,先端鋭尖或稍鈍,基部漸狹並下延為翅,邊緣自下向上有遠離的淺波狀齒,側脈5-8對,白色或紅色,上部深綠色至亮綠色,兩面被曲柔毛與長毛;葉柄長3-4釐米;莖生葉螺旋狀互生,狹橢圓形至披針形,自下向上變小,長5-13釐米,寬2.5-3.5釐米,先端鋭尖或稍鈍,基部楔形,邊緣疏生遠離的齒突,側脈8-2對,毛被同基生葉的;葉柄長2-15毫米,向上變短 [2]  [7] 
花序穗狀,生莖枝頂,密生曲柔毛、長毛與短腺毛;苞片卵形至披針形,無柄,長1-3.5釐米,寬5-12毫米,毛被同花序上的。花蕾錐狀披針形,斜展,長2.5-4釐米,徑5-7毫米,頂端具長約6毫米的喙;花管長3.5-5釐米,粗1-1.3毫米,疏被曲柔毛、長毛與腺毛;萼片黃綠色,狹披針形,長3-4釐米,寬5-6毫米,先端尾狀,彼此靠合,開花時反折,毛被同花管的,但較密;花瓣黃色,寬倒卵形,長4-5釐米,寬4-5.2釐米,先端鈍圓或微凹;花絲近等長,長1.8-2.5釐米;花葯長10-12毫米;花粉約50%發育;子房綠色,圓柱狀,具4稜,長8-12毫米,徑1.5-2毫米,毛被同萼片上的;花柱長5-8釐米,伸出花管部分長2-3.5釐米;柱頭開花時伸出花葯,裂片長5-8毫米。
蒴果錐狀圓柱形,向上變狹,長2.5-3.5釐米,徑5-6毫米,具縱稜與紅色的槽,毛被同子房,但較稀疏。種子稜形,長1.3-2毫米,徑1-1.5毫米,褐色,具稜角,各面具不整齊窪點,有約一半敗育。花期5-10月,果期8-12月。 [1]  [4] 

黃花月見草生長環境

黃花月見草常生開曠荒地、田園路邊。 [1]  [4] 

黃花月見草分佈範圍

黃花月見草源於栽培或野化於歐洲的一個雜交種,1860年由英國傳佈至各國園藝栽培。本種最早的名稱是根據1868年(Glaziou)採自巴西栽培材料由Marlius(1875)描述的,後迅速傳佈全球,並逸出野化。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含台灣)、西南常見栽培,並逸為野生。 [1]  [4] 

黃花月見草生長習性

黃花月見草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中性、微酸性及微鹼性土壤均能生長,不耐水漬,以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上生長為佳。 [5] 

黃花月見草繁殖方法

黃花月見草採用種子進行繁殖。 [5] 

黃花月見草主要價值

黃花月見草藥用價值

黃花月見草藥用用於治療皮炎、風濕性關節炎、腸胃炎、氣喘、咳嗽等。 [6] 

黃花月見草食用價值

黃花月見草種子可榨油食用。 [6] 

黃花月見草觀賞價值

黃花月見草花繁葉茂,花大色豔,且花期長,最適作花叢種植;校園內多配植於園區花壇之中,仲夏之夜,散步於校園園區之中,似有花灌木之效果,清香飄逸,令人涼意倍增。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