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耆(原變種)

鎖定
黃耆(原變種)是豆科黃耆屬植物, [1]  葉似槐葉而微尖小,又似獲藜葉而微闊大,青白色;開黃紫花,大如槐花。結小尖角,長寸許;根長二三尺。花期6-7月,果期7-9月。 [2]  李時珍説,耆是長的意思,黃者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 [1] 
黃耆(原變種)在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均有分佈。黃耆(原變種)性喜涼爽,耐寒耐早,怕熱怕澇,多生長於向陽山坡或灌叢邊緣,也見於河邊砂質地或平地草原。 [1]  黃耆(原變種)採用播種繁殖。 [3] 
《神農本草經》記載黃耆(原變種)可治痛痘久敗瘡,排濃止痛,大風癲疾,五痔鼠痿,補虛,小兒百病。黃耆(原變種)嫩苗亦可煤淘茹食。黃耆(原變種)根長二三尺,以緊實如箭竿者為良。 [4] 
中文名
黃耆(原變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豆目
豆科
黃耆屬
亞    綱
薔薇亞綱
亞    科
蝶型花亞科
分佈區域
產東北、華北及西北
二名法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var. membr

黃耆(原變種)形態特徵

豆科黃耆屬植物, [1]  高50-100釐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稜,被白色柔毛。羽狀複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釐米;葉柄長0.5-1釐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30毫米,寬3-12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具小尖頭或不明顯,基部圓形,上面綠色,近無毛,下面被伏貼白色柔毛。總狀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總花梗與葉近等長或較長,至果期顯著伸長;苞片線狀披針形,長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長3-4毫米,連同花序軸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鍾狀,長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時萼筒近於無毛,僅萼齒有毛,萼齒短,三角形至鑽形,長僅為萼筒的1/4-1/5;花冠黃色或淡黃色,旗瓣倒卵形,長12-20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較旗瓣稍短,瓣片長圓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較瓣片長約1.5倍,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瓣片半卵形,瓣柄較瓣片稍長;子房有柄,被細柔毛。莢果薄膜質,稍膨脹,半橢圓形,長20-30毫米,寬8-12毫米,頂端具刺尖,兩面被白色或黑色細短柔毛,果頸超出萼外;種子3-8顆。花期6-7月,果期7-9月。 [2]  李時珍説,耆是長的意思,黃者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 [1] 

黃耆(原變種)產地生境

黃耆(原變種)在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均有分佈。 [1]  多生長於向陽山坡或灌叢邊緣,也見於河邊砂質地或平地草原。 [1] 

黃耆(原變種)生長習性

黃耆(原變種)性喜涼爽,耐寒耐早,怕熱怕澇, [1] 

黃耆(原變種)繁殖方法

黃耆(原變種)採用播種繁殖。 [3] 

黃耆(原變種)主要價值

《神農本草經》記載黃耆(原變種)可治痛痘久敗瘡,排濃止痛,大風癲疾,五痔鼠痿,補虛,小兒百病。黃耆(原變種)嫩苗亦可煤淘茹食。黃耆(原變種)根長二三尺,以緊實如箭竿者為良。 [4]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著,生生不息 《本草》裏的草木果蔬谷,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9.01,第4頁
  • 2.    趙柄柱,張重嶺,李旻輝主編,內蒙古大興安嶺中藥資源圖志 第1冊,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2,第341頁
  • 3.    黃璐琦,詹亞華,張代貴主編,神農架中藥資源圖志 第1卷,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第223頁
  • 4.    李春深著,本草綱目,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1,第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