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緯祿

鎖定
黃緯祿(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安徽蕪湖市人。中國著名火箭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1-2]  中國導彈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開創了中國固體戰略導彈先河, [8]  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首枚潛地導彈總設計師,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副總設計師,中國陸上發射井液體戰略導彈副總工程師,水下核潛艇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總設計師,陸上機動車固體戰略導彈總設計師和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知名導彈專家。被譽為“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航天老總”。 [3] 
黃緯祿於194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1947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碩士學位,196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4]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2]  2011年11月2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黃緯祿長期從事導彈武器系統研製工作,他成功的領導中國第一發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的研製。他提出“一彈兩用”設想,將潛地導彈搬上岸,研製成功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武器系統,這兩個型號的研製成功,為中國固體戰略導彈研製提供了理論依據,探索出中國固體火箭的研製規律,填補了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空白。 [2] 
中文名
黃緯祿
外文名
Huangweili
別    名
祿豐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安徽省蕪湖市
出生日期
1916年12月18日
逝世日期
2011年11月23日
畢業院校
倫敦大學帝國學院 [2]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兩彈一星元勳之一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黃緯祿人物生平

黃緯祿
黃緯祿(12張)
1916年12月18日,黃緯祿出生於安徽蕪湖市。父黃藻(又名黃慎聞)為清朝秀才,曾任小學教員,要求子女認真讀書、積極上進,對他刻苦攻讀、嚴謹治學有深刻的影響。童年的黃緯祿就讀於蕪湖市蕪關小學,後入蕪關中學讀初中。
1933年8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蘇省省立揚州中學高中部。
1936年8月,考取南京中央大學電機系無線電專業。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隨校搬遷至重慶
1940年8月,畢業獲工學士學位。後被分配到資源委員會無線電器件廠重慶分廠,歷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1943年5月,在英國標準電話及電纜公司和馬可尼無線電公司實習。 [3] 
1944年,在英國實習期間,險遭德國發明的世界第一代V-1型導彈轟炸,倖免一劫,還參觀過V-2型彈道導彈。 [3] 
1945年,考入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無線電系,攻讀研究生。
1947年9月,以《雙路無線電通信》的論文畢業獲碩士學位。同年10月回國,在資源委員會無線電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員。
1949年5月至1952年9月,在上海華東工業部電信工業局電工研究所任研究員。
1952年10月,調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任研究員。
1956年春,應邀在中南海懷仁堂和軍隊高級將領一起聆聽導彈專家錢學森關於火箭技術的報告。 [3]  [9] 
1957年12月,轉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時期,曾任五院二分院第一設計部副主任、主任,並擔任幾種液體彈道導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兼控制分系統主任設計師,主持控制分系統的研製工作。
1965年,國防部五院改為第七機械工業部,二分院第一設計部劃歸七機部一院第12所,歷任研究所所長、總體設計部主任、第一和第二研究院副院長、七機部總工程師等職務。
1970年4月,中國固體燃料潛地導彈研製初期的關鍵時刻,擔任液體型號控制系統研究所所長的他臨危受命,到負責潛地導彈的七機部四院四部擔任總體設計部主任。 [3] 
1974年,升任一院副院長,主抓中國第一代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的研製工作。 [5] 
黃緯祿在巨浪-1彈道導彈試驗成功後的合影 黃緯祿在巨浪-1彈道導彈試驗成功後的合影
1979年,被任命為研製水下發射固體彈道導彈任務的總設計師,同時也被任命為固體陸基機動戰略導彈總設計師。
1982年,改為航天工業部後,擔任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同年組織科技人員首次成功完成固體導彈水下發射試驗。
1984年,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武器系統也發射成功,最終1989年定型。
1988年,組建航空航天工業部後,擔任第二研究院技術總顧問和部的高級技術顧問,同年領導科技人員,從核潛艇上發射潛地固體導彈成功。
1993年,成立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後,仍擔任總公司的高級技術顧問。
1986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為院士)。
2011年11月2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2] 

黃緯祿主要成就

黃緯祿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85年,巨浪-1導彈獲特等獎獎狀 1985年,巨浪-1導彈獲特等獎獎狀
黃緯祿長期從事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理論與工程實踐研究工作,對導彈研製過程中重大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大型工程方案的決策、指揮及組織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開創了中國固體戰略導彈先河,奠定了中國火箭與導彈技術發展的基礎。 [6]  中國“東風”等型號中近程、中程、中遠程、遠程液體彈道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1號”的控制系統都有他的參與。 [3] 
20世紀50年代末起任液體彈道式導彈控制系統的總設計師,開拓了這個領域的工作,解決了許多重大技術問題。70年代初從事潛艇發射的固體彈道式導彈的開創,他率領同事們共同完成以下工作:確定了正確的總體方案、技術路線和攻關項目,決定採用大量新技術,突破了水下冷發射、出水大姿態控制技術、搖擺條件下的調平與瞄準技術、多功能機動發射車、組件小型化和射擊諸元實時計算等關鍵,研製成中國第一代潛地和地地機動固體彈道式導彈,使中國成為第四個能從潛艇發射彈道式導彈的國家。還佈置並完成了關鍵預研項目,為中國第二代的彈道式導彈實現固體化奠定了技術基礎。 [2]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中國涉及導彈技術的眾多學科和技術領域都處於空白的狀態下,他主持突破了中國液體戰略導彈控制系統的仿製關、自行設計關,相繼解決了遠程和多級導彈的液體晃動、彈性彈體穩定、級間分離及各種制導、穩定方案的理論和工程技術問題,使中國液體戰略導彈控制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6] 
20世紀70年代後主持研製潛地和地地固體機動戰略導彈獲得成功,提出了“一彈兩用”的設想,突破了水下發射、三軸穩定平台在運動基座上的調平及瞄準、導彈設計諸元的適時計算和裝訂、陸上機動車的研製發射等系列關鍵技術。 [1]  這兩型導彈填補了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空白,為中國繼續發展固體戰略導彈提供了理論和實際的可靠依據。
20世紀70至80年代,在沒有任何國外實物和資料可借鑑的情況下,他成功地領導和主持研製出了中國第一枚潛地固體戰略導彈、第一枚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突破了中國水下發射技術和固體發動機研製技術。他探索出了一條中國固體火箭與導彈發展的正確道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6] 
  • 學術論著
黃緯祿 黃緯祿
1、黃緯祿:雙工發報機制度.電信建設,1950。
2、黃緯祿:陳德仁,張梓昌譯.調頻.北京:郵電出版社,1957。
3、黃緯祿:三十年科研工作的點滴體會.航天事業三十年(科技經驗篇).北京:航天工業部,1988:28-42。
4、黃緯祿:質量是航天產品的生命.回顧與展望(1949-1989).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9。

黃緯祿獲獎記錄

所獲獎項
  • 1999    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4]     (獲獎)    
  • 1994    榮獲“求是基金獎”[4]     (獲獎)    
  • 1985    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4]     (獲獎)    
  • 1985    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排名第一[2]     “巨浪一號固體潛地戰略武器及潛艇水下發射”    (獲獎)    
  • 1984    榮立航天部一等功    (獲獎)    
  • 1978    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4]     (獲獎)    
榮譽稱號
  • 2012-06-28    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    (獲獎)    
  • 1994    傑出科學家獎[3]     (獲獎)    
  • 1989    全國先進工作者[4]     (獲獎)    
  • 1985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4]     (獲獎)    
  • 1980    被評為七機部勞動模範    (獲獎)    

黃緯祿社會任職

黃緯祿 黃緯祿
1957年,轉入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先後任研究室主任、總工程師、高級技術顧問,曾當選中國共產黨“十三大”代表和全國人大第六屆、第七屆代表。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高級顧問。 [2] 

黃緯祿人物評價

緬懷黃老總的目的,就是要深入學習他始終堅持胸懷祖國,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創新品質,注重民主、大力協同的工作作風,嚴己寬人、誨人不倦的人格魅力,忠誠事業、默默奉獻的崇高境界。(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楊西玲
其忠誠報國、獻身航天的堅定信念,攻堅克難、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集思廣益的優良作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成為社會各界學習的重要內容。(中國政府網評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