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維禮

(原中國人民銀行廣東分行行長)

鎖定
黃維禮(1916~1996年),曾用名小川、必進,廣東省大埔縣人。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前曾任抗日遊擊隊韓江縱隊第二支隊政治委員、中共饒和埔豐(詔)邊區特派員及縣委書記、中共粵東地委執委、中共韓東(後改為韓江)地委書記、粵東支隊獨立第五大隊政治委員、閩粵贛邊縱隊第四支隊政治委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興梅行署專員兼中共興寧縣委書記、興寧縣人民政府縣長、汕頭地委副專員、廣東省財政局革委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廣東分行行長兼黨委書記等職。 [1]  [3] 
中文名
黃維禮
籍    貫
廣東大埔縣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96年

黃維禮個人簡介

1940年參加工作,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電台支部宣傳委員兼文化教員、抗日遊擊隊韓江縱隊第二支隊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饒和埔豐(詔)邊區特派員及縣委書記、中共粵東地委執委、中共韓東(後改為韓江)地委書記、粵東支隊獨立第五大隊政治委員、閩粵贛邊縱隊第四支隊政治委員等職。
1951年4月,任興梅地委常委、興梅行署專員兼中共興寧縣委書記,到任伊始就組織動員全縣民工10萬多人,修築國防公路,至6月藍(五華藍田)豐(順)線、興梅線、梅畲線 (至松林壩)全面竣工;動工興建縣內第一座水庫——福興石屐水庫,至次年完工;6月30日,組織成立縣抗美援朝公會,各區、鎮成立支會,全縣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衞國大宣傳,先後動員3批青年676人蔘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認捐興寧號飛機款3億元(舊版人民幣);12月,動工興建寧江東岸總排水溝(簡稱東溝)、鯉子湖支溝和城東灌溉渠,至次年3月完工。1952年1月,兼任興寧縣政府縣長;9月,調任汕頭地委委員、副專員。1956年8月起,在廣東省供銷社、省物價局、省金融部門任職。1971年,任廣東省財政局革委主任。1973年2月,調任中國人民銀行廣東分行行長兼黨委書記,直至1987年離休。1996年夏,病重住院,心裏仍惦記着老區人民的脱貧工作,再三囑咐親屬,將平時節省的1.5萬元,捐贈給省老區建設促進會作為基金。 [1] 

黃維禮人物生平

黃維禮於194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曾先後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電台支部宣傳委員兼文化教員;抗日遊擊隊韓江縱隊第二支隊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中共饒和埔豐(詔)邊區特派員、縣委書記;中共粵東地委執委;中共韓東(後改為韓江)地委書記;粵東支隊獨立第五大隊政治委員;閩粵贛邊縱隊第四支隊政治委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興梅地委、粵東區黨委、粵東行署、廣東省供銷社、物價局、財政局、農業銀行廣東分行、人民銀行廣東分行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在獻身革命的不同崗位上,他對黨的信念堅定,克己奉公,為人民鞠躬盡癢,為黨和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初期,黃維禮任興梅地委常委、興梅行署專員兼中共興寧縣委書記。當時,羅亞輝任興寧縣長,兩人共同任職時間是1951年4月-12月。期間,地方黨政組織動員全縣10多萬民工修築國防公路,至6月藍(五華藍田)豐(順)線、興梅線、梅畲線(至松林壩)全面竣工。接着,動工興建縣內第一個水庫——福興石屐水庫,至翌年完工;興建寧江東岸總排水溝(簡稱東溝)、鯉子湖支溝和城東灌溉渠。1951年6月,縣成立抗美援朝公會,各區、鎮成立支會,認捐興寧號飛機款3億元(舊版人民幣)。同年春夏間,先後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至(1952)年底,全縣共建互助組1100個。歷時4個月的全縣土改補課工作於9月結束。1952年1月,縣委書記黃維禮兼任縣長。縣區屬機關從1952年2月起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和土改整隊運動,並在工商界開展反行賄、反偷税漏税、反盜竊國家資財、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5月,開展土改複查運動,至1953年4月結束。1952年是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最後一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44098萬元,比1949年增長1812%。
1952年9月,黃維禮調任汕頭地委委員、副專員等職。1956年8月起在廣東省供銷社、省物價局、省金融部門任職。1971年任廣東省財政局革委主任。1973年2月,調任中國人民銀行廣東分行行長兼黨委書記至1987年離休。黃維禮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始終堅信共產主義信念,服從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紀律/射嬌負的工作積極,認真負責。他對革命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他生活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為人正派。離休後,仍關心黨的事業,還積極為黨的金融工作當顧問與參謀。1996年夏,黃維禮病重住院,但他心裏仍惦記着老區人民的脱貧工作,再三囑咐親屬,將平時節省的15萬元,獻給省老區建設促進會作基金。同年7月8日,黃維禮走完人生旅程最後一步,因病在廣州逝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