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維垣

鎖定
黃維垣(1921年12月15日—2015年11月17日),福建莆田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美國歸僑, [12]  有機化學家、中國有機氟化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原所長 [1] 
1943年黃維垣從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畢業,並留校擔任助教;1947年進入廣州嶺南大學化學系攻讀碩士;1949年碩士畢業後被推薦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52年從哈佛大學化學系博士畢業後繼續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2]  ;1955年回到中國,並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工作,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4年至198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1986年至1990年擔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1994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3]  ;1997年獲得陳嘉庚科學獎 [4] 
黃維垣早年從事甾體化學和天然產物化學的研究,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20世紀50年代末轉向有機氟化學和含氟材料的研究,先後研製成功氟油、氟塑料、氟橡膠、含氟表面活性劑及氟碳代血液。1982年發現亞磺化脱滷反應,繼而發展了全氟烷基亞磺酸鹽和全氟烷基磺酰滷的化學 [3] 
中文名
黃維垣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福建省莆田市
出生日期
1921年12月15日
逝世日期
2015年11月17日
畢業院校
美國哈佛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有機氟化學研究》《高技術有機高分子材料進展》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黃維垣人物生平

黃維垣
黃維垣(6張)
1921年12月15日,黃維垣出生於福建莆田城廂東里(今莆田市城廂區英龍街)一個名師之家。 [12] 
1938年9月,黃維垣考入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修讀醫學預科課程。
1941年秋天,黃維垣考取北平協和醫學院,但由於不久北平淪陷,他只能繼續留在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學習。
1943年7月,黃維垣畢業前一年就被校方聘為助教。
1945年7月,黃維垣任教於福建海疆學校。 [12] 
1947年4月,黃維垣進入廣州嶺南大學化學系攻讀碩士,導師是孔憲保教授 [3] 
1949年9月,黃維垣從嶺南大學化學系畢業,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1950年2月,黃維垣被當時的嶺南大學化學系主任曾朝明教授推薦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有機化學家L.F.Fieser教授的指導,從事甾體化學的研究。
1952年6月,黃維垣從哈佛大學化學系畢業,獲得有機化學哲學博士,之後繼續在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1955年6月,黃維垣克服了重重困難,回到中國。9月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工作,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所長。
1959年,黃維垣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0年11月,黃維垣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4年7月,黃維垣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至1988年6月)。同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第三任所長(至1987年) [5] 
1985年9月,黃維垣當選為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理事(至1993年9月)。
1986年,黃維垣擔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至1990年)。
2015年11月17日上午9時38分,黃維垣因病醫治無效,在美國逝世,享年94歲 [6] 

黃維垣主要成就

黃維垣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黃維垣早期從事天然產物化學研究,在甾體藥物合成研究方面頗有建樹。20世紀50年代末,應國家建設的需要,轉向有機氟化學和含氟材料領域,為中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研製出一系列關鍵的含氟材料,發現並系統研究了氟化學領域著名的亞磺化脱滷反應,發展了全氟烷基亞磺酸鹽和磺酰滷的化學 [7] 
黃維垣的碩士論文選了中草藥葶藶子的化學成分研究作為論文題目,從中分離到一個含氮的化合物,發現是個已知物,並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了一篇短文。1949年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在L.F.菲澤(Fieser)教授的實驗室發展了一個新方法,把牛膽酸的12-位羥基轉移到11-位。
1955年黃維垣回到中國,繼續在中草藥的化學成分和甾體化學方面開展工作。當時他的比較基礎性的一項成果是用化學轉化進行構型相互聯繫的方法,測定植物甾醇的C24絕對構型。1958年由於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及隨後的國際形勢的發展,他的研究工作也隨之發生變化。首先轉向硼氫化學,之後參加了氟有機化學和含氟材料的研究。這些方面的工作在當時中國國內全是空白。研究所組織了大批科技力量,白手起家,因陋就簡,相繼建立了各種氟化手段,包括電解制氟的設備和電化氟化裝置,所有的基本原料也都要自己製備,終於及時完成了各項任務,與生產部門配合提供急需的含氟油脂和含氟聚合物。完成了上述軍工任務之後,他在已建立的有機氟化學實驗室的基礎上,逐步開展了一些民用產品的科研工作。
20世紀70年代中期完成了一種新型的含氟表面活性劑的合成,應用為電鍍工業中的鉻霧抑制劑,商品名為F-53。隨後又進行氟碳攜氧劑的研究,其乳化劑可應用為離體臟器的保存液和血液代用品。 70年代後期,作為應用基礎研究的一個課題,黃維垣與他人合作設計一種新型的含氟單體,企圖合成高性能的含氟彈性體。但在單體合成實驗的過程中,卻偶然發現一個新的反應。這個反應能夠把全氟烷基滷代物一步轉化成對應的亞磺酸鹽,反應條件温和,產率高,試劑價廉易得,被稱之為亞磺化脱滷反應。在深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反應是通過單電子轉移的機制進行的。反應生成全氟烷基自由基,可應用於有機化合物的全氟烷基化。為此,這些年來黃維垣把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專題:①尋求各種不同的亞磺化脱滷試劑體系,目前認為連二亞硫酸鈉是最好的試劑;②發展全氟烷基亞磺酸鹽的化學,並發現這類化合物通過單電子氧化也可以為全氟烷基自由基的來源加以應用;③從全氟烷基亞磺酸鹽製備對應的磺酸及其衍生物。例如全氟烷基磺酰溴和碘等,系統研究後者的反應性能;④應用上述三方面的自由基反應本質,開展含氟烷基取代的有機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前人對全氟烷基自由基的工作已經做得很多了,黃維垣等的創新點在於通過上述的反應體系能夠在比較温和和方便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他應用不同類型的烯烴、炔烴、芳雜化合物等進行反應,並對這些反應產物進行轉化,瞭解最終產物的性能。他曾經合成一些含氟烷基取代的天然產物如單糖類、甾體化合物、氨基酸及寡肽等。也合成一些含氟烷基取代的芳雜環化合物、卟啉衍生物、冠醚、環芳烴等。最近正在開展新的含氟高分子單體和聚合物的研究 [3] 
  • 學術論著
根據2019年8月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顯示,黃維垣先後在中國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90餘篇 [4]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03.04
《亞磺化脱滷反應及其應用》
黃維垣著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08
《中國有機氟化學十年進展》
黃維垣等主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11
《中國有機氟化學研究》
黃維垣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06
《高技術有機高分子材料進展》
黃維垣,聞建勳主編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1975.10
《複雜分子的紅外光譜》
(英)L.J.貝拉米著;黃維垣,聶崇實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1.06
《核磁共振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
John D·Roberts著;黃維垣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19年8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官網顯示,黃維垣先後獲得國防科委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1] 

黃維垣人才培養

  • 制度建設
黃維垣長期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對於中國研究生制度的建設,特別是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研究生培養工作發揮了的作用 [4] 
  • 指導學生
1978年,國家恢復研究生制度以來,黃維垣開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根據2019年8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官網顯示,黃維垣先後培養了碩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29名 [1] 

黃維垣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6年
“莫伊桑(MOISSAN)”獎章(氟元素髮現100週年的紀念會)
1988年
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書(國防科工委)
199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3] 
1997年
陳嘉庚科學獎(化學科學) [4] 

上海市及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

上海市和全國勞動模範

黃維垣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2年—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85年—1993年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理事
1986年—1990年
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二屆理事長 [8] 
1988年—1995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成員
1989年—1992年
《化學學報》(中,英文版)主編
1992年—1995年
第二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

黃維垣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黃維垣的父親黃益三曾任福建協和大學和廈門大學教育系教授。母親操持家務。黃維垣小時候的願望是“做個醫生,濟世救人” [10] 
  • 婚姻家庭
1947年,黃維垣與陳玉鳳喜結良緣。1955年,妻子陳玉鳳得到了赴美留學的簽證,但是為了能讓丈夫早日實現報效祖國的夙願,善解人意的她毅然放棄了自己多年赴美攻讀研究生的夢想,而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 [10] 

黃維垣人物評價

黃維垣早年從事甾體化學和天然產物化學研究,並取得突出成就,為中國甾體藥物工業奠定了基礎。之後在有機氟化學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發現氟化學中的亞磺化脱滷反應,為合成全氟烷基亞磺酸和磺酸提供了一個方便的新方法,從而發展了氟烷基亞磺酸、氟烷基磺酰溴和氟烷基磺酰碘的化學。他還先後為氟油、含氟塑料、橡膠、含氟表面活性劑及全氟代血液的國內研製成功做出了重大貢獻 [3] (何梁何利基金會評)
黃維垣先生一生對祖國,對科學事業無限熱愛。他艱苦奮鬥、自主創新、唯實求真、謙虛嚴謹,為中國化學事業,特別是有機氟化學的開創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非凡業績和高尚品格,為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11] (中國科學院評)

黃維垣人物影響

  • 中國化學會黃維垣氟化學獎
2011年,中國化學會設立了以黃維垣名字冠名的“中國化學會黃維垣氟化學獎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