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綠鵯雲南亞種

鎖定
黃綠鵯雲南亞種(學名:Pycnonotus flavescens vividus)。分佈於緬甸、泰國、老撾、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丹那沙林。
中文學名
黃綠鵯雲南亞種
拉丁學名
Pycnonotus flavescens vivid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鵯科
鵯屬
黃綠鵯
亞    種
黃綠鵯雲南亞種
定名人及年代
Stuart Baker,1917

黃綠鵯雲南亞種外形特徵

前額、頭頂暗褐色具灰色羽緣,尤以頭頂前半部較為明顯,頭頂後部沾橄欖綠色。背、肩腰等上體橄欖綠褐色,腰部綴有黃色。翅上覆羽橄欖褐色,飛羽羽緣橄欖綠色。尾羽橄欖褐色具暗褐色羽軸紋和橄欖綠色羽緣,外側尾羽先端略淺或具黃白色先端。眼先黑色,其上方有一短的白色或黃白色眉紋,從嘴基開始到眼上方,頰和耳羽灰綠色或灰褐色。頦和上喉淡灰色或污白色,下喉、胸和兩脅灰色或灰褐色、具橄欖黃色羽緣,形成不明顯的若隱若現的縱紋。下胸微綴色或轉為污黃色,腹暗黃色,肛周和尾下覆羽鮮黃色,翼緣黃色,翼下覆羽黃褐色或淺褐灰色。 虹膜暗褐色、棕色或棕褐色,嘴黑色,腳褐黑色或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30-39g,♀30-40g;體長♂191-217mm,♀185-215mm;嘴峯♂12-15mm,♀12.5-15mm;翅♂84.5-90mm,♀81-89mm;尾♂92-105mm,♀95-105mm;跗蹠♂19-22mm,♀20-22mm。 [1] 

黃綠鵯雲南亞種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1000-2000米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竹林和林緣地帶,夏季有時甚至上到海拔2500-2700米的森林中,冬季則多下到海拔1500-700米的開闊森林地帶。 [1] 

黃綠鵯雲南亞種生活習性

常見活動於林緣、灌叢、稀樹草坡、竹叢、農田地邊、果園、溪邊和附近開闊的疏林與灌叢中。常呈幾隻或10餘隻的小羣活動,有時亦集成30只以上的大羣。性活潑,善鳴叫,多在高大喬木樹冠層或林下小樹及灌木上活動和覓食,有時亦見停息在草地、地邊孤樹和電線上。 [1] 

黃綠鵯雲南亞種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雲南(盈江、潞西、永德、滄源、景東、西雙版納至綠春)、廣西(田林、樂業)
國外分佈:緬甸(東北部、東部、東南部、南部)、泰國(東南部)、老撾(北部)、越南(西北部) [2] 

黃綠鵯雲南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營巢於森林中。巢多置於林下小灌木上,隱蔽甚好,不易看見。巢呈淺杯狀,通常由枯細枝、草莖、草葉、樹葉、細根,以及苔蘚和地衣構成,內放有花穗和細草莖。每窩產卵2-4枚。卵為長卵圓形至鈍卵圓形,淡粉紅色暗紅褐色或紫黑色,卵的大小21.8-26.8mm×15-17.4mm。雌雄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