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經耀

鎖定
黃經耀(1915年8月2日~2005年8月16日),江西省于都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寧夏軍區司令員。
曾任八路軍一一五師連長,新四軍第三師營長、副團長,東北民主聯軍團長、副師長,第四野戰軍副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副司令員,陝西省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寧夏軍區司令員。是中共十一大代表。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2] 
2005年8月16日,黃經耀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4] 
中文名
黃經耀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西省于都縣
出生日期
1915年8月2日
逝世日期
2005年8月16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黃經耀人物生平

黃經耀,1915年8月2日出生於江西省于都縣葛坳鄉桐溪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1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第一軍團第三軍第七師軍需處戰士,第一軍團第二師第五團通信班班長。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 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參加直羅鎮、東征、西征等戰役。
全國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團通信班班長、排長,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第三大隊連長 副營長。1937年8月隨部隊開赴晉東北抗日前線,參加忻口東北方向作戰。10月隨部隊轉戰正太路以南地區,參加廣陽伏擊戰。1938年2月隨部隊進至呂梁山地區,參加午城、井溝、孝義等戰鬥,創建晉西南抗日根據地。12月隨部隊越過平漢路進入魯西南微山湖西地區,轉戰於蘇魯豫邊,參與創建以豐縣、沛縣為中心的湖西抗日根據地。1939年5月隨部隊南越隴海鐵路進入蕭(縣)永(城)夏(邑)地區,東越津浦路進至皖東北宿縣、靈璧以北地區,再西移津浦路西開展工作。1940年6月隨部隊越過隴海鐵路進入皖東北泗縣地區。8月初東渡運河,進駐沭陽、淮陰地區,對地方頑軍常備第七旅等部進行自衞反擊作戰十餘次。9月參加高溝、楊口作戰。10月隨部隊進佔東坎、阜寧、東溝、益林、建陽,直下鹽城。11月參加曹甸戰役。1941年2月任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第二十團營長,後任第三師第八旅第二十二團副團長。參加1941年7月鹽阜區反“掃蕩”作戰,1943年春季鹽阜區兩次反“掃蕩”作戰,淮北山子頭反頑戰役,淮海區1943年夏季攻勢作戰,鹽阜區1944年春季攻勢作戰。1945年9月參加淮安戰役。
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部隊進軍東北。11月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三師第八旅第二十二團副團長,參加開闢西滿根據地的鬥爭和通遼、興隆泉、金山堡等戰鬥和四平保衞戰。1946年9月後,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第四師第十團副團長、團長,第四師副師長,第三十九軍第一一五師副師長。參加伏龍泉、一打靠山屯、三下江南和夏、秋、冬季攻勢,遼瀋、平津、衡寶、廣西等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二軍第一二六師師長,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第一至第四次戰役和陣地防禦作戰。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53年2月任黑龍江省軍區第一副司令員。1967年3月任陝西省軍區司令員,陝西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1977年5月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寧夏軍區司令員,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書記。
2005年8月16日在北京逝世。 [3] 
黃經耀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4] 

黃經耀所獲榮譽

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勳章。 [4] 

黃經耀人物作品

著有回憶錄《烽火年代》。 [3] 
參考資料
  • 1.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 第3卷[M]. 解放軍出版社, 2006.
  • 2.    寧夏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寧夏百科全書.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第876頁
  • 3.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 人物辭典 下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09,第940-941頁.
  • 4.    原陝西省委書記黃經耀同志逝世(圖)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