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秋髮

鎖定
黃秋髮(1925-1946)祖籍廣東省潮州市,1925年出生於泰國曼谷一小商人家庭,為家中獨子,深得父母疼愛。1932年,黃秋髮入當地華僑興辦的培英學校(該校於1935年遭查封,後改名潮州公學繼續辦學)讀書。該校參照中國國內教學制度,開設華文課程,有圖書館、實驗室、體育場等設施,經常舉辦算術、故事、歌詠、朗誦、球類等比賽,豐富學生生活。黃秋髮學習認真,不似其他男孩調皮,也非常有主見,常常會就某一問題與同學爭得面紅耳赤。 [1] 
本    名
黃秋髮
出生地
泰國曼谷
出生日期
1925年
逝世日期
1946年6月

目錄

黃秋髮人物生平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消息傳來,廣大愛國僑胞無不義憤填膺,工人、店員、學生紛紛走上街頭,宣傳抗日,發動募捐,支援祖國抗戰,許多熱血愛國華僑懷着赤誠的報國之心紛紛回國參加抗戰。黃秋髮和同學們也走出校門加入到宣傳抗日救國的隊伍中,他們盼望着快快長大,能夠上戰場殺敵寇報效國家。
1938年底,黃秋髮小學畢業,幾乎全班同學都入黃魂中學讀初中,因為來自兩個學校,同學間難免產生了矛盾。黃秋髮意識到這種情緒無益,便有意識地主動做些彌合工作,表現出很強的大局觀。有一天,黃秋髮班上同學聚在一起,議論黃魂同學如何排擠他們。黃秋髮説:“現在祖國處於水深火熱中,外國人歧視中國人,人家説我們中國人是一盤散沙,因此帝國主義敢欺悔我們,要亡我們的國。”有同學表示贊成:“對,我們不要做散沙,要和黃魂同學搞好團結。”於是話題就轉到如何加強與黃魂同學團結上來了。
當時,泰國鑾披汶政府推行親日排華政策,大肆搜捕組織、參加抗日活動的愛國華僑,查封華文報館、學校,取締華僑抗日團體,眾多僑生不得不回到國內繼續求學。
1939年夏,黃秋髮回國前,探望了病中的蘭,並把蘭以前寫的追求解放、愛國的詩本帶給她,轉述了老師對她的期望,鼓勵她要成為強者。蘭熱血沸騰,她不顧病魔纏身,説服家人同意她回國。
1939年夏末,黃秋髮、蘭等同學先後回到雲南昆明,同年底進入由僑胞出資興辦的私立育僑中學,讀初中二年級。原曼谷新民、中中、黃魂三校的歸國僑生基本上都在該校就讀。
1940年春末,保山國立華僑中學開辦。黃秋髮和同學抱着對“國立”學校的希冀,欲轉入離昆明很遠、離緬甸很近的該校學習。當時從昆明至該校非常困難,搭乘西南運輸處的車,走滇緬公路需跋涉四天四夜才能到達,而且山路崎,時常有敵機襲擊,隨時有生命危險,但這些並沒有阻擋黃秋髮等人去保山求學的決心。當時,走滇緬公路的司機大都是東南亞的歸僑,他們赤誠的愛國熱情、無畏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黃秋髮,也正是他們的幫助,黃秋髮一行終於到達保山國立華僑中學。
保山風景優美,環境非常幽靜,聽不到槍炮聲,看到的都是數日前報紙,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是閉門讀書、不聞天下事的好去處。但那些熱血滿腔、報國之心甚切的歸國赤子,又怎能安坐課堂讀書呢?於是黃秋髮、蘭及幾位老師相繼回到昆明。他們痛恨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嚮往革命聖地延安,卻因為陝甘寧邊區被國民黨部隊嚴密封鎖,無法成行,退而求其次,欲參加廣西學生軍,他們便來到桂林。
1940年10月10日,黃秋髮等人乘坐的火車剛剛抵達桂林站,就遭遇敵機轟炸,亂之中,黃秋髮與眾人被衝散了。等敵機狂轟濫炸過後,秋髮在獨秀峯下找到了蘭和老師。在這原先環境優美的公園裏,橫七豎八地躺着無辜的中國人的屍體,他們親眼目者這一慘象,氣得咬牙切齒,更堅定了抗日的決心。但國民黨當局以學生軍中有共產黨為由解散了學生軍,黃秋髮報國的門又被堵上了。
黃秋髮等人找了一間房子暫且住下,除了複習功課外,老師還給他們講解《大眾哲學》《政治經濟學》《新華日報》等進步書刊的內容。黃秋髮和同學們也經常到生活書店、讀書生活出版社等進步書店去看書,接受革命思想的薰陶。
1941年初,國民黨反動政權為消滅我黨領導的堅持抗日的武裝力量新四軍,製造了孩人聽聞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後,更加緊了對國統區人民和進步人士的迫害和鎮壓,桂林這個抗日戰爭大後方城市遂陷於白色恐怖之中。一日,黃秋髮聽聞軍警限令生活書店三日內辦理結束,就發動大家前去搶購進步書刊,三天裏共搶購了數百本。最後一天,黃秋髮正在購書時遭軍警毒打,臉都被打腫了。軍警不僅查封了書店,還拘捕進步店員,將進步書刊運至環湖邊梵燒,目暗這一切,黃秋髮氣得眼睛通紅,握緊了拳頭:抗日何罪?
1941年2月,黃秋髮入桂林中學高中一年級。特務還經常趁上課之隙,搜查學生宿舍,沒收進步書刊。儘管如此,但黃秋髮仍常常找來“禁書”,不但自己偷偷地夾在課本中閲讀,還借給同學傳閲。學生中有許多從前線回來的學生軍,有的參加過對日戰鬥,有的當過救護,有的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他們暗暗地組織起來了。那時高三有兩個姓張的同學,是從前線回來的秘密共產黨員,在他們的介紹下,1941年上半年黃秋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黃秋髮組織校內外的僑生每週日聚會一次,每次由進步教師分析形勢,傳達地下黨的聲音。他們還自發出版壁報,提高對革命認識。
1941年1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戰,襲擊珍珠港,同時進攻東南亞,爆發了太平洋戰爭。僑匯斷絕,在國內的絕大多數僑生生活困難。黃秋髮平時很儉樸,把父親從潮汕家鄉轉匯來的錢,節省下來,接濟同學求醫買藥。
國民黨政府為了便於更好地統一管理,把原在桂林的僑生都遷到重慶綦江國立華僑第二中學去。當時,從桂林經貴州至重慶,路況很差,車況也不良,時常拋錨,黃秋髮一行經常不得不在山道邊露宿。每逢此時,黃秋髮總是默默地擔任警衞,一怕山狗咬人,二怕土匪來搶,再怕軍隊襲擊搶掠,雖然整宿合不上眼,但黃秋髮沒有半點怨言。
到了綦江僑二中後,黃秋髮與地下黨組織接上了關係,並且按照黨組織的要求,團結同學,發展進步力量。黃秋髮介紹兩位男同學去進步書店工作,並通過他們,將黨的書刊報紙不斷傳入僑二中。黃秋髮又與數位黨員同學組成黨小組,積極開展工作。
僑二中雖實行公費制,但經費不足,物價飛漲,學校還變着法地剋扣,師生們不得不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從事學習和開展社會活動。學生吃的是發黴變質、砂石很多的糙米飯,菜餚是一小盆清水煮豆腐或是帶着苦味的餵豬菜,名曰每人一天一斤糧,可男生根本吃不飽,飯量稍大的女生也常餓得哭。一次,從印尼回國的張姓男生,發燒昏迷不醒,同學們急得如熱鍋上螞蟻,四處尋找校醫,終於在校長家裏找到正在打牌的校醫,學生請校醫趕緊為病人醫治,可校醫卻不管不顧。張姓同學病逝後,同學們非常悲傷,而學校卻無動於衷。黃秋髮立即組織召開追慎會,在會上揭發和控訴學校貪污,不把僑生當人看的種種罪行。
事後,黃秋髮組織了學生會,學生自己掌管伙食,以保證伙食的營養和質量。又成立了文藝研究社,他們經常聚集在墓江畔,進行《延安頌》《黃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的歌詠比賽,表演話劇,宣傳革命思想,暗中傳讀《新華日報》及《論持久戰》《新民主義論》等進步書刊。黃秋髮在重慶地下黨的幫助下,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把僑生團結起來,鼓舞他們堅持學習,堅持革命鬥爭。
形勢越來越嚴峻,許多地下黨和進步學生陸續被捕了,但黃秋髮仍然堅持進行秘密抗日活動。他勉勵同學們:“我們要牢記回國的宗旨,打擊消滅日本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要為實現偉大的理想——一個沒有人壓迫人、人吃人的社會,不怕曬性,奮鬥終身。”他的話永遠珍藏在同學們的心裏。
1944年夏,黃秋髮高中畢業,考入了重慶北碚復旦大學史地系。
1945年六七月間,李先念領導的部隊在大別山,以宣化店為中心,建立根據地。當時需要大批幹部。《新華日報》發表《到農村去,到解放區去》的社論,黃秋髮與復旦大學的二十來個僑生積極響應號召,堅決要求到最艱苦、戰鬥最激烈的前線去。他們由重慶黨組織介紹到中原軍區―鄂豫皖解放區,加入了新四軍第五師。黃秋髮在五師部做組織宣傳工作,不論是行軍還是作戰,他都衝在最前面。
1946年6月的一天夜裏,五師被敵軍包圍,在突圍穿越平漢鐵路時,遭遇反動派的機槍掃射,黃秋髮倒了下來,英勇曬性。 [1] 
參考資料
  • 1.    周亞明,共和國不會忘記 復旦大學烈士傳,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06,第109-110-111-112-113-1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