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石脂

(中藥)

鎖定
黃石脂,中藥材名。本品為硅酸鹽類水雲母族礦物水雲母—伊利石(含氫氧化鐵)或(和)高嶺石族礦物高嶺石一多水高嶺石為主要組分的細分散多礦物集合體。拉丁礦物名:Hydromica;Halloysite採收和儲藏:採挖後,除去雜質。功能主治為:健脾澀腸;止血斂瘡。主泄痢膿血;癰疽惡瘡;久不收口。
中文名
黃石脂
漢語名稱
Huang Shi Zhi
別    名
黃符。

黃石脂來源

本品為硅酸鹽類水雲母族礦物水雲母—伊利石(含氫氧化鐵)或(和)高嶺石族礦物高嶺石一多水高嶺石為主要組分的細分散多礦物集合體。拉丁礦物名:Hydromica;Halloysite採收和儲藏:採挖後,除去雜質。

黃石脂性味歸經

苦;平;無毒。歸脾;大腸經。

黃石脂功能主治

健脾澀腸;止血斂瘡。主泄痢膿血;癰疽惡瘡;久不收口。

黃石脂形態特徵

1.個體片狀,集合體鱗片狀、薄片狀分散或呈緻密到疏鬆的塊體(呈膠體分散狀態的水雲母,特稱伊利石Illite);白色,因吸附有少量氫氧化鐵而呈黃色;或帶灰、紅、綠色調。緻密塊體呈油脂狀光澤,斷口貝殼狀到似貝殼狀;疏鬆塊體呈土狀光澤,斷口不平,有孔隙。硬度2-3。相對密度2.5-2.8。有滑感,粘舌。質純者的離子交換能力和吸附性低於含多水高嶺石或蒙脱石-囊脱石;粒度粗的不如粒度細的更具吸附力。另含少量石英;微量元素種類與量比取決於原生礦物的成因類型。
2.高嶺石一多水高嶺石參見“赤石脂”條。

黃石脂分佈區域

資源分佈:產黑龍江、四川、貴州。

黃石脂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1.主要是酸性火成岩或火山岩蝕變產物,山西、河北、河南及華南許多省區均有產出;在華南瓷土產區多與白石脂、赤石脂共存。風化帶淋濾富集的水雲母質黃石脂,多出現於赤石脂層之下。2.高嶺石-多水高嶺石 參見“赤石脂”條。

黃石脂藥材性狀

性狀鑑別:本品為不規則塊狀。黃色或深黃色,有的帶有深黃色花紋或斑點。油脂光澤或土狀光澤。質較硬,輕砸可碎,斷面不平坦,顯層狀。摸之較滑膩,微有吸水性,舐之略粘舌。微有土腥氣,味淡。以色黃、有光澤、無雜質者為佳。

黃石脂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打碎先煎。

黃石脂注意事項

有濕熱積滯者慎服。1.《雷公炮炙論》:“不得食卵味。”2.《本草經集註》:“惡細辛,畏蜚鐮。”3.《新修本草》:“畏黃連、甘草、蜚蠊。”4.《日華子》:“五色石脂:畏黃芩、大黃。”

黃石脂化學成份

主要為含水硅酸鋁鉀[KAl(Si4O10)(OH)8·4H2O],並含有混入物Fe(OH)3·nH2O,因此顯黃色。另外還含有鎂、鈣、鈦、鋇、錳等微量元素。

黃石脂相關論述

《別錄》:“黃石脂生嵩高山,色如鶯雛。採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