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石礦冶工業遺產

鎖定
黃石礦冶工業遺產,位於湖北省黃石市。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大冶鐵礦露天採場為代表。2012年11月,黃石工業遺產片區喜登國家文物局公佈的45項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中文名
黃石礦冶工業遺產
外文名
Huangshi mining and industrial heritage
背    景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位    置
湖北省黃石市

黃石礦冶工業遺產背景資料

早在殷商時期,黃石銅綠山已開礦鍊銅,至今(2012年)3000餘年爐火生生不息,發掘出大量古礦冶遺址;
19世紀80年代,張之洞在黃石創辦大冶鐵礦和大冶鐵廠,是漢冶萍公司的主體。漢冶萍公司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堪稱“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現完整保留的冶鐵高爐始建於1921年,當年系“亞洲第一高爐”;
華新水泥廠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御批肇建,其舊址是中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水泥工業遺存。其中,1、2號窯當時被譽為“遠東第一”,是(2012年)世界上僅存的濕法水泥旋窯設備;
大冶鐵礦經過1780多年的開採,形成了“亞洲第一採坑”。獨具慧眼的黃石人另闢蹊徑,二度發掘,已建成湖北省首座國家礦山公園,工業旅遊紅紅火火。單看黃石礦產的採、選、冶以及水泥製造等遺產,全國不乏其物,但四大工業遺產集中於17平方公里的區域密集呈現,全國唯一,世界罕見。

黃石礦冶工業遺產價值

黃石礦冶工業遺產是印證古代礦冶文化和近代工業文明的“活化石”。
3000多年的工業文化積澱,使黃石保留了大量以礦冶文化為典型代表的工業遺產,現(2012年)已形成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大冶鐵礦露天採場等為代表的黃石工業遺產片區,具有年代久遠、門類多樣、空間富集、保護完整等典型特點,是城市發展不同階段的歷史見證,代表了各時期最先進的技術和水平,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黃石礦冶工業遺產申報世界遺產

2011年6月,黃石市委、市政府成立黃石工業遺產片區保護工作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啓動申遺工作。
2011年12月,湖北省政府批准設立“湖北黃石工業遺產片區”;
2012年11月,黃石市礦冶工業遺產成功入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黃石礦冶工業遺產,在全國200多個項目中脱穎而出,喜登國家文物局公佈的45項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21年11月,加快推進“黃石礦冶工業遺產”申遺進程,被列入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 “十四五”規劃。 [1] 

黃石礦冶工業遺產躋身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工業遺產是印證古代礦冶文化和近代工業文明的“活化石”。3000多年的工業文化積澱,使黃石保留了大量以礦冶文化為典型代表的工業遺產,現已形成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大冶鐵礦露天採場等為代表的黃石工業遺產片區,具有年代久遠、門類多樣、空間富集、保護完整等典型特點,是城市發展不同階段的歷史見證,代表了各時期最先進的技術和水平,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讓礦冶工業遺產走向世界
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至今沒有出現中國工業遺產的身影。“申遺如果成功了,對城市凝聚力、美譽度、知名度的提升,價值遠超引進一家甚至幾家世界500強!”昨日,黃石工業遺產片區保護工作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市長楊曉波如是説。
工業遺產片區全國唯一
“黃石工業遺產片區申遺的優勢就在於它的唯一性。”
唯一性源於黃石工業遺產時間上的連續性、品類上的多樣性、空間上的聚集性。
早在殷商時期,黃石銅綠山已開礦鍊銅,至今3000餘年爐火生生不息,發掘出大量古礦冶遺址;
19世紀80年代,張之洞在黃石創辦大冶鐵礦和大冶鐵廠,是漢冶萍公司的主體。漢冶萍公司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堪稱“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現完整保留的冶鐵高爐始建於1921年,當年系“亞洲第一高爐”;
華新水泥廠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御批肇建,其舊址是我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水泥工業遺存。其中,1、2號窯當時被譽為“遠東第一”,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濕法水泥旋窯設備;
大冶鐵礦經過1780多年的開採,形成了“亞洲第一採坑”。獨具慧眼的黃石人另闢蹊徑,二度發掘,已建成湖北省首座國家礦山公園,工業旅遊紅紅火火。
單看黃石礦產的採、選、冶以及水泥製造等遺產,全國不乏其物,但四大工業遺產集中於17平方公里的區域密集呈現,全國唯一,世界罕見。
一路艱辛一路歌
“申遺”之路,也是對黃石文化遺產保護的一次“大考”。
2009年4月,拆除位於中心城區的華新水泥廠舊址即將上會討論。上任不久的楊曉波市長表態:我看看再説!下午,他前往現場察看,果斷拍板:原封不動,就地保護。
一個月之前,黃石剛剛被國家列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型轉型城市,亟須趟出一條資源利用、開發的新路。在楊曉波的眼中,工業遺產,不僅是黃石城市發展的記憶,也是最可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以華新舊址保護為契機,黃石工業遺產保護迎來新的春天:
摸清家底:全市開展工業遺產普查,分類分級認定;
建章立制:“黃石市區文物保護紫線”等十來項規劃,出台《黃石工業遺產保護管理暫行辦法》。
加大投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中國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周邊環境深受現代採礦威脅。2010年,黃石市籌資2.57億元治理,關停周邊7個非法礦企,拆除20餘處違法建築。同時,整治漢冶萍煤礦舊址,拆除現代住房4棟;大冶鐵礦東露天採場,建成國家礦山公園……
擴大影響:2010年、2012年兩屆黃石礦冶文化節,凝聚了保護工業遺產的共識,彰顯了“礦冶文化”的魅力。
對工業遺產的保護、開掘,積流成河,終於豁然開朗,吸引了更多關注的目光。
國家文物局官員、院士專家,紛至沓來,調研考察黃石工業遺產。
2011年初,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現任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單霽翔來到黃石,由衷歎賞:“我來晚了!”;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陳同濱,優先為黃石“申遺”編制規劃;
全國“兩會”,由單霽翔、宋祖英、賈平凹等政協委員聯名提交“關於設立黃石國家工業遺產保護片區的提案”……
衝刺世遺,路還有多遠?
入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黃石“申遺”目標更明,壓力不減。
“申遺”之路,難在何處?
最難是認識。華新舊址的開發,可以創造多少GDP?既非原址,現在又不先進,1946年的華新水泥窯,為什麼要保護?也有人議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楊曉波説,歷史上,黃石以礦建廠,以廠建鎮,聯鎮成市。工業遺產,是黃石精神的源泉,是“美麗黃石”的根脈。下一步,要繼續引導全社會重視、參與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形成一種文化認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覺。
“申遺不僅僅是功利追求,更是文明提升的過程。”楊曉波信心滿滿:流淌千年的礦冶古韻,通過“申遺”,正在迸發新的音符。轉型路上,黃石“礦冶血脈”必將源泉湧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