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眉柳鶯

鎖定
黃眉柳鶯是雀形目鶯科柳鶯屬鳥類,又稱樹串兒、槐串兒、白目眶絲。 [4]  體形纖小,嘴細尖,上喙和下喙前部黑褐色,下喙基部近黃色;上體橄欖綠色,眉紋淡黃綠色,頭部色澤較深,在頭頂的中央貫以一條若隱若現的黃綠色縱紋;自眼先有一條暗褐色的縱紋,穿過眼睛,直達枕部;頭的餘部為黃色與綠褐色相混雜;背羽以橄欖綠色或褐色為主,上體包括兩翅的內側覆羽概呈橄欖綠色,翅具兩道淺黃綠色翼斑;下體白色,胸、脅、尾下覆羽均稍沾綠黃色;尾羽黑褐色,雌雄兩性羽色相似;虹膜暗褐色,跗蹠淡棕褐色。 [5] 
黃眉柳鶯分佈於亞洲東部至東北部地區、亞洲南部。在中國分佈於東北、內蒙古、華南。棲息于山地和平原的針葉林及混交林中,遷徒期間也見於楊樺林、柳叢和林緣灌叢。繁殖期單獨或成對活動。以金花蟲、虻、螞蟻等昆蟲為食。繁殖期在5-8月,營巢於茂林樹杈上。窩卵數為5-6枚,卵乳白色被紅褐斑。雛鳥晚成。 [6] 
黃眉柳鶯是中國最常見的、數量最多的小型食蟲鳥類。是一種旅鳥, [7]  此外,其還是中國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5] 
外文名
Yellow-browed Willow Warbler
別    名
樹串兒
槐串兒
樹葉兒
白目眶絲
中文學名
黃眉柳鶯
拉丁學名
Phylloscopus inornat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鶯科
亞    科
鶯亞科
柳鶯屬
黃眉柳鶯
亞    種
2亞種 [1] 
命名人及年代
Blyth,1842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黃眉柳鶯形態特徵

黃眉柳鶯
黃眉柳鶯(11張)
黃眉柳鶯上體橄欖綠色;眉紋淡黃綠色;翅具兩道淺黃綠色翼斑;下體為沾綠黃的白色。上體包括兩翅的內側覆羽概呈橄欖綠色,頭部色澤較深,在頭頂的中央貫以一條若隱若現的黃綠色縱紋。眉紋淡黃綠色。自眼先有一條暗褐色的縱紋,穿過眼睛,直達枕部;頭的餘部為黃色與綠褐色相混雜;翼上覆羽與飛羽黑褐色;飛羽外翈狹緣以黃綠色,且除最外側幾枚飛羽外,餘者羽端均綴以白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尖端淡黃白色,形成翅上的兩道翼斑;尾羽黑褐色,各翅外緣以橄欖綠色狹緣,內緣以白色。下體白色,胸、脅、尾下覆羽均稍沾綠黃色,腋羽亦然。雌雄兩性羽色相似。 [2] 
虹膜暗褐色;嘴角黑色,下嘴基部淡黃;跗蹠淡棕褐色。 [2] 
大小量度:體重♂6-9-克,♀6-9克;體長♂86-107毫米,♀86-112毫米;嘴峯♂6-9毫米,♀7-9毫米;翅♂49-62毫米,♀49-59毫米;尾♂37-45毫米,♀33-48毫米;跗蹠♂17-20毫米,♀15-20毫米。(注:♂雄性;♀雌性)
共2亞種,指名亞種頭頂無冠紋;眉紋寬,呈淡黃綠色。西北亞種上體較暗褐,翅上後翼斑沾橙色,前翼斑和內側尾羽的白斑均不顯。下體白色沾黃。 [2] 

黃眉柳鶯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幾米至4000米高原、山地和平原地帶的森林中,包括針葉林、針闊混交林、柳樹叢和林緣灌叢,以及園林、果園、田野、村落、庭院等處。 [2] 

黃眉柳鶯生活習性

黃眉柳鶯活動

黃眉柳鶯常單獨或三五成羣活動,很少見其集成大羣活動,但遷徙期間可見集大羣。由於體小色綠,除非聽到鳴叫聲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進行短距離竄飛時,通常難以發現。它很少落地,晨昏為活動高峯期。覓食各種樹上的蚜蟲及小型昆蟲,尤其在水邊的樹上更常見。常飛落在樹的下方,再竄躍向上,幾乎從不停歇,動作輕巧、靈活、敏捷地在樹上覓食。若不受干擾,可在樹枝間長時間逗留,不停頓竄上竄下忙於覓食。由於體輕,甚至可在細枝和葉柄啄食葉上昆蟲。捕到較大而無法吞下的昆蟲時,常用嘴銜着蟲子在樹上摔打弄碎後再吞食之。飛行迅速,覓食時,只在樹與樹間竄飛,離去時則高飛。此鳥有一種特殊的動態,常在樹上以兩足為中心,左右擺動身體,不斷地變動着身體的角度,以求在更大視野範圍內尋得食物。 [2] 

黃眉柳鶯鳴聲

黃眉柳鶯鳴聲有兩種:一種為清脆細軟的鳴叫,通常為單聲"ju“、三聲"ju-ju-yi”或四聲"ju-ju-yi-zhi”一度。不安時發單聲的"ju-",常在單獨、受驚、雨中聽見。兩三隻一起在樹上覓食物時,當由棲枝飛至另一樹枝或另一株樹上時,發"ju-jue-yi-zhi”四聲一度的鳴聲,具有召喚作用。樹上有蟲,在搜覓啄食時,伴隨身體擺動發"ju-jue-yi-zhi”四聲一度的鳴叫。初擺叫"ju”,再擺叫"jue-yi”,三擺叫"zhi”,為食物引起的鳴叫。陰天、雨過天晴時,由於覓食活動頻繁,不時聽到。另一種為聲音高亢的鳴囀,甚為悦耳。 [2] 

黃眉柳鶯食性

主要以昆蟲為食,未見飛捕。所食均為樹上枝葉間的小蟲。99.12%為動物性食物,其中昆蟲佔97.4%,以鞘翅目昆蟲最多。主要有金龜甲、葉甲、蟓甲等害蟲,其次是鱗翅目昆蟲。此外,還有蝽象、夜跳蟬、螞蟻、蚊蠅及蜂類等昆蟲以及蜘蛛。 [2] 

黃眉柳鶯分佈範圍

黃眉柳鶯世界

原產地:不丹、柬埔寨、中國內地、丹麥、德國、中國香港地區、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日本、哈薩克斯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脱維亞、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波蘭、俄羅斯、新加坡、泰國、越南。 [3] 
旅鳥:阿爾及利亞、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羣島、芬蘭、法國、直布羅陀、希臘、匈牙利、冰島、印度尼西亞、以色列、意大利、利比亞、盧森堡、馬耳他、摩洛哥、荷蘭、挪威、阿曼、葡萄牙、沙特阿拉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加那利羣島)、瑞典、瑞士、土耳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 [3] 

黃眉柳鶯中國

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西部喀什、天山、中部吐魯番、東部哈密)、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盟、北部烏蘭察布盟、西部阿拉善盟)、黑龍江(北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南部牡丹江、西部齊齊哈爾)、吉林(長白山、通化、四平)、甘肅(南部康縣、東部天水)、寧夏(北部賀蘭山)、青海(西北部祁連山、南部玉樹、東部貴南)、西藏(南部林芝、昌都地區北部和南部)、四川(中部南充、西部理塘、北部松潘)、雲南(西部和西北部麗江山脈、金沙江與瀾滄江間山脈)等地為繁殖鳥或旅鳥、遷徙和越冬於北起陝西、南至福建、海南及台灣、西起西藏、東至山東中國廣大地區。 [2] 

黃眉柳鶯繁殖方式

黃眉柳鶯繁殖期5-8月。遷入繁殖地15-20天后,開始配對。通常為雄鳥站在樹梢四處張望,發現雌鳥時,迅速飛往雌鳥處,低頭擺尾,炫耀求偶。雌鳥往往回避,迅速飛離。隨後,常見雄鳥高踞樹梢發出"gaji…”連續不斷地求偶鳴叫。這時,雌鳥時而在枝頭跳躍,時而飛向空中,直至雌鳥不逃避雄鳥,雌雄鳥一起活動,形影不離時,終成配偶。配對後,雌雄鳥皆同選擇巢址。營巢於林緣緩枝、林間曠地的向陽草坡,亦見於路邊兩側枯枝落葉間等地段,曾在住房附近的一棵松樹上,主幹與側枝分叉處發現一巢,距地面高3-5米,巢很隱蔽。 [2] 
巢址確定後,由雌鳥銜材築巢,雄鳥多為雌鳥運材中的伴隨者。雌鳥全天銜材不歇,一天銜材次數可高達145次。巢呈球形,結構精細,不易鬆散變形。巢由苔蘚、沙草、早熟禾和一些纖維狀的枯樹皮等構成,內墊以植物鬚根、獸毛、鳥羽等。巢長12.5-16.7釐米;巢寬11.7-13.4釐米;巢高8.9-12.7釐米;巢深7.3-9.2釐米。巢的進出口位於前方,口徑3.3-4.2×3.3-3.8釐米。營巢須費時7-9天,個別達10-12天。 [2] 
巢築成後即開始產卵,多見於上午5-9時,一般每日產一枚,偶見隔日。產卵期間見有交尾,亦見有個別親鳥叼材修葺。此時,雌鳥不進行孵卵,亦不在巢中過夜。每窩產2-5枚,一般為3-4枚。卵呈橢圓形或球形,粉白或白色,鈍端綴以暗褐紅色斑點。卵重0.7-1.1克,大小為10.0-13.0毫米×8.9-11.5毫米。 [2] 
孵化期10-12天,個別達13天。孵卵由雌鳥負責。卵殼由親鳥叼出巢外,未受精卵至親鳥離巢時仍留在巢中。
育雛期8-10天。皆由雌鳥承擔育雛任務,育雛期親鳥取食點多樣,但以在樹冠中、上層及灌叢上取食為主,有時亦見其飛至空中捕食,但未見到地面覓食。育雛期間,常見親鳥從巢中銜出雛鳥的糞便,以保持巢的清潔。雛鳥留巢期8-10天。離巢後的雛鳥尚不能自立,由近而遠離開巢位,不再歸巢。且常隱蔽於灌叢或草叢中等候親鳥餵養,親鳥在巢外育雛8-10天后,幼鳥才會自啄食物,獨立生活,但幼鳥飛翔能力、避敵能力、取食的多樣性、靈活性,尚須鍛鍊,逐漸成熟起來。 [2] 

黃眉柳鶯亞種分化

黃眉柳鶯(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Phylloscopus inornatus humei
W. E. Brooks, 1878
2
Phylloscopus inornatus inornatus
Blyth, 1842
[1] 

黃眉柳鶯保護現狀

黃眉柳鶯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3] 

黃眉柳鶯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3] 
參考資料
  • 1.    Phylloscopus inornatus (Blyth, 1842) - Yellow-browed Warbler  .BioLib.cz[引用日期2018-09-23]
  • 2.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下卷 (雀形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583-584
  • 3.    Phylloscopus inornatus   .The IUCN Red List .2018-01[引用日期2018-09-23]
  • 4.    蘭州市生態建設管理局編,蘭州珍稀鳥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04,第110頁
  • 5.    王雙貴,宋森,袁海龍著,六盤山鳥類圖譜,陽光出版社,2019.11,第121頁
  • 6.    趙欣如,趙碧清主編;央美陽光繪,鳥類圖鑑,青島出版社,2019.03,第438頁
  • 7.    吳彤作,圓明園中的鳥,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05,第1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