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益善

鎖定
黃益善(1899—1935)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 又名王一善,別號守初。嘉禾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 黨。任嘉禾農民自衞軍總指揮等職。1927年率領農軍參加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隨後跟毛澤東上井岡山,歷任中國工 農紅軍連、營、團黨代表。著名的 "古田會議" 上當選為 紅四軍前委委員,任紅四軍秘書長。1931年,在 "肅反" 中,因提出不同看法,搭救被錯定為 “AB團”分子的紅 軍幹部被扣上"右傾越軌" 的帽子而降職。後歷任粵贛軍 區第一分區政治部主任、福建軍區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 等職。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和開闢 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鬥爭。曾多次指揮戰鬥而負重傷。 1934年9月,當福建軍區的主力部隊編入中央紅軍長征 後,留守閩贛邊境,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4月21日在 福建長汀被國民黨軍包圍,他掩護部隊突出重圍後,為不 當俘虜自殺犧牲。 [1] 
中文名
黃益善
別    名
又名一善,別號守初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35年
出生地
湖南省嘉禾縣袁家鎮

目錄

黃益善人物生平

黃益善(1899—1935),又名一善,別名守初,湖南嘉禾人,第6屆農講所畢業生,中共黨員,嘉禾縣農民運動領導人,紅軍總前委常委,烈士。
黃益善生於嘉禾縣袁家鎮茶窩村一箇中農家庭,3歲喪母,受後母虐待,因此,幼年依靠叔父母為生,6歲給人放牛,7歲入太平庵學堂讀書。
1921年,黃益善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接受進步思想,不久參加了蔣先雲、唐朝英發起的進步學生組織“心社”,1922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6月被選為“湘南學生聯合會”的負責人。在業餘時間組織同鄉同學在衡陽成立了“嘉禾旅衡學生同鄉會”,創辦了“會刊”,任編輯,經常為刊物撰寫文章,抨擊封建制度,提倡婦女翻身解放。還發動“同鄉會”的會員利用寒暑假回嘉禾組織學生,成立“救國十人團”,沿途查禁日貨,指出《二十一條》是賣國條約,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宣傳救國思想。
1923年3月,黃益善加入中國共產黨,4月被選為“湖南外交後援會”調查委員,與蔣先雲等一起到衡陽各貨店清查日貨。他多次率學生到水口山礦開展工人運動,協助礦山組織工人夜校和工人俱樂部。號召工人團結起來,向壓迫他們的資本家作鬥爭。他參加並負責省三師黨組織辦的書報販賣部工作,專門賣進步書刊。這裏也是共產黨活動的場所。他還與唐朝英等共產黨員利用暑寒假在嘉禾城舉辦貧民夜校,講解“勞工神聖”、“俄國革命”、“解放與改造”等問題,宣傳革命思想,培養進步人才,後來他們當中有不少成為農民協會的骨幹和領導力量。
1923年6月,黃益善帶頭參加反對反動校長阻撓學生運動的鬥爭,並與300多名同學到長沙省政府教育司請願,鬥爭取得了勝利,可是黃益善等53名進步學生被開除了學籍。黨組織就安排他回嘉禾,利用教書來掩護革命活動,他與唐朝英等進步青年在學校組織"共學社",8月,在嘉禾成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任支部書記。又在染織廠成立一個販賣部,專門出售革命書報雜誌,傳播革命思想,這裏同時是嘉禾黨組織的活動中心和聯絡站。
1926年4月間,結婚不到3個月的黃益善接到黨組織的指派,從衡陽到廣州第6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毛澤東)學習,5月入學。他努力學習革命理論和軍事常識,積極參加農村實習。9月中旬從農講所畢業後,以湖南省農運特派員的身份去領導嘉禾農民運動。在舊政府旁邊找了一間舊房子開始工作,任嘉禾縣農民協會委員長、縣農會特別法庭庭長、共青團嘉禾縣特支書記,在他的努力下,全縣絕大部分區鄉成立了農民協會,會員達4萬餘人,同時工會、婦女會、自衞軍等羣眾組織相繼成立。正如湖南省報所報道: “嘉禾農運聲勢浩大,工農團結盛況空前"。
1927年馬日事變後,反革命在嘉禾捕殺共產黨員,農會遭到遭到破壞。黃益善往衡陽、桂陽、郴州、長沙尋找黨組織,在武漢遇見從河南北伐歸來的同鄉蕭克,便跟隨北伐軍第4軍進入江西南昌,參加了南昌起義。不久,又參加了湘南暴動,後隨湘南暴動部隊轉戰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的隊伍會師。他先後任連、營、團黨代表。
1929年,黃益善參加紅軍的第九次代表大會,當選為紅軍總前委常委、紅4軍軍委秘書長,並參與起草“古田會議決議”的工作。
1930年,黃益善隨部隊轉戰江西、福建一帶,參加了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工作。1931年,軍部駐東固時,有部分紅軍部隊開展“肅反運動",説什麼紅軍部隊裏混進了一大批“反革命AB團"分子,要把他們統統抓起來槍斃。黃益善就在一次會上提出不同看法説:"這樣搞是不是太過分了?"結果被扣上一頂“右傾”的大帽子。有一天,紅12師師長蕭克得知保衞局的負責人趁黃益善不在師部之機,抓走了60多名幹部戰士,再過兩個小時就要審判槍決時,蕭克雖對這批從秋收起義、湘南起義的血海中衝出來的革命堅定分子最瞭解,但卻愛莫能助,只有急忙趕來找黃益善商量解救辦法,黃益善當即與羅榮桓商議説:"不準亂殺,叫他們刀下留人!"隨即親手寫了一份放人的急件,並蓋上總部大印交給蕭克帶去火速救人,當蕭克趕到刑場時,被抓的同志已倒下十幾人,剩下40餘人見到師長前來搭救,個個都痛哭失聲,鬆綁後紛紛表示要為革命赴湯蹈火,死而後已。這些同志雖然得救了,但黃益善卻被指責為有“右傾越軌行為”而降了職,調到福建軍區當政治部主任。
參加紅軍後怕妻兒受連累一直未給家人去過信的黃益善,1933年夏突然接到離別6年的妻子的來信,信中夾有一張國民黨反動當局查封黃家田產的佈告:“黃益善系共產黨首犯,家產一律沒收……"並在信中訴説:“現值清黨甚嚴,兒又餐餐叫餓,手工難敷日用,沿門求食氏不甘,似此毫無生路,無居無食,朝夕含怨,妻若自盡,兒誰撫養?……”他真想把在贛州戰鬥中負重傷住院時發給他的營養補助費所省下來的5塊銀元寄給妻兒,但這時正要向軍民作“積極捐款支援前線”的報告,於是帶頭將自己的5塊銀元全部捐獻給前方打仗。當年在中央報刊《紅色中華》的光榮匾上有表揚他的報道。
1934年9月,福建軍區的精鋭部隊全部編入長征隊伍北上,餘下的由萬永誠、龍騰雲、黃益善帶領,編為三個遊擊大隊,分別隨省委、省蘇維埃、省軍區留守閩贛邊境牽制敵人兵力,堅守根據地。黃益善領導的游擊隊和兄弟部隊互相配合,避實就虛,聲東擊西,打了不少勝仗,使敵人無法知道紅軍主力長征的消息。
1935年4月,黃益善等率領部隊牽着敵人的鼻子鑽進了長汀、會昌、瑞金交界的巋龍大山,與比自己多數十倍的敵人進行殊死戰鬥。當敵人搜山、游擊隊與老百姓隔絕,最後連鹽也沒有時,黃益善帶領隊員們長期靠剝樹皮、掏泥鰍、挖野菜充飢,日夜行軍,堅持打仗。21日凌晨,他掩護部隊突出重圍後,身邊只剩下幾個警衞員,眼看敵軍就要圍攻上來,他立即把警衞員叫到身邊,從口袋裏掏出僅有的幾塊銀元,交給小張説:“要革命到底,你們第一要活着衝出去,第二不準當叛徒,保住紅軍部隊就是勝利。”然後即命令他們順山溝突圍出去。黃益善獨自留下作掩護,直至甩出最後幾顆手榴彈,高呼:“紅軍一定會勝利!”就光榮犧牲了,時年36歲。1945年,中共“七大”追認黃益善為紅軍烈士。 [2] 
參考資料
  • 1.    萬里主編;呂錫琛,孫湘源,劉甲柱等副主編.湖湘文化大辭典 上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569頁
  • 2.    陳登貴,林錦文主編.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人物傳略[M].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6,第272-2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