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皮葉

(中藥)

鎖定
黃皮葉,中藥材名。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黃皮的葉片。全年可採。功能主治為:疏風解表,除痰行氣。治温病身熱,咳嗽哮喘,氣脹腹痛,黃腫,瘧疾,小便不利,熱毒疥癩。①《本草求原》:解穢除垢,退黃腫。②《福建民間草藥》:治痰咳哮喘。’③《陸川本草》:疏鬱行氣,止痛退熱。治氣脹腹痛,温病身熱。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疏風解表。
中文名
黃皮葉
漢語名稱
Huang Pi Ye

黃皮葉來源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黃皮的葉片。全年可採。

黃皮葉性味歸經

《陸川本草》:辛,涼。

黃皮葉功能主治

疏風解表,除痰行氣。治温病身熱,咳嗽哮喘,氣脹腹痛,黃腫,瘧疾,小便不利,熱毒疥癩。
①《本草求原》:解穢除垢,退黃腫。
②《福建民間草藥》:治痰咳哮喘。’
③《陸川本草》:疏鬱行氣,止痛退熱。治氣脹腹痛,温病身熱。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疏風解表。

黃皮葉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黃皮葉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

黃皮葉藥材性狀

本品為單數羽狀複葉,小葉5-13片,多皺縮,破碎,黃綠色至深綠色,完整者呈闊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密佈細小半透明油點及疏柔毛,長4-13cm,寬2-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兩側不對稱,葉全緣或淺波狀至淺圓齒狀,略反捲,葉脈於葉面凹下,於背面凸起,小葉柄被短柔毛,長2-4mm,質脆。氣香,味微苦辛。顯微鑑別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呈扁方形或長方形,被角質層;下表皮細胞較小,有多數氣孔及非腺毛。柵欄組織為1-2列細胞;海綿組織合多數草酸鈣簇晶及少數方晶。主脈紙管束周韌式,中柱鞘纖維束淡黃色。斷續排列成環狀。葉肉組織中有大型分泌細胞(直徑40-200μm)散在。粉末特徵:黃綠色。①草酸鈣簇晶較多,稜角稍鈍,直徑15-35μm;亦有少數草酸鈣方晶;②非腺毛指狀至長圓錐形,直徑30-50μm,長70-240μm;③表皮細胞表面觀呈多角形,氣孔多為不定式,少數為環式,副衞細胞4-6個;④中柱鞘纖維壁較厚,直徑30-40μm,周圍薄壁細胞有的含草酸簇晶;⑤木纖維外壁呈波狀,胞腔稍大,直徑40-70μm;⑥導管多為網紋及螺紋,直徑60-100μm。

黃皮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

黃皮葉相關配伍

①治流感,感冒,瘧疾:黃皮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痰濕喘咳:鮮黃皮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瘧疾:鮮黃皮葉一兩,紅糖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④解穢惡,消風腫,治疥癩,去熱散毒:黃皮葉煎水洗。(《嶺南採藥錄》)
⑤通小便:黃皮葉四、五片,酒一、二兩煎服。(《嶺南採藥錄》)

黃皮葉化學成份

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

黃皮葉相關論述

1.《本草求原》:解穢除垢,退黃腫。
2.《福建民間草藥》:治痰咳哮喘。
3.《陸川本草》:疏鬱行氣,止痛退熱。治氣脹腹痛,温病身熱。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疏風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