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瓜灰黴病

鎖定
黃瓜灰黴病是由灰葡萄孢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黃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黃瓜的花、瓜條、葉、莖。病菌多從開敗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爛,並長出灰褐色黴層,隨着病情的發展,逐步向幼瓜擴展,被害花和幼瓜的蒂部初呈水漬狀,褪色,病部逐漸變軟、畏縮、腐爛,表面密生灰褐色黴狀物,以後花瓣枯萎脱落。 [1-2] 
黃瓜灰黴病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在温室內發生普遍,由次要病害上升為主要病害。常造成爛花、爛瓜,發病嚴重的温室可減產20-30%。一般從10月底在北方棚室開始陸續發生,接下來從北向南全國性地進入發病階段,11月逐漸加重;12月和翌年1月、2月的深冬季節是大暴發的時間;待翌年6月,隨着温度的升高,全中國80%的地區黃瓜灰黴病消失。 [1]  [3-4] 
黃瓜灰黴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加強保護地黃瓜的栽培管理,控制大棚、温室的濕度,並結合藥劑防治,是防治黃瓜灰黴病的有效方法。 [2] 
中文名
黃瓜灰黴病
為害植物
黃瓜
為害部位
花、瓜條、葉、莖
病    原
灰葡萄孢

黃瓜灰黴病病原特徵

病原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1] 

黃瓜灰黴病形態特徵

孢子梗數根叢生,具隔,褐色,頂端呈1、2次分枝。分枝頂端稍膨大,呈棒頭狀,其上密生小柄,並着生大量分生孢子。孢梗長短與着生部位有關。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胞,近無色,大小6.25-13.75微米×6.25-10.0微米。寄主上通常少見菌核,但當田間條件惡化後,則可產生黑色片狀菌核。從番茄果實及葉上分離的灰黴,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一週後,開始產生菌核,兩週後菌核大小3.0-4.5微米×1.8-3.0微米。培養基上菌絲透明,無色,有隔膜。 [5] 

黃瓜灰黴病生理特性

病菌喜温暖潮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温度範圍為2-31℃;最適宜的發病環境,温度為18-25℃,相對濕度持續90%以上。除黃瓜外,黃瓜灰黴病菌還可侵染菜豆、萵筍、生菜、芹菜、韭菜、大蒜、草莓、茄科蔬菜等多種作物。 [5]  [6] 

黃瓜灰黴病為害症狀

黃瓜灰黴病
黃瓜灰黴病主要危害黃瓜的花、瓜條、葉、莖。病菌多從開敗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爛,並長出灰褐色黴層,隨着病情的發展,逐步向幼瓜擴展,被害花和幼瓜的蒂部初呈水漬狀,褪色,病部逐漸變軟、畏縮、腐爛,表面密生灰褐色黴狀物,以後花瓣枯萎脱落。 [2] 
瓜條受害,組織先變黃並生有灰黴,隨着病情的發展黴層逐漸變為淡灰色,被害瓜條停止生長,爛去瓜頭,重病瓜條腐爛或脱落。葉片上發病一般是由脱落的爛花、爛瓜或病卷鬚附着在莖上、葉片上,引起莖、葉片發病,葉部病斑初為水漬狀,後為淡灰褐色。葉片上可明顯見到由被害的花落在葉片上,後形成直徑約20-25毫米大型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間有時生有灰色黴層,邊緣明顯。莖上發病後常造成莖節腐爛,嚴重時瓜蔓腐爛折斷,植株枯死,被害部位生有灰褐色黴狀物。 [2] 

黃瓜灰黴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分生孢子、菌絲體或菌核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在環境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反濺農事操作及病健部間的接觸等,傳播蔓延至寄主植物上,從傷口、薄壁組織侵入,殘花是最適合的侵入部位,引起初次侵染,並在受害的部位產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6] 

黃瓜灰黴病流行規律

黃瓜灰黴病在棚室黃瓜栽培中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一般從10月底在北方棚室開始陸續發生,接下來從北向南全國性地進入發病階段,11月逐漸加重;12月和翌年1月、2月的深冬季節是大暴發的時間;待翌年6月,隨着温度的升高,全中國80%的地區黃瓜灰黴病消失。 [3] 
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黃瓜灰黴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3-6月及10-12月。年內以春季發生重,秋季有少量發生。年度間早春多雨、光照不足、低温高濕,或梅雨期間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多雨、多霧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重;栽培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肥水施用過多(由於病菌萌發芽管需要有水滴,故瓜類有生物水或露水時感病率最高)、棚室通風換氣不足、平均温度在15℃左右、長勢衰落、抗病能力差的田塊發病重。 [6] 

黃瓜灰黴病防治方法

黃瓜灰黴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加強保護地黃瓜的栽培管理,控制大棚、温室的濕度,並結合藥劑防治,是防治黃瓜灰黴病的有效方法。 [2] 

黃瓜灰黴病農業防治

  1. 清除病殘體:黃瓜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體,土壤深翻20釐米以上,將土壤的病殘體翻入底層,減少棚內初侵染源,發病時及時摘除病花、病瓜、病葉,並帶出棚室深埋,減少再侵染菌源。 [2] 
  2. 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清除棚面塵土,增強光照,採用壟作地膜覆蓋,膜下暗灌,防止濕度過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襲,提高抗病能力。 [2] 

黃瓜灰黴病化學防治

發病前用速克靈煙劑或百菌清煙劑燻棚,每隔5-6天燻一次,可降低發病機率。 [2] 
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混合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與7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混合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灰黴寧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以上藥劑交替輪換使用,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3-4次,噴前將病花、病瓜、病葉清除乾淨,可收到良好防效。 [2] 
參考資料
  • 1.    符崇梅,張付平編.日光温室蔬菜花卉病蟲草害彩色圖譜.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5:18-20
  • 2.    黃海英.黃瓜灰黴病的綜合防治技術[J].吉林蔬菜,2016,(第3期):20
  • 3.    温慶文,鍾霞,劉曉霞,王紅豔.棚室黃瓜灰黴病的綠色防控技術[J].長江蔬菜,2018,(第5期):53-55
  • 4.    張金萍.黃瓜灰黴病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6,(第6期):27
  • 5.    董金皋主編.農業植物病理學 2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08:391-393
  • 6.    金明弟,路鳳琴,李惠明,蔬菜職業農民技術指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5,第311頁